首页 > 代码库 > 230行实现一个简单的MVVM
230行实现一个简单的MVVM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4512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MVVM这两年在前端届掀起了一股热潮,火热的Vue和Angular带给了开发者无数的便利,本文将实现一个简单的MVVM,用200多行代码探索MVVM的秘密。您可以先点击本文的JS Bin查看效果,代码使用ES6,所以你可能需要转码。
什么是MVVM?
MVVM是一种程序架构设计。把它拆开来看应该是Model-View-ViewModel。
Model
Model指的是数据层,是纯净的数据。对于前端来说,它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对象。例如:
{
name: ‘mirone‘,
age: 20,
friends: [‘singleDogA‘, ‘singleDogB‘],
details: {
type: ‘notSingleDog‘,
tags: [‘fff‘, ‘sox‘]
}
}
数据层是我们需要渲染后呈现给用户的数据,数据层本身是可变的。数据层不应该承担逻辑操作和计算的功能。
View
View指视图层,是直接呈现给用户的部分,简单的来说,对于前端就是HTML。例如上面的数据层,它对应的视图层可能是:
<div>
<p>
<b>name: </b>
<span>mirone</span>
</p>
<p>
<b>age: </b>
<span>20</span>
</p>
<ul>
<li>singleDogA</li>
<li>singleDogB</li>
</ul>
<div>
<p>notSingleDog</p>
<ul>
<li>fff</li>
<li>sox</li>
</ul>
</div>
</div>
当然视图层是可变的,你完全可以在其中随意添加元素。这不会改变数据层,只会改变视图层呈现数据的方式。视图层应该和数据层完全分离。
ViewModel
既然视图层应该和数据层分离,那么我们就需要设计一种结构,让它们建立起某种联系。当我们对Model进行修改的时候,ViewModel就会把修改自动同步到View层去。同样当我们修改View,Model同样被ViewModel自动修改。
可以看出,如何设计能够高效自动同步View与Model的ViewModel是整个MVVM框架的核心和难点。
MVVM的原理
差异
不同的框架对于MVVM的实现是不同的。
数据劫持
Vue的实现方式,对数据(Model)进行劫持,当数据发生变动时,数据会触发劫持时绑定的方法,对视图进行更新。
脏检查机制
Angular的实现方式,当发生了某种事件(例如输入),Angular会检查新的数据结构和之前的数据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动,来决定是否更新视图。
发布订阅模式
Knockout的实现方式,实现了一个发布订阅器,解析时会在对应视图节点绑定订阅器,而在数据上绑定发布器,当修改数据时,就出发了发布器,视图收到后进行对应更新。
相同点
但是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它们都有三个步骤:
-
解析模版
-
解析数据
-
绑定模版与数据
解析模版
何谓模版?我们可以看一下主流MVVM的模版:
<!-- Vue -->
<div id="mobile-list">
<h1 v-text="title"></h1>
<ul>
<li v-for="item in brands">
<b v-text="item.name"></b>
<span v-show="showRank">Rank: {{item.rank}}</span>
</li>
</ul>
</div>
<!-- Angular -->
<ul>
<li ng-repeat="phone in phones">
{{phone.name}}
<p>{{phone.snippet}}</p>
</li>
</ul>
<!-- Knockout -->
<tbody data-bind="foreach: seats">
<tr>
<td data-bind="text: name"></td>
<td data-bind="text: meal().mealName"></td>
<td data-bind="text: meal().price"></td>
</tr>
</tbody>
可以看到它们都定义了自己的模版关键字,这一模块的作用就是根据这些关键字解析模版,将模版对应到期望的数据结构。
解析数据
Model中的数据经过劫持或绑定发布器来解析。数据解析器的编写要考虑VM的实现方式,但是无论如何解析数据只要做好一件事:定义数据变动时要通知的对象。解析数据时应保证数据解析后的一致性,对于每种数据解析后暴露的接口应该保持一致。
绑定模版与数据
这一部分定义了数据结构以何种方式和模版进行绑定,就是传说中的“双向绑定”。绑定之后我们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时,应用就能自动更新视图了。数据和模版往往是多对多的关系,而且不同的模版更新数据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有的是改变标签的文本节点,有的是改变标签的className。
动手实现MVVM
经过一番分析,来动手实现MVVM吧。
期望效果
对于我的MVVM,我希望对应一个数据结构:
let data = {
title: ‘todo list‘,
user: ‘mirone‘,
todos: [
{
creator: ‘mirone‘,
content: ‘write mvvm‘
done: ‘undone‘,
date: ‘2016-11-17‘,
members: [
{
name: ‘kaito‘
}
]
}
]
}
我可以对应的编写模版:
<div id="root">
<h1 data-model="title"></h1>
<div>
<div data-model="user"></div>
<ul data-list="todos">
<li data-list-item="todos">
<p data-class="todos:done" data-model="todos:creator"></p>
<p data-model="todos:date"></p>
<p data-model="todos:content"></p>
<ul data-list="todos:members">
<li data-list-item="todos:members">
<span data-model="todos:members:name"></span>
</li>
</ul>
</li>
</ul>
</div>
</div>
然后通过调用:
new Parser(‘#root‘, data)
就可以完成mvvm的绑定,之后可以直接操作data对象来对View进行更改。
解析模版
模版的解析其实是一个树的遍历过程。
遍历
众所周知,DOM是一个树状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DOM树”。对于树的遍历,只要递归,便能很轻松的完成一个深度优先遍历,请看代码:
function scan(node) {
console.log(node)
for(let i = 0; i < node.children.length; i++) {
const _thisNode = node.children[i]
console.log(_thisNode)
if(_thisNode.children.length) {
scan(_thisNode)
}
}
}
这个函数遍历了一个DOM节点,依次打印遍历得到的节点。
遍历不同结构
知道了如何遍历一个DOM树,那么我们如何获取需要分析的DOM树?根据之前的构想,我们需要这么几种标识:
-
data-model——用于将DOM的文本节点替换为制定内容
-
data-class——用于将 DOM的className替换为制定内容
-
data-list——用于标识接下来将出现一个列表,列表为制定结构
-
data-list-item——用于标识列表项的内部结构
-
data-event——用于为DOM节点绑定指定事件
简单的归类一下:data-model、data-class和data-event应该是一类,它们都只影响当前节点;而data-list和data-item作为列表应该要单独考虑。那么我们可以这样遍历:
function scan(node) {
if(!node.getAttribute(‘data-list‘)) {
for(let i = 0; i < node.children.length; i++) {
const _thisNode = node.children[i]
parseModel(node)
parseClass(node)
parseEvent(node)
if(_thisNode.children.length) {
scan(_thisNode)
}
}
} else {
parseList(node)
}
}
function parseModel(node) {
//TODO:解析Model节点
}
function parseClass(node) {
//TODO:解析className
}
function parseEvent(node) {
//TODO:解析事件
}
function parseList(node) {
//TODO: 解析列表
}
这样我们就搭好了遍历器的大概框架
不同结构的处理方法
parseModel,parseClass和parseEvent的处理方式比较相似,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对于嵌套元素的处理,回忆一下我们的模版设计:
<!--遇到嵌套部分-->
<div data-model="todos:date"></div>
这里的todos:date其实大大方便了我们解析模版,因为它展示了当前数据在Model结构中的位置。
//event要有一个eventList,大概结构为:
const eventList = {
typeWriter: {
type: ‘input‘, //事件的种类
fn: function() {
//事件的处理函数,函数的this代表函数绑定的DOM节点
}
}
}
function parseEvent(node) {
if(node.getAttribute(‘data-event‘)) {
const eventName = node.getAttribute(‘data-event‘)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List[eventName].type, eventList[eventName].fn.bind(node))
}
}
//根据在模版中的位置解析模版,这里的Path是一个数组,代表了当前数据在Model中的位置
function parseData(str, node) {
const _list = str.split(‘:‘)
let _data,
_path
let p = []
_list.forEach((key, index) => {
if(index === 0) {
_data = data[key]
p.push(key)
} else {
_path = node.path[index-1]
p.push(_path)
_data = _data[_path][key]
p.push(key)
}
})
return {
path: p,
data: _data
}
}
function parseModel(node) {
if(node.getAttribute(‘data-model‘)) {
const modelName = node.getAttribute(‘data-model‘)
const _data = parseData(modelName, node)
if(node.tagName === ‘INPUT‘) {
node.value = _data.data
} else {
node.innerText = _data.data
}
}
}
function parseClass(node) {
if(node.getAttribute(‘data-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