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研究生课程汇总
研究生课程汇总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全日制专业学位(集成电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微电子工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分析和开发能力以及工程管理等能力。
研究方向: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平板显示技术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2、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公共必修课7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6-9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学生必须通过由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其中,必修课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选修课成绩在60分(含60分)为合格。
3、专业选修课程按专业方向分模块开设,由相应专业方向的导师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应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四、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19学分 |
|||||||||
类别 |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教师 (职称) |
考核方式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30000M3A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
秋季 |
36 |
2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30000M3A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秋季 |
36 |
2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30000M3A003 |
专业英语/Scientific English |
秋季 |
54 |
3 |
理工学院 |
考试 |
|||
专业课 |
30000M3B001 |
集成电路设计与高层次综/ Design and High-level Synthesis of IC |
秋季 |
72 |
4 |
邓少芝教授王自鑫讲师 |
考试 |
||
30000M3B002 |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 Design Methodology of Integrated Circuit |
秋季 |
72 |
4 |
陈弟虎教授 |
考试 |
|||
30000M3B003 |
微电子器件学 Microelectronic Device |
秋季 |
72 |
4 |
陈军教授 佘峻聪教授 |
考试 |
|||
(二)选修课:6-9学分 |
|||||||||
选修课
|
集成电路设计 技术
方向 |
30000M3C001 |
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实践/Design of Digital IC System and its practices |
春季 |
54 |
3 |
陈弟虎教授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2 |
高级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Advanced Analog IC Analysis and Design |
春季 |
54 |
3 |
粟 涛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3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实践/Digital Signal Process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丁喜冬高工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4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Design of SOC and its practices |
春季 |
54 |
3 |
王自鑫 陈弟虎教授 |
考试/报告 |
|||
平板显示技术
方向 |
30000M3C005 |
平板显示技术/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许宁生教授 邓少芝教授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6 |
TFT器件及制备技术/TF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邓少芝教授 佘峻聪教授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7 |
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陈军教授 佘峻聪教授 |
考试/报告 |
|||
30000M3C008 |
有机电子学/Organic Electronics |
春季 |
54 |
3 |
周翔教授 |
考试 |
|||
30000M3C009 |
高级实验/Advanced Experiment |
春季 |
54 |
3 |
各导师 |
报告 |
|||
(三)必修环节:10学分 |
|||||||||
30000M3D001 |
工程实习课/Engineering Practices |
4-6 |
80 |
3 |
各导师、企业导师 |
考查 |
|||
30000M3D002 |
毕业设计(学位论文)/Thesis |
4~6 |
7 |
各导师 |
考试 |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指导。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与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必读和选读书目
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导论,周润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必读)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导论,杨之廉、申明,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第二版(必读)
3.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Stephen A. Campbel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必读)
4. VHDL语言设计技术,陈耀和,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必读)
5. Verilog 数字系统设计,夏宇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选读)
6. 数字控制,徐丽娜,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2。(选读)
7. 集成电路EDA实验教材,陈弟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必读)
8. 基于DSP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必读)。
9. 计算机系统结构——奔腾PC,张昆藏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必读)
10. CMOS集成电路设计,陈贵灿等 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 (必读)
11. 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李玉山 等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必读)
12. Vacuum Microelectronics,Wei Zhu,John Wiley & Sons, 2001.(选读)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何克忠 李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选读)
14.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全子一、周利清、门爱东编著,2002年09月(选读)
15. 现代信号处理(第二版),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选读)
16. Computer system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Heuring, Vincent P. Jordan, Harry F.,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4。(选读)
17.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王幸之,王雷,翟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2
18. 电子薄膜科学,杜经宁等著,黄信凡等译,科学出版社,1997。(选读)
19.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周兆英等译 第3版(瑞典)奥斯特隆姆(AstrOm,K.J.)著 2001年04月第1版 。(选读)
20.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导论,顾君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选读)
九、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中山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maozedong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思维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方向:
本院目前开展的所有与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均可作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式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射频/微波电路设计、RFID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信号检测与智能处理等。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如下。学生在申请答辩前至少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个学分。
1、 必修课(19学分)
(1) 公共理论课 (A类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 5学分
(2) 专业基础课程 (B类课程)
高等工程数学 3学分
现代通信技术 3学分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现代电路理论与设计 3学分
2、 选修课(≥ 11 学分)
(1) 专业方法或专业技术与实践类课程 (C类课程)
现代计算机网络 2学分
数字图像处理 2学分
无线通信信号处理 2学分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2学分
音视频编码技术 2学分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2学分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学分
模式识别 2学分
高级软件工程 2学分
(2)拓展课程 (D类课程)
工程应用系统 2学分
企业技术认证 2学分
企业实习1 3学分
企业实习2 3学分
注:学生第二个学期前半部分上选修课,后半部分去企业实习(企业实习1),或暑假去企业实习(企业实习2),企业实习1和企业实习2必须选一个,也可以两个都选,企业实习1和企业实习2可以在同一单位完成。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并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除由培养单位硕士生导师担任导师外,鼓励学生选择相关高科技研发企事业单位的资深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合作指导导师。学位论文也可以在企业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答辩: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科负责人:
修订日期:2010年 7 月 26 日
中山大学
控制工程(43011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控制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maozedong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思维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方向:
本院目前开展的所有与控制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均可作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与移动计算、智能检测与信息获取等。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如下。学生在申请答辩前至少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个学分。
1、 必修课(19 学分)
(1) 公共理论课 (A类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 5学分
(2) 专业基础课程 (B类课程)
高等工程数学 3学分
线性系统理论 3学分
模式识别 3学分
现代电路理论与设计 3学分
2、 选修课(≥ 11 学分)
(1) 专业方法或专业技术与实践类课程 (C类课程)
控制工程 2学分
企业网络技术 2学分
数字图像处理 2学分
网络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学分
现代检测技术 2学分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2学分
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 2学分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学分
高级软件工程 2学分
(2)拓展课程 (D类课程)
工程应用系统(产品设计规范、标准、协议) 2学分
企业技术认证 (自动化工程师认证) 2学分
专利阅读与写作 1学分
企业实习1 3学分
企业实习2 3学分
注:学生第二个学期前半部分上选修课,后半部分去企业实习(企业实习1),或暑假去企业实习(企业实习2),企业实习1和企业实习2必须选一个,也可以两个都选,企业实习1和企业实习2可以在同一单位完成。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控制工程领域,并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除由培养单位硕士生导师担任导师外,鼓励学生选择相关高科技研发企事业单位的资深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合作指导导师。学位论文也可以在企业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答辩: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科负责人:
修订日期:2010年 7 月 30 日
中山大学
光学工程(080300)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 学科介绍
本学科涉及新型发光器件、平板显示器件技术、新型光子器件原理与技术、全光开关技术与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有机发光与显示、光电材料及光机电系统、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器件及封装技术、光电器件及传感测量技术、新型光学薄膜器件与技术、超快信息光学与光通信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和光电测控技术、光电数字图像和信息处理、激光与太赫兹技术、超高密度、高速磁存储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原理和应用 、微纳集成光电子器件、光信息处理原理与技术、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光学设计、新型激光和光电器件原理与技术应用、显示电子技术与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领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光学工程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四、培养方式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按照中山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硕士学位论文和规定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独立进行研发工作的能力,成为本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必修课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类别 |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教师 (职称) |
考核方式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秋季 |
36 |
2 |
大学英语教学部 |
考试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秋季 |
36 |
2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二选一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春季 |
18 |
1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春季 |
18 |
1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专业课 |
专业英语(光学工程) Scientific English |
秋季 |
72 |
3 |
理工学院 |
考试 |
||
30000200057 |
光通信原理与系统 Principle and System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秋季 |
72 |
4 |
赵福利副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59 |
光学工程实验方法与技术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ptical Engineering |
秋季 |
72 |
4 |
赖天树教授等 |
考试 |
||
30000200120 |
现代光学原理 Principle of Modern Optics |
秋季 |
72 |
4 |
周建英教授 |
考试 |
||
选修课
选修课 |
方向 选修课 |
30000200031 |
非线性光学 Nonlinear Optics |
春季 |
72 |
4 |
佘卫龙教授 |
考试 |
30000200061 |
光学信息处理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 |
春季 |
72 |
4 |
赖天树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58 |
光学工程进展 Progress in Optical Engineering |
春季 |
72 |
4 |
博士生导师 |
考试 |
||
30000200049 |
光电集成工艺与技术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
秋季 |
72 |
4 |
陈军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58 |
薄膜制备技术 Technology for Thin Films Preparation |
春季 |
54 |
3 |
江绍基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59 |
场致电子发射与平板显示技术 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许宁生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63 |
光子晶体与特异材料 Photonic Crystals and Meta-materials |
春季 |
54 |
3 |
汪河洲教授 王雪华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56 |
薄膜光学 Thin Film Optics |
秋季 |
54 |
3 |
江绍基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72 |
集成光子学 Integrated Photonics |
春季 |
54 |
3 |
李宝军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02 |
半导体光学与超快动力学 Optics and ultrafast dynamics of semiconductors |
春季 |
54 |
3 |
赖天树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52 |
光伏技术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
春季 |
54 |
3 |
沈辉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54 |
光机电系统 Opto-Mechanical-Electro System |
春季 |
54 |
3 |
王彪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57 |
半导体光电器件基础 Fundamental of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
春季 |
36 |
2 |
王钢教授 张佰君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187 |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 |
春季 |
36 |
2 |
刘扬教授 江灏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60 |
光电子器件封装技术 Optoelectronic Device Packaging |
春季 |
36 |
2 |
吴昊讲师 |
考试 |
||
30000200019 |
超快激光技术与应用 Ultrafast Las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秋季 |
54 |
3 |
文锦辉副教授 丘志仁副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056 |
光谱学 Spectroscopy |
秋季 |
72 |
4 |
余向阳副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06 |
场致电子发射专门实验 Experiment for 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
春季 |
36 |
2 |
陈军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132 |
有机光电器件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Organic-bas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
秋季 |
36 |
2 |
王惠副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113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秋季 |
36 |
2 |
李熙莹副教授 |
考试 |
||
30000200272 |
程序设计方法 Computational Programming Methods |
春季 |
36 |
2 |
计算机系 |
考试 |
||
讲座 |
30000200129 |
学术报告 Seminar |
1-9 |
54 |
2 |
考查 |
||
实践课 |
30000200081 |
教学实践 Teaching and Practice |
1-6 |
36 |
2 |
各指导小组 |
考查 |
六、必修环节培养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
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光学工程专业的工学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和答辩
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九、必读和选读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 |
作者或出版社 |
必读或选读 |
1 |
非线性光学 |
过已吉著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
2 |
The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 |
Y. R. Shen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4 |
|
3 |
非线性光学原理(中译本) |
沈元壤著,顾世杰译,科学出版社,1987 |
|
4 |
非线性光学 |
王奎雄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年 |
|
5 |
扫描力显微术 |
白春礼、田芳、罗克著,科学出版社 |
|
6 |
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 |
白春礼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7 |
Chapter 4 in High Voltage Vacuum Insulation, |
Academic Press London,1994 |
|
8 |
电子发射与光电阴极 |
刘元震 王仲春 董亚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9 |
平板显示器件原理及应用 |
柴天恩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10 |
光学原理 |
M. 波恩,E. 沃尔夫著,杨葭荪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
|
11 |
全光通信网 |
顾畹仪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
|
12 |
光波分复用器件 |
纪越峰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
|
13 |
光纤数字通信技术 |
解金山、陈宝珍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
|
14 |
光无源器件 |
林学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 |
|
15 |
光学薄膜原理 |
林永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年 |
|
16 |
Optical Fiber Sensor Technology |
Vol.1-4, 1995-1999, K.T.V.Grattan ect |
|
17 |
光纤通信系统 |
L.G.卡佐夫斯基,ect. 张肇仪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0 |
|
18 |
光纤光学 |
刘德明等,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 |
|
19 |
现代通信原理 |
曹志刚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
|
20 |
光电子技术基础 |
彭江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 |
|
21 |
亚毫米波技术 |
罗锡璋讲编 |
|
22 |
固体光学 |
莫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
|
23 |
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 |
于美文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
|
24 |
光学信息处理 |
杨振寰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
|
25 |
光全息学 |
R.J. 科利尔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
|
26 |
信息光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
韩昌元编著,长春出版社 |
|
27 |
数字图像处理 |
冈萨雷斯,电子工业出版社 |
|
28 |
图像处理和分析 |
章毓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
29 |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Electronics |
Amnon Yariv |
|
30 |
激光技术 |
蓝信钜等,科学出版社,2000年 |
|
31 |
光电子技术 |
杨经国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
|
32 |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and Polymeric Materials |
David J.Williams, |
|
33 |
ACS symposium series |
ISSN 0097 6156, 1983年版 |
|
34 |
光电子学入门 |
稻场文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
|
35 |
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学材料科学 |
樊美公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
36 |
光纤通信系统 |
顾畹仪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
37 |
Optical Electronics |
Third Edition by A. Yariv,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1985 |
|
38 |
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rs and Components—Design and Applications |
Edited by Edmono J. Murphy, Marcel Dekker Inc.,New York, 1999 |
|
39 |
Integrated Optics Microstructures and Sensors |
Edited by Massood Tabib-Azar |
|
40 |
Principles of optics(7th) |
Cambridge, |
|
41 |
SolidState Laser Engineering |
Springer,1999年 |
|
42 |
Optical Coherence And Quantum Optics |
Cambridge |
|
43 |
高等光学 |
赵建林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 |
|
44 |
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 |
阎吉祥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
|
45 |
激光光谱学(原理与技术) |
张国威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
|
46 |
信息光学 |
苏显渝等,科学出版社,1999年 |
|
47 |
全光通信网 |
顾畹仪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
|
48 |
工程光学 |
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
49 |
光学设计 |
袁旭沧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
|
50 |
The Art And Science Of Optical Design |
Cambridge |
|
51 |
现代光学薄膜技术 |
唐晋发、顾培夫,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
|
52 |
光纤通讯系统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十、学位授予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学科负责人:李宝军
修订日期:2010年11月8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maozedong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计算机控制与应用与网络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2~3年,除满足学院相关规定的要求外,一般学习年限为3年。
二、研究方向:
1、计算机控制与应用;
2、网络控制系统;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必修课( 20学分)
(1) 公共必修课 (以学术型硕士学位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00M0A001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00000M0A002 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00000M0A003 1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只能二选一)
第一外国语(英语) 00000200002 5学分
(2) 基础理论课
现代数学引论 3学分
(3) 专业课
线性系统理论 3学分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模式识别 3学分
2、 选修课(≥ 10 学分)
见课程清单。
学院开出的选修课,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
3、 补修课:
非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硕士生应补修下述3门本专业本科课程中的2门。必须考试通过,不计学分。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1)数字电路
(2)数字信号处理
(3)自动控制原理
注: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二选一,成绩登录时按必修课登记。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严格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除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还要求做好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及答辩等环节。
五、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学术水平,除满足学校的基本要求外,在攻读学位期间,硕士生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及数量必须满足学院相关规定的要求。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 |
作者或出版社 |
必读或选读 |
1 |
IEEE/IET/ACM等相关刊物 |
IEEE/IET/ACM |
选读 |
2 |
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自动化学报等电子工程类学报 |
选读 |
|
3 |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计算机类学报 |
选读 |
|
4 |
导师指定的参考书目 |
必读 |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1、 读书报告:学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对研究生阅读文献进行检查。读书报告可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2、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至少参加5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3、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4、 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对于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学生,应给予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查。
5、 论文预答辩:由指导小组组织预答辩,决定是否进入后续阶段。
6、 论文评阅: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7、 论文答辩: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无线电物理及相关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maozedong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无线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微波通信及无线电波理论与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能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2~3年,除满足学院相关规定的要求外,一般学习年限为3年。
二、研究方向:
1、天线与电波传播
2、无线/移动通信
3、计算机通信网
4、RFID技术与应用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必修课(20 学分)
(1) 公共必修课 (以学术型硕士学位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00M0A001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00000M0A002 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00000M0A003 1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只能二选一)
第一外国语(英语) 00000200002 5学分
(2) 基础理论课
现代数学引论 3学分
(3) 专业课
现代通信原理 3学分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现代电磁理论 3学分
2、 选修课(≥ 10 学分)
见课程清单。
学院开出的选修课,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
3、 补修课:
非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硕士生应补修下述3门本专业本科课程中的2门。必须考试通过,不计学分。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1)数字电路
(2)数字信号处理
(3)通信原理
注: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二选一,成绩登录时按必修课登记。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严格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除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还要求做好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及答辩等环节。
五、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学术水平,除满足学校的基本要求外,在攻读学位期间,硕士生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及数量必须满足学院相关规定的要求。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 |
作者或出版社 |
必读或选读 |
1 |
IEEE/IET/ACM等相关刊物 |
IEEE/IET/ACM |
选读 |
2 |
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自动化学报等电子工程类学报 |
选读 |
|
3 |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计算机类学报 |
选读 |
|
4 |
导师指定的参考书目 |
必读 |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1、 读书报告:学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对研究生阅读文献进行检查。读书报告可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2、 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至少参加5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3、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4、 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对于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学生,应给予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查。
5、 论文预答辩:由指导小组组织预答辩,决定是否进入后续阶段。
6、 论文评阅: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7、 论文答辩: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中山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学科介绍
本学科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技术、纳微电子器件与技术、真空纳微电子学、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光电子器件及集成、微纳能量转换器件、电力电子中的微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敏感元器件、SOC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应用、纳米表征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四、培养方式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按照中山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硕士学位论文和规定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独立进行研发工作的能力,成为本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必修课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
类别 |
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总学时 |
学分 |
任课教师 |
考核方式 |
|
必修 课 |
公共课 |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秋季 |
36 |
2 |
大学英语教学部 |
考试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秋季 |
36 |
2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二选一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春季 |
18 |
1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春季 |
18 |
1 |
教育学院 |
考试 |
|||
专
业
课 |
专业英语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Scientific English |
秋季 |
64 |
3 |
理工学院 |
考试 |
||
微电子器件学 Microelectronic Device |
秋季 |
72 |
4 |
陈军教授 |
考试 |
|||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Methodology |
秋季 |
72 |
4 |
陈弟虎教授 |
考试 |
|||
半导体器件微纳加工工艺 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春季 |
72 |
4 |
佘竣聪教授张宇 |
考试 |
|||
专业选修课 |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高层次综合* Design and High-level Synthesis of ASIC |
春季 |
72 |
4 |
王自鑫讲师 邓少芝教授 |
考试 |
||
数字控制与处理(DSP)技术 Digital Signal Control & Process Technology |
春季 |
36 |
2 |
丁喜冬高工 |
考试 |
|||
可编程ASIC集成数字系统 Programmable ASIC Integrated Digital System |
春季 |
36 |
2 |
陈弟虎教授 |
考试 |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
春季 |
36 |
2 |
陈 军教授 |
考试 |
|||
电子薄膜科学 Electronic Thin Film Science |
秋季 |
36 |
2 |
周 翔教授 |
考试 |
|||
现代电子薄膜技术 New kind of electronic thin film technologies |
秋季 |
36 |
2 |
刘 飞讲师 |
考试 |
|||
高级实验 High-level Experiment |
秋季 |
36 |
2 |
各导师 |
考试 |
|||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Wide-bandgap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Devices |
春季 |
36 |
2 |
刘扬教授 |
考试 |
|||
新型半导体发光器件 Novel Semiconductor Luminescent Devices |
春季 |
36 |
2 |
张佰君教授 |
考试 |
|||
光电器件测试与表征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ptoelectroinc Devices |
秋季 |
36 |
2 |
李宝军教授 |
考试 |
|||
有机电子学 Organic Electronics |
秋季 |
36 |
2 |
周翔教授 |
考试 |
|||
半导体敏感器件 Semiconductor Sensors |
秋季 |
36 |
2 |
佘峻聪教授 |
考试 |
|||
平板显示技术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ies |
秋季 |
36 |
2 |
邓少芝教授 许宁生教授 |
考试 |
|||
TFT器件及制备技术 TF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春季 |
36 |
2 |
邓少芝教授 佘峻聪教授 |
考试 |
|||
半导体封装技术 Packaging Techniques |
秋季 |
36 |
2 |
吴昊讲师 |
考试 |
|||
半导体外延技术 Epitaxy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秋季 |
36 |
2 |
江灏教授 |
考试 |
|||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on Devices |
秋季 |
36 |
2 |
王钢教授 |
考试 |
|||
真空微纳电子学 Vacuum Micro- and Nanoelectronics |
春季 |
36 |
2 |
许宁生教授 陈军教授 佘峻聪教授 |
考试 |
|||
场致电子发射专门实验 The Special Experiment of 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
春季 |
36 |
2 |
许宁生教授 邓少芝教授 陈军教授 |
考试 |
|||
功能薄膜材料、物理与应用 Functional thin film materials,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
春季 |
36 |
2 |
包定华教授 |
考试 |
|||
表面分析科学 Surface Analysis Science |
秋季 |
36 |
2 |
陈建副教授 |
考试 |
|||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 Technology of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s |
秋季 |
36 |
2 |
丁喜冬高工 |
考试 |
|||
微纳机电系统 |
秋季 |
54 |
3 |
吴天准讲师 |
考试 |
|||
讲座 |
学术会议 |
1-9 |
36 |
2 |
各导师 |
考查 |
||
现代微电子技术专题讲座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s on a Special Topic |
1-5 |
36 |
2 |
指导小组 |
考查 |
|||
实践课 |
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
2-5 |
36 |
2 |
各导师 |
考查 |
六、必修环节培养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七、考核
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工学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和答辩
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九、必读和选读书目
1.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本原理(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 Basic Principles), Donald A. Neame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必读)
2. 纳米电子学,杜磊,庄弈琪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必读)
3. Micro-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Zheng Cui,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必读)
4. Vacuum Microelectronics, Edited by Wei, John Wiley & Sons, 2001。(选读)
5. Vacuum Nanoelectronics in 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N S Xu,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4。(选读)
6. 集成光电子学,唐天同,王兆宏,陈时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选读)
7. ULSI器件电路与系统,李志坚,周德润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选读)
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导论,周润德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选读)
9.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导论,杨之廉,申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版。(选读)
10. VHDL语言设计技术,陈耀和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必读)
11. Verilog 数字系统设计,夏宇闻编著,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选读)
12. 集成电路EDA实验教材,陈弟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选读)
13. CMOS集成电路设计,陈贵灿等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选读)
14. CMOS电路设计、布局与仿真(CMOS Circuit Design, layout and simulation), R. Jacob baker, Harry W. Li, David E. Boyce, 机械工业出版社。(选读)
15. 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李玉山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选读)
16. Computer System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Vincent P. Heuring, Harry F. Jordan,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选读)
17. 信息显示技术,余理富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选读)
18. Optoelectronics,: An Introduction, J. Wilson, J. F. B. Hawkes,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 1989, Second Edition。(选读)
19. 半导体器件——电力、敏感、光子、微波器件,刘刚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选读)
20. 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高鸿锦,董友梅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选读)
21.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第二版),Stephen A. Campell著,曾莹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必读)
22. 半导体制造技术,Michael Quirk等著,韩郑生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选读)
23. 微电子封装技术,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丛书编委会组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选读)
十、学位授予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学科负责人:陈军
修订日期:2010年11月8日
研究生课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