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怎样陪孩子上亲子班?(转)
怎样陪孩子上亲子班?(转)
亲子班的意义在于,第一能让家长学习到同孩子游戏的方法,第二能增强孩子对团体活动的感受,而选择什么样的亲子班则是在考验家长的分辨能力。
(一)孩子喜欢就是好的课程吗?
通常亲子班都会安排一节试听课,而一个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 环境,接触完全陌生的人和活动时,很少有一上来就很兴奋的。所以有些以赢利为主导思想的亲子班就会不遗余力的弄些新奇有趣的花样来挑逗孩子,一堂课下来, 家长眼花缭乱,孩子亢奋激动,有的家长就认为这个好,岂不知,过于纷乱的刺激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让孩子无法去吸收和感受。所以在最初做选择时,我仅 仅是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进行筛选,我认为好的亲子班应该能给孩子带来某种影响,它首先要有好的理念,其次要有科学系统的课程安排,另外,还需要有亲和力以及 专业水准都够的老师。
(二)不要把孩子钉在板凳上
常常会在教室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上课,孩子嗒嗒嗒的跑开了,大人追着把他抱回来,孩子又跑,大人又捉小鸡似的把孩子拎回来。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亲子班里学到东西,把孩子抱在怀里,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让干什么就马上督促孩子跟着做什么,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我不认同这样的做法。带孩子上亲子班,别想着孩子能手背后身坐直,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让打狗绝不去撵鸡,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不是孩子了。
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大人不同,大人是靠眼睛,靠耳朵,靠思想在学习,可孩子不是,他们靠感受来学习,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我们要学会尊重。急于让孩子变成一个乖学员,让他们规规矩矩扮演自己的角色是不太明智的。
选择好亲子班后,最大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课程,从课程里吸取有益成长的内容。孩子可能会对某样物品马上产生兴趣,也可能会对某个动作马上 产生兴趣,但面对某项活动,孩子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是不可能帮助他们马上建立起兴趣来的。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喜欢上这个课程,那就要给孩子创造出让他能喜欢的条件和心情来。
可取的方法是,早一点带孩子去教室,让孩子先熟悉上课环境,看看老师,和老师说说话。如果足够安全,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在教室里去发现他感兴趣的 东西吧,这比教学内容更具体实在。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好学生,做好的示范给孩子看,让他看到你是多么的投入和感兴趣。如果课程内容符合家长的期 望,那么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表现,哪怕是大哭,也一定要多坚持几次。
赞赞就是因为我这样的坚持,在小橡树一呆就是一年两个月,这期间经历过很多个阶段,从漫无目的的到处爬荡,到处用嘴探索能啃的物品,在教室里乱 跑,乱钻,直到真正溶到课程的氛围里,跟着老师愉快的上课,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一直耐心的等待。曾经多少次,陪我们去上课的爸爸,舅舅和外婆,都一致认 为最投入,最愉快的人不是赞赞而是我,是的,无论赞赞做什么,只要她不出教室,不要求吃奶,不大哭,我都随她去,自己认真快乐的跟着老师上课。我记得赞赞 曾经把游戏中的球一个一个塞到放在门口的鞋子里,还拿着扫帚和簸箕拖着到处走,玩放衣服的挂勾,躲到柜子和柜子的夹缝里去藏着。但我相信,孩子喜欢模仿, 当她认为教室里的东西对她的吸引不如我们的活动更有趣的时候,一定会自觉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现在的赞赞就是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上奥尔夫音乐课的 时候是她非常开心和快乐的时候,她已经能跟上老师的节拍,而且回家还能记起课堂上的内容。
另外一点,我不得不提,一起上课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常常听到家长们互相询问孩子的年龄,然后相互比较孩子之间各方面的能力。我 最忌讳拿孩子和孩子来比较,说实话,只要不是病态,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座标,要纵向比,而不要横向比,比较会带来负面影响。赞赞的各方面能力都超 前,我认为自己从出生开始做的一系列的训练起了作用,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相信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从孩子到成人要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何必 计较这几个月的短长呢,将来怎么样谁能说得好?!
(三)家长不要越俎代疱
孩子不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尤其是一两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反应能力有限,家长要学会给孩子留出适应和反应的时间。从赞赞身上我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拿说话来举例子吧,我说赞赞的语言能力发育的不错,那是指在家里,面对我,面对她熟悉的人,但出了家门,面对陌生人,她就会反应迟顿,别人和她说话时,需要我把别人的话再复述一遍,她才能理解,如果想让她通过思索,表达出她要表达的,那就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她需要先克服环境和陌生人给她心理上带来的种种干扰,才能表现出实际的语言功力。
推已及人,我相信别的孩子也一样,孩子在教室里的表现不会和在家里一模一样,孩子要适应新环境,家长也要学会适应孩子的新表现。
举个例子:老师把小打棒放头顶上,说“小兔子”,小孩子还站着看,可能他正在琢磨老师说了什么,也可能他正在观察老师做了什么,更可能是在思考 老师说的和做的有什么关系,家长已经迫不及待了:“快点,快把手放头上。”孩子照着做了,可是结果是什么呢?本该由孩子自己来体会的过程被粗线条的省略掉 了,我只能说,这是舍本逐末。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把该由孩子自己做主的决定权交还给孩子,不要怕他们慢,他们在家里可能会立刻对家长的指令做出反应,但在 教室里,我们要学习让孩子适应老师,给孩子慢速启动的机会。
赞赞最近上了小橡树的平日亲子班,活动内容不仅限于奥尔夫音乐,还包括做手工和做饭。这时候,越俎代疱的情况发生的就更明显了。老师教孩子们做 小火车,步骤很多,要粘,要画,好多小朋友们贡献出来的小作品实在是太完美了,小火车造型完整,用彩笔装饰着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的线条,完全不是出自两岁 左右孩子之手,全是家长的杰作。孩子真的在乎一幅这么完美的作品吗?这暂且不谈,但孩子却真正的损失了一次亲自体现和尝试的机会,更损失了在这个过程中感 受到的快乐。做饭更是家长们的长项了,有个小朋友的阿姨,熟练的用擀面仗擀着面皮,小孩自己跑一边玩去了,她麻利的做了一案板的小点心。我觉得很有趣,亲 子班的主角换人了。赞赞在二十分钟的制作过程中,自己做了一个半小点心,回家还向外婆复述做小点心的每一个步骤,一步不落,形容得非常清楚。虽然她的小点 心造型实在是不敢恭维,但会有人在乎吗?
怎样陪孩子上亲子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