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关于前端的一些概述

关于前端的一些概述


语言本身:
1. 工业标准
网页标准有w3c控制,尤其是浏览器的开发,所有主流的浏览器都会自觉符合这个组织的标准,当然这些开发商本身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所以新的HTML5,CSS3,ES6 javascript的新特性的得到顺利推动,让大部分主流浏览器都支持它,w3c功不可没.

PHP有PHPFIG组织,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很多新的框架和库都自觉遵守这个组织的编程标准

Java, C语言都有各自的工业标准准则,来维护各自工业标准。

这个标准其实不是强制性的,虽然很多程序员在自己工作上,不遵守这些工业标准,但是要推出新的模块的话,不遵守这些工业标准的模块,是没有人会去使用的。如今是不是面向标准编程,是体现一个程序员是否专业,一个模块是不是专业模块的一个重要指标。

2.第三方模块走红
各种语言的框架和库,可能比自己的语言还出名,比如css的Bootstrap,javascript的jQuery;一个好的框架和库甚至可以推动这个这个语言的发展,比如说PHP的Laravel框架,Javascript的jQuery.

模块化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开发的速度。很多人也愿意开发各种框架和模块,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开发技能,也是一种展示自己的能力。

过去,程序员要成名,要开发出有用的软件,比如说求伯君开发出了wps,牛;张晓龙开发出了foxmail,牛。

现在,程序员要成名,开发出一个大家都会用的框架和模块也行。比如Evan You开发的vue.js,玉伯开发的seajs。

3.模块化编程和依赖管理
在2010前,依赖管理工具只是个很时髦的概念,大家习惯手动到库的官方网站上下载后手动导入到项目中。升级也是个麻烦事。所以一般大家也就下载一两个必要的库,其他都自己手写完成。

如今,依赖管理工具已经是必备的了,大家不再手动导入库了;而且是能找到第三方模块的功能,就不再自己编写了,统统用工具导入项目;自己编写的程序代码,能模块化的代码统统模块化,甚至是独立出来,网上开源,然后使用依赖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导入到自己的项目中。

这样好处也明显:
  • 代码量减少
  • 加快开发速度
  • 高度解耦
  • 定位bug容易,改动影响小
  • 写单元测试容易

如今大家更加愿意写小模块,而不是重复造轮子了。



4. 框架使用
更愿意先选一个合适的框架,再开始编程,而不是所有功能自己从头开始写了.
  • javascript的框架多了,vue,react, backbone,angularjs等;
  • css有bootstrap,fundation等;
  • PHP有laravel,cakephp等
  • C#有MVC
  • Java有spring+hibernate+struts

框架要先选好,模块的话,等需要慢慢加就行了。


5. 测试代码
2006年,单元测试在开发过程中,重要性不是很大,可有可无,程序完成,功能能用就行。

如今的代码,没有单元测试部分,这个工程就不能算完结。甚至是,测试驱动开发已经成为主流,先写测试代码,然后开发。

测试代码的发展有不单单是单元测试部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等,都在开发过程中占了极大的位置。以前测试都是由专门的测试员进行人工测试,或者他们负责测试;如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都是要开发者自己写。

6.跨设备,跨平台
Java提出的跨平台,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梦想,其实至今未很好的实现。但是如今这个跨设备,跨平台编程趋势却越来越明显了。

跨设备,主要是指桌面和手机,尤其是针对显示器的最佳实践是层出不穷,如今是响应式成为了主流。

跨平台,出自于Java的一个概念,如今已经算普及了,尤其是JavaScript,桌面,手机,服务器,浏览器,嵌入式都能看到javascript的身影,这大大归功于JavaScript标准化的推广。跨平台过去是说一次编译到处运行;如今是只要这个平台支持这个语言或标准,就能用。如今的跨平台编程,更讲究特性检查这个功能,如果你这个平台没有这个特性,那么就关闭这个有这个特性的功能,但其他功能还可以继续使用。

今后,各种设备层出不穷,VR头盔,AR眼镜,巨型屏幕,物联网等等,跨平台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工程方面的:
1.工具化
我觉得工具化非常突出了,凡是能工具完成的事情,绝对不手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可以找到相应工具,帮助开发者管理代码质量
  • 代码风格检查
  • 工业标准检查
  • 代码整理
  • 代码复杂度检查
  • 单元测试覆盖率检查
  • 依赖管理
  • 压缩代码
  • 重复代码检查
  • 无用代码检查

等等,



2. 工程化
工程化也是近年来最最突出的一个发展趋势,过去只是选择性的,现在是必须的。

工程化是以工具化为基础的,没有工具,那么工程化也无从谈起。

工程的核心就是流程自动化,又称之为构建,这些包括了:代码质量检测,代码压缩,代码合并,代码优化,代码编译,单元测试等等部分。构建就是把这些以工作流程的方式组合起来,然后用一个命令行运行这整个流程。它有点像批处理,但是是程序开发中使用的特殊批处理

在网页编程的过程中,现在又流行“实时编程”,就是当你在保存代码的时候,以上的构建流程就开始工作完成后自动刷新浏览器,保证新代码效果立刻反应在浏览器上。

现在,你去github的项目库中找软件,首先翻看,是否有工程文件,看看它的构建流程是什么,就知道这个项目的专业程度和项目的质量了

而自己,没有一个配置一个工程化的流程系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做软件工程。

3. 自动化
自动化是以工程化为基础的,工程化本身就是一种流程自动化。而自动化有在工程化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自动化。

持续集成就是全自动化的一个终极体现。他的主要流程是:版本控制库->构建->测试->报告.
持续集成有点像windows的定时任务,但是它是程序开发专用的定时任务。

持续集成的特点就是全自动,一个项目一次配置好了后,要求不变的话,就不用管了;然后开发者不断把代码加入到版本控制库里就行了,每当库有新代码时候,持续集成就会下载代码进行构建;当它完成构建和测试后,如果测试没有通过,就会报告给你,然后你根据报告结果进行修改代码。所以你每次往版本库加的新代码时候,持续集成就会全自动的帮你构建和测试代码,尽快的通知你代码的问题。这样程序员就可以更加集中精力编写功能代码和测试代码,而不用担心新代码是否会影响到过去的代码了。

持续集成在多人一起开发的时候,更是有用,谁上传的代码没通过测试,能马上知道。这样保证多人项目在代码顺利合并,体现“持续集成”的功效。

另外还有个持续部署,其实就是持续集成在测试成功后部署上产品服务器上的流程。如今有些网站一天就要部署几十次,有了持续部署后,部署多少次都毫无压力。

工具化,工程化,自动化的关系挺有意思,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却极大推动了前者的发展。它们是相互积极作用,相互推动了对方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其他方面:
1. 版本控制,git,github
版本控制在编程界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在编程界中有个说法:没有版本控制的项目,就等于没有这个项目。

版本控制的工具很多过去有svn,如今git的强大,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而它和github的相同作用下,对编程界的积极影响和积极推动,是令人无法忽视的。比如几乎所有的依赖管理工具的库下载源,都是和github绑定的, 就这一点来说,github的重要性在IT就不可估量。

而github上和git的方便管理,上传,查看,统计,bug报告等功能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程序员之间的合作;github上的开源更是改变了开源软件对世界的影响力。

github不是git的全部,git也不是版本控制的全部,本质上来说,github只是一个网站而已;然后github确实又是这个编程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模块,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甚至github已经跳出了编程界,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不可或缺的服务平台了。然而github是2008年建立的,真正开始流行是在2012年的。在2015年google宣布关闭自己的google code。可见github的影响力,以及在业界的重要程度了。

2.生态圈意识
生态圈意识在业界是越来越强了,它应该和编程工具化和工程化有极大的关系。一个语言,框架或者库的出现,人们用它们,不但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强大,更是因为它们背后的生态圈。

比如说人们选一个javascript的框架,选react还是选ember.js,更多是看支持他们的生态圈如何,react是有facebook支持的,更有很多程序员为它开发相关工具和库以及有很多文档教程。这样react的生态圈就很大,会让更多人愿意选择react作为第一开发框架。而ember.js相对来说生态圈小,选择它的人可能就不会很多。

选语言也一样,选javascript编写爬虫还是选php编写爬虫还是用python?更多的是看他们的生态系统了,python的爬虫库强大且丰富,所以更多人选用python编写爬虫。

一个新的语言出现,成熟与否,看的就是它的生态圈了,比如是否有测试框架,是否有mvc框架,成熟的时间库,数据库sdk等等,这些都是其必要的生态圈组成部分。

关于前端的一些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