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Java 之 JVM】垃圾收集算法
【Java 之 JVM】垃圾收集算法
一、判断对象是否存活——可达性分析算法
基本思想:通过一系列成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相连则证明该对象是不可用的。在判断完无链之后,还需经历两次标记过程,才会真正回收,暂略。
二、垃圾收集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标记完统一回收。缺点:标记,清除2个过程效率都不高,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2、复制算法
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同的2块,其中一块用完,将存活着的复制到另一块,然后把使用过的一块一次清理掉。优点:不用考虑碎片,实现简单,运行高效。缺点:空间浪费大。
当前商业虚拟机公司都采用此种算法来回收新生代。
改进:因为对象98%都是“朝生夕死”的,那么就不1:1了,而是分成一块较大的Eden,2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Eden:1块Survivor为8:1,这样空间利用为90%,还有10%用于每次回收时把剩余的移动复制。而如果10%不够复制活下来的,需要一来其它内存(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
缺点: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能直接选用这种算法。
3、标记——整理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提出此算法,标记过程依然与“标记——清除“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4、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跟之前算法对比并没有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
一般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付出少量对象复制成本就能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Java 之 JVM】垃圾收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