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设计一个可扩展的用户登录系统

设计一个可扩展的用户登录系统

在Web系统中,用户登录是最基本的功能。如何设计一个可扩展的用户登录系统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用户登录系统设计进行多维度的讲解,帮助各设计者在应用中将复杂变得简单。

来源:廖雪峰的官方网站,作者:廖雪峰

 

【一】

在Web系统中,用户登录是最基本的功能。要实现用户名+密码登录,很多同学的第一想法就是直接创建一个Users表,包含usernamepassword两列,这样,就可以实现登录了:

 id | username | password | name等其他字段

----+----------+----------+----------------

 A1 |bob      | a1b23f2c | ...

 A2 | adam    | c0932f32 | ...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要让用户通过第三方登录,比如微博登录或QQ登录,怎么集成进来呢?

以微博登录为例,由于微博使用OAuth2协议登录,所以,一个登录用户会包含他的微博身份的ID,一个Access Token用于代表该用户访问微博的API和一个过期时间。

要集成微博登录,很多童鞋立刻想到把Users表扩展几列,记录下微博的信息:

id | username | password | weibo_id |weibo_access_token | weibo_expires | name等其他字段

----+----------+----------+----------+--------------------+---------------+----------------

 A1 |bob      | a1b23f2c | W-012345 |xxxxxxxxxx         |604800        | ...

 A2 | adam    | c0932f32 | W-234567 |xxxxxxxxxx         |604800        | ...



加一个QQ登录Users表就又需要加3列,如果这么扩展下去,改表都得累死,不要说维护代码了。

那怎么才能设计出灵活的登录呢?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用户登录。当用户以任意一种方式登录成功后,我们读取到的总是Users表对应的一行记录,它实际上是用户的个人资料(Profile),而登录过程只是为了认证用户(Authenticate),无论是本地用密码验证,还是委托第三方登录,这个过程本质上都是认证。

所以,如果把Profile和Authenticate分开,就十分容易理解了。Users表本身只存储用户的Profile:

id | name | birth等其他字段

----+------+-----------------

 A1 | Bob  |  ...

 A2 | Adam | ...



而通过用户名口令登录可视为一种Authenticate的方式,利用LocalAuth表维护:

 id | user_id | username | password

----+---------+----------+-----------

 01 |A1      | bob      | a1b23f2c

 02 |A2      | adam     | c0932f32



通过微博登录可视为另一种Authenticate方式,利用OAuth表维护:

id | user_id | weibo_id |weibo_access_token | weibo_expires

----+---------+----------+--------------------+---------------

 11 |A1      | W-012345 |xxxxxxxxxx         | 604800

 12 |A2      | W-234567 |xxxxxxxxxx         | 604800



如果要添加另一种OAuth登录,比如QQ登录,增加一个表就可以了。不过既然大家都是OAuth家族的,不如统一到一个表,给每家起个名字区分就好了:

id | user_id | oauth_name | oauth_id |oauth_access_token | oauth_expires

----+---------+------------+----------+--------------------+---------------

 11 |A1      | weibo      |W-012345 | xxxxxxxxxx         | 604800

 12 |A2      | weibo      |W-234567 | xxxxxxxxxx         | 604800

 13 |A1      |qq         | Q-090807 |xxx-xxx-xxx        | 86400

 14 |A2      |qq         | Q-807060 |xxx-xxx-xxx        | 86400



如果要增加一种新的登录方式,比如SAML,那就再加一种类型的表。

有些网站需要API访问,API可以使用api_key和api_secret来认证,可是怎么把一个API访问关联到一个用户?方法还是增加一种API Auth的表:

 id | user_id | api_key  |api_secret

----+---------+----------+------------

 11 |A1      | a-012345 | xxxxxxxxxx

 12 | A2     | a-234567 | xxxxxxxxxx



每一种X-Auth表都存储了用户的登录认证信息,并通过user_id关联到Users表。这样一来,不但登录过程简化了,而且一个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登录。只要登录成功,拿到了user_id,最后读取Users表是为了获得用户的Profile,这样读出来的数据也更安全,因为Users表不包含用户口令,不会因为暴露API而不小心把口令给泄露出去。



【二】

上文中,我们设计了可扩展的数据库表的结构,基本思想是:

·         Users表只存储User的Profile信息,没有任何认证信息(例如,不存Password);

·        每一种登录方式对应一个XxxAuth表,该表存储对应的认证信息,以及一个userId字段用于关联到某个User

数据库结构再好,代码写得乱七八糟,一样没法扩展。所以本文讨论的,就是如何编写认证代码。

现在的问题是,在Web系统中,由于HTTP请求本质上是无状态的,每个已认证用户的信息都必须通过Cookie来传递。

不对啊,我们无论用ASP、PHP还是JSP,打开服务器的session就可以识别用户了啊!

少年,服务器的session也无非是靠一个特殊名称的Cookie来识别而已,只不过由服务器本身帮你完成了解析Cookie、在session中查找User的过程,而代价却是内存占用高,单台服务器变成有状态,无法简单扩展成集群。遇到不懂事的年轻人,什么都敢往session里扔,很快就把服务器搞死了。

所以,除了演示程序外,我们从不用服务器提供的session。

如果仔细思考用户的登录过程,又可以发现,其实不同的登录方式实现起来复杂度也是不同的。



1. 用户名+口令登录

当用户需要以用户名+口令来登录时,我们会让用户填写一个登录表单,如果验证通过,就给用户生成一个可靠的Cookie来标识这个用户:技术分享

如果用户继续访问其他页面,我们就需要利用这个Cookie来识别用户。



2. 通过第三方网站登录

当用户需要以第三方OAuth登录时,我们会让用户重定向到第三方登录页,例如微博登录页,如果用户在第三方登录成功,第三方会再把用户重定向回我们的网站,并附上一个code表示是否验证通过。如果验证通过,我们还需要给用户生成一个可靠的Cookie来标识这个用户:

技术分享



3. 通过HTTP Authorization Header登录

这种方式通常不是用户自己发起的请求,而是由代表用户的机器发起的请求。因为每个页面都会附上Authorization: Basic XXXXX这个Header,所以每个页面都需要验证。



4. 通过X-API-Token登录

这种方式和上一种情况类似,也是由代表用户的机器发起的请求,不同的是用X-API-Token代替了Authorization Header,更安全可靠。同上,每个页面都需要验证。



5. 如何认证

现在问题来了,这么多类型的认证,怎么才能把代码写得能看明白?

复杂的问题都要分解成几步。我们先看通过用户名+口令的表单登录。

在这种条件下,用户首先要被导向到一个登录URL,例如,/signin,然后填写用户名和口令。具体验证方式就是利用Users表和LocalAuth表,如果验证成功,我们就创建一个可信的Cookie给用户。

通过第三方网站登录也是类似的,要先把用户导向到登录URL,登录成功后,创建一个可信的Cookie。

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用户每访问一个普通页面,如何确认用户身份?

确认用户身份,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Authenticator接口。以Java为例,该接口看起来如下:

public interface Authenticator {

    // 认证成功返回User,认证失败抛出异常,无认证信息返回null:

    Userauthenticat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AuthenticateException;

}



接下来,对于每一种类型的认证,我们都编写一个对应的Authenticator的实现类。例如,针对表单登录后的Cookie,需要一个LocalCookieAuthenticator

public LocalCookieAuthenticator implements Authenticator{

    public User authenticate(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String cookie =getCookieFromRequest(request, ‘cookieName‘);

        if (cookie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getUserByCookie(cookie);

    }

}



对于直接用Basic认证的Authorization Header,我们需要一个BasicAuthenticator

public BasicAuthenticator implements Authenticator{

    public User authenticate(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String auth =getHeaderFromRequest(request, "Authorization");

        if (auth == null) {

            return null;

       }

       String username = parseUsernameFromAuthorizationHeader(auth);

       String password = parsePasswordFromAuthorizationHeader(auth);

        return authenticateUserByPassword(username,password);

    }

}



对于用API Token认证的方式,同样编写一个APIAuthenticator

public APIAuthenticator implements Authenticator{

    public User authenticate(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String token =getHeaderFromRequest(request, "X-API-Token");

        if (token == null) {

            return null;

       }

        return authenticateUserByAPIToken(token);

    }

}

然后在一个统一的入口处,例如Filter里面,把这些Authenticator全部串起来,让它们依次自己去尝试认证:

public class Global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 所有的Authenticator都在这里:

    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s = initAuthenticators();

 

    // 每个页面都会执行的代码: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

        User user = null;

        for (Authenticator auth : this.authenticators){

           user = auth.authenticate(request, response);

            if (user != null) {

                break;

           }

       }

        // user放哪?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



现在,一个可扩展的认证体系在Web层就基本搭建完成了,我们可以随意组合各种Authenticator,优先级高的放前面。一旦某个Authenticator成功地认证了用户,后面的Authenticator就不执行了。

最后只剩一个问题:认证成功后的User对象放哪?

放session里?NO,我们在前面已经拒绝了使用服务器提供的session。

request里?也不好,因为HTTP级别的对象太低级,很难传到业务层里。

那你说应该放哪?

当然是放到一个与业务逻辑相关的地方了,比如UserContext中。把Filter代码改写如下:

public class Global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s = initAuthenticators();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

        // 链式认证获得User:

       User user = tryGetAuthenticatedUser(request, response);

        // 把User绑定到UserContext中:

        try (UserContext ctx = new UserContext(user)) {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

}



这样一来,任何地方需要获得当前User时,只需要写:

User user =UserContext.getCurrentUser();

是不是太简单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编写认证逻辑的思路:

·        每一种认证方式都是一种Authenticator的实现;

·        把所有认证方式串起来,在一个统一的Filter入口来认证;

·        认证后的User对象用UserContext存储,并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返回当前User

好处如下:

·        认证方式可简单扩展;

·        认证逻辑统一在一处。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业务相关的代码根本就不需要依赖底层HTTP对象,比如session和request,它们只依赖UserContext,这才是真正的解耦,并且非常容易测试业务逻辑,因为不再需要模拟session和request。

赶快按照上述思想,把上面的认证代码调通后,细心的同学才能发现,至此还遗留了几个小问题:

·        表单和OAuth认证成功后,如何生成“可信”的Cookie?

·        如何根据“可信”的Cookie识别用户?

·        UserContext怎么编写?

这些小问题将会在下面一一解答。



【三】

前面我们讨论了用户认证的数据库结构和相关代码。接下来继续讨论几个遗留问题。



1. 如何生成一个可信的Cookie

因为Cookie都是服务器端创建的,所以,生成一个可信Cookie的关键在于,客户端无法伪造出Cookie。

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伪造?数学理论告诉我们,单向函数就可以防伪造。

例如,计算md5就是一个单向函数。假设写好了函数md5(String s),根据输入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结果:

md5("hello")=> "b1946ac92492d2347c6235b4d2611184"



但是,根据结果"b1946...11184"反推输入却非常困难。

利用单向函数,我们可以生成一个防伪造的Cookie。

例如,用户以用户名"admin",口令"hello"登录成功后,要生成Cookie,我们就可以用md5计算:

md5("hello")=> "b1946ac92492d2347c6235b4d2611184"



然后,把md5值和用户名"admin"串起来构成一个Cookie发送给客户端:

"admin:b1946ac92492d2347c6235b4d2611184"



当客户端把上面的Cookie发给服务器时,服务器如何验证该Cookie是有效的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        服务器把Cookie分解成用户名"admin"和md5值"b1946...11184"

·        根据用户名"admin"从数据库中找到该用户的记录,并继续找到该用户的口令"hello"

·        服务器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口令计算md5("hello")并与客户端Cookie的md5值对比。

如果对比一致,说明Cookie是有效的。

现在可以愉快地为用户创建Cookie了!

且慢!

从理论到实践还差着一个工程的距离。上面的算法仅仅解决了基本的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严重问题:

·        简单的md5值很容易被彩虹表攻击,从而直接得到用户原始口令;

·        用户名被暴露在Cookie中,如果用email作为用户名,用户的email就被泄露了;

·        Cookie没有设置有效期(注意浏览器发过来的Cookie不一定真是浏览器发的),导致一旦登录,永久有效;

·        其他若干问题。

如何解决?方法是计算hash的时候,不仅只包含用户口令,还包含Cookie过期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随机数,这样计算的hash就非常安全。

举个栗子:

假设用户仍以用户名"admin",口令"hello"登录成功,系统可以知道:

·        该用户的id,例如,1230001

·        该用户的口令,例如,"hello"

·        Cookie过期时间,可由当前时间戳+固定时长计算,例如,1461288165

·        系统固定的一个随机字符串,例如,"secret"

把上面4部分拼起来,得到:

"1230001:hello:1461288165:secret"



计算上述字符串的md5,得到:"d9753...004d5"

最后,按照用户id,过期时间和最终的hash值,拼接得到Cookie如下:

"1230001:1461288165:d9753...004d5"



当浏览器发送Cookie回服务器时,我们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验证Cookie:

·        把Cookie分割成三部分,得到用户id,过期时间和hash值;

·        如果过期时间已到,直接丢弃;

·        根据用户id查找用户,得到用户口令;

·        按照生成Cookie时的算法计算md5,与Cookie自带的hash值对比。

如果用户自己对Cookie进行修改,无论改用户id、过期时间,还是hash值,都会导致最终计算结果不一致。

即使用户知道自己的id和口令,也知道服务器的生成算法,他也无法自己构造出有效的Cookie,原因就在于计算hash时的“系统固定的随机字符串”他不知道。

这个“系统固定的随机字符串”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编写代码的开发人员不知道生产环境服务器配置的随机字符串,他也无法伪造Cookie。

md5算法还可以换成更安全的sha1/sha256。

现在我们就解决了如何生成一个可信Cookie的问题。

如果用户通过第三方OAuth登录,服务器如何生成Cookie呢?

方法和上面一样,具体算法自己想去。



2. 如何绑定用户

如果用户被认证了,系统实际上就认为从数据库读取的一个User对象是有效的当前用户,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业务层代码获知当前用户。

方法一:每个业务方法新增一个User参数。

该方法太弱智,故不在此处讨论。

方法二:把User绑定到request中。

该方法太幼稚,导致编写业务的时候需要这么写:

User user = (User)request.getAttribute("USER");



问题一大堆:

·        Key"USER"需要定义到常量中,但不排除很多开发人员偷懒直接写死了,这样编译器根本检测不到错误;

·        某个零经验的开发人员在某处放置了request.setAttribute("USER", true)的代码,导致后续操作直接崩溃;

·        request对象怎么拿?再写一个SpringHelper.getContext().getCurrentRequest()

·        强制转型看着就不爽。

正确做法:把User用ThreadLocal绑定到当前处理线程:

public class UserContext {

    public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User> current = new ThreadLocal<User>();

}

在统一的入口,例如Filter处理:

public class My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

       User user = tryGetAuthenticatedUser(request, response);

       UserContext.current.set(user);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UserContext.current.remove(user);

    }

}

这样就可以在业务逻辑的任何地方获得当前User:

User user = UserContext.current.get();



上述代码是零经验工程师写的,大家不要学。

有经验的工程师会指出,没有try...finally逻辑就不对,但这只是知道Java语法后的生搬硬套,也不对。

这段代码的真正问题是缺少封装,没有把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大家熟知的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困难。

让我们用开闭原则重写上面的代码:

public class UserContext implements AutoCloseabl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User> current = new ThreadLocal<User>();

 

    public UserContext(User user) {

       current.set(user);

    }

 

    public static User getCurrentUser() {

        return current.get();

    }

 

    public void close() {

       current.remove();

    }

}

是不是简单多了?

代码量大了,难道还更简单了?

是的,简单与否不看代码量本身,而是看调用起来是不是简单。在Filter中调用起来就非常简单:

public class My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

       User user = tryGetAuthenticatedUser(request, response);

        try (UserContext context = new UserContext(user)) {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

}



finally哪去了?与时俱进是我们的原则之一,搜索一下AutoCloseable吧!

在业务逻辑中调用更简单:

User user =UserContext.getCurrentUser();



最后我们来演示一下很多场景需要的用法:

try (UserContext context = new UserContext(user)){

    // 当前用户是user:

   processProfile(UserContext.getCurrentUser());

    // 需要更高权限的admin才能执行的操作怎么办?

    // 方法是获取一个admin用户:

    try (UserContext context = new UserContext(getAdmin())){

        // 现在的当前用户是admin:

       processAdminJob(UserContext.getCurrentUser());

    }

    // 现在当前用户又自动变回了普通user:

   processProfile(UserContext.getCurrentUser());

}



实现上述逻辑只需要对UserContext做一个简单的修改就可以实现了。

这才是真正的开闭啊!

 


本文出自 “IT技术解决方案”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wyait.blog.51cto.com/12674066/1910022

设计一个可扩展的用户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