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写给有目标却还称迷茫的大三学生

写给有目标却还称迷茫的大三学生

【来信】

贺老师,您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现在大三,在北京的一所985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副修统计学专业。
  当年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是觉得比较符合时代潮流,虽然我上大学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电脑。
  其实大三了,感觉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不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因为我理解能力还不差,功课还是不错的,数学比一般计算机系的人要强,还参加了学院的一个实验室。目前是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论文,还是用机器学习来做的。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副修统计是以为和大数据有关系,进实验室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我适合搞科研。
  我,似乎没有想法。
  但大三了,觉得自己不适合搞科研。
  大学生就是这样迷茫,特别是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家里的父母、亲戚也不懂(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其实我这样的背景,自我觉得职业目标定位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工程师挺好的,先本科在实验室里打好机器学习的基础,再硕士读下数据挖掘。之后再出来找个工作。
  这只是象牙塔中的臆想罢了,对于文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仍然比较迷茫,对于选择。
  希望你给我一点建议,指点一下迷津吧。其实我智力不差,从小成绩表现还可以,只是大学以后目标太迷茫了,精力被很多东西分散了。


【回复】

  作为一个二本院校的老师,和我的弟子们一起,很羡慕你拥有的条件和机会。

  你现在的状况,对于一位刚进入大三的学生而言,很正常。我很赞同一种说法: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按着大多学生正在走的路子往下走,你会随着积累,认识方向,并找到方向的。实际上,我赞同你为自己未来的设计,包括副修统计的选择,你已经在路上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这样往前走就是了。
  我最欣赏的,除了你信中体现的知识积累,还在于借助于你所在学校的良好条件,你已经在看论文,想来相关的实践也在同步进行。这是我更加在意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要知道,在很多学校,很多你的同龄人还在死抠课本,还有一批的人,偏离了学习的轨道。把这样的学习坚决的进行下去,这样的体验,和由此产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你宝贵的财富。
  而让我有所担心的,是你“觉得不适合搞科研”的断言。我不太清楚你现在所理解的“科研”是什么,有着何种的形态?为什么自己就不适合?千万不要将当下一些人变味的科研理解为科研的全部。纯粹地发论文争项目,并以此为目标的“科研”,不是真正的科研。
  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学习阶段,看文献、选题、分析、研究、实验、撰写论文的环节,要去学习,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学术”与“应用”之间,本来就不应该分开得那样清楚,作为学习者,将二者割裂开来,更是危害至极。
  但现实中,不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却在一些现象的影响下,说要从事研究工作,似乎“造文章”就是一切,而要从事工程应用,学术能力方面的培养都是浪费。一些人走了所谓学术道路,没有能力将研究成果转换为生产力,而一些从事了实际工程领域工作的人,埋头应用,专注编码,想不到,也没有有能力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造成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低下。

  除和你探讨这个话题之外,再次地表示对你学习路线的欣赏。如果要改变你“感觉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只需要着意在这方面加强一些就是了。比如,可以看过某篇文章,学习了某个算法之后,再现前人的研究过程,自己亲自实现一下,找个测试数据集,跑一跑程序,对结果进行分析;机器学习领域,有很多的开源项目,可以读一读源码;在某一个时期(例如寒暑假),参加一个面向大学生的竞赛。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

  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为大学前没接触过电脑、社会经验、家庭背景,以及处在文科学校之类的事多想。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祝你能够静心地完成当下的积累过程。你在路上,只是处在“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时期,自然有所谓“迷茫”,你将终会“知道自己知道”。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的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我写的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写给有目标却还称迷茫的大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