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大道至简第二章观后感

大道至简第二章观后感

                             大道至简读后感

第二章的标题是懒人造就了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懒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出各种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即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文章中作者所提到的《华阳国志》里所写的李冰,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就像愚公,如果他是一个勤快的人,那么他肯定也是和愚公一样扣石垦壤,自然而然,他也就不会,也没有精力去发现“积薪烧山”的方法了。很显然,勤快的人有勤快人的方法——凿石开山,相应的懒人也自有懒人的方法——积薪烧山。这说明懒人比勤快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观察,进而发现一些捷径。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对于愚公,他太勤快了,以至于他每天能做的就只有不停地凿石开山,所以他也就没时间和精力去想有没有别的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一章的第二部分说的是把一百万行代码都写在一个文件里。要是把一百万行写到一个文件里,那么要查找一个函数就要重复在编辑器里按“PageDown/PageUp”五千次,这样的事对于勤快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就不能指望他们可以创造出像“单元文件”这样的方法来的。而对于懒人,肯定不会按部就班的去做这样的事,他们肯定会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比较简单的方法。从而也就有了“单元文件”“模块”等的出现。把大模块分成小模块,再把小模块分成更小的模块,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小单元,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我的第二个启发是对自己学过知识的整理分类。否则就不能运用自己学的知识做事,因为就不知道学的知识能用来干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他在九个月前就开始写第一个软件产品了”,因为编程毕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经常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一定会比别人更早更快的踏上软件工程师之路。

     在第三部分作者写到了我们现在正面临的问题——学了一年的编程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写程序。作者所说到的把脑海里的知识进行分类,就像分类摆放桌子上的书本一样,即结构化。常用的知识经常用,所以就很容易记住,对于不常用的知识要保存在自己的脑海深处,有深有浅,给大脑一定的空间去进行思考。

 作者与程序员Soul的对话讨论了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优劣据老师说确实很精辟,但是作为现在的我确实一头雾水,不能明白他们说的什么。但是作者提到无论是面向对象还是面向过程都是为了更好的写出代码,就像作者所说:做的东西都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研究它的模型。在面向过程的时代一样可以做出任意大型的程序,所以在学习上确实要效仿愚公的精神,面对无穷尽的知识之山只要低下头一点一点去“搬”就行。

在这一章的第四部分周先生有又提到了程序=数据+算法,但是这一次他加上了“方法”,即“程序=数据+算法+方法”。对于“程序=数据+算法”,它是面向过程的,它是对“结构化程序设计”在代码阶段的习惯性说法。实际上,面向过程开发也是有相应的“方法”的。面向对象的出现,“方法”的重要性显现的尤为突出,它的出现,使得伟大的工程的出现至少提前了一百年。

      有聪明人就有懒人,有懒人也就自有懒人的方法。这句话不是说要想找出所谓的捷径,就要我们都变成懒人,而是说明了观察、思考、还有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大道至简第二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