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从业者生存质量报告之,教育行业里的IT男
从业者生存质量报告之,教育行业里的IT男
当教育遇上互联网,非常多传统教育机构都卡在了技术这道门槛上。
一位教育机构创始人曾这样感叹说:“技术须要文化基因、氛围。教育行业不知道技术这帮兄弟须要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工作氛围,怎么管理,怎么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公司转型互联网,非常多公司最后会死在产品和技术上。”
有猎头表示。教育机构都希望从百度、阿里、腾讯挖技术人才。但程序猿跳槽教育行业的意愿并不强,个中原因颇为复杂。
程序猿为什么不愿意到教育机构上班?
他们内心最基本的诉求是什么?
有这样一位有海归背景、从外企IT公司跳入传统教育机构的IT男,崔晓男。
他增加新东方已有四年时间。从他的口述中。我们看到面对教育行业。技术人才的心声:矛盾、纠结。同一时候对未来又抱有期望。
口述:崔晓男
整理:多知网王可心
我12岁開始学电脑。到今年已第20年了。
我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是数字娱乐科技,方向是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在新加坡时。我做过手机游戏移植和开发。
回国之后,在西安先后从事网络产品的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微软ERP开发、美国墨西哥的ERP市场营销,后由于朋友的介绍以及ERP市场的不景气,辗转增加了新东方。今年是第四年,最初是优能高中部。之后是学校市场部。眼下作为总监负责西安新东方信息管理部,算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所以还算能代表一部分在传统教育机构里奋战的IT兄弟们。
假设我在一家IT公司或有BAT背景的公司,没有特殊情况,我是不会考虑教育行业的,就算跳槽也肯定是同行业内跳。
为什么?
第一,行业代沟。在过去的非常长一段时间。IT、教育行业是两条平行线,公立学校的国家背景,以及新东方为首的民营教育机构在过去十多年里过得都非常滋润,由于互联网对大家的思维冲击还没有那么大,传统的海报单页、讲座加上有个性的老师反复的冲击学生家长,不同城市不同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是闭塞的,竞争压力也小,所以玩得转。
但与此同一时候,IT行业是以超出教育行业几倍的速度在快速发展。人才积累、底层架构、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都在积极的成长。
人们还在感叹互联网的奇妙,还在聊天室里惊叹一群人都可以不见面聊天了,还没想到这个东西还能影响眼下可以基本满足需求的教育体系。所以,一个经历了千百年发展但仍处于处于成熟初期的教育培训行业和一个年轻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IT行业还没有产生实质上的交汇点。
教育是一个迭代周期较长的行业,一个老师一个课件一套讲法能够应付好几批学生,这就与迭代周期按天算的IT行业形成强烈对照,一个每天都想着用不同的方法做不不反复的事情的一群人也会给老师和行业带来非常强烈的不安定感。
第二。IT人员的职业发展。一个IT人员的成长须要时间,IT又是一个迭代速度超级快的行业。每个IT从业人员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思考甚至熬过非常多个夜晚,胖了肚腩,增了体重。还被说是民工。一点一点熬起来的。
因此,IT人员跳向同行业的公司是有价值的。而对于教育行业,价值就大大的减少了.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老师是传递教学的核心,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这样,而一个学校最为倚重的也是老师,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么辛苦多么不easy的经验和能力在早期学校眼里也敌只是一个即使是刚出茅庐但口才了得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这个行业里。教师的薪酬无疑是最高的,而IT人跳槽过来。假设这么多年辛苦的积累都不能转化为最主要的薪酬来养家吃饭,那么自然在跳之前就得细致权衡一下了。
并且中国的IT人员职业发展非常多还都比較死板,跳槽跨行业本身风险极大。更何况是教育这一与IT在过去非常多年都不相关的行业。
当时我跳槽到新东方时,也是由于这个问题考虑了非常久。我老爸甚至给我说,我要是去了新东方,就跳楼,确实吓得我不轻。由于他会认为我跨入一个不相干的行业会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当然他后来非常庆幸我来到了这里,不是由于工作,而是我来到这里得到了成长,性格也开朗了,更开心了。他去年已经去世了,我想他看到我如今的样子会认为欣慰的。这一点我非常感激新东方。
第三是行业环境。此前非常长一段时间,教育行业并不重视对IT人员工作环境的投入。这些年,受国外公司理念的影响。工作环境才有大幅度的提升。
工作环境包含两点: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
硬环境是实实在在的椅子、桌子、电脑配置、网络速度等,非常多IT公司都拿这些来吸引人才。尽管眼下非常多教育公司已经開始注意硬环境的投入,但也就是这两年。之前还是非常差劲的,没有意识。非常多学校,老师做Word、PPT这些东西用的电脑居然比须要写代码编译做视频动画的IT人电脑还要好,非常荒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武器,这些IT人的威力大打折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了。
相比較硬环境,软环境的缺乏才是要命的。软环境是针对这群人合理的考核、支持、薪酬、工作氛围等。
IT人员的技能与教育机构直接需求的人才是相悖的,一边是以老师为首的表达能力非常强,一边是以IT人员为主的小闷骚。本来就是两个非常矛盾的个体。
让不善于表达的IT工科男去说服影响面对几百号学生不用稿子侃侃而谈的新东方老师,这本来就是个有挑战性的事情,你看看王自如和老罗辩论的视频就明确我说的意思了。即便如今我自己主管一个部门。怎么调节IT人员的心理因素和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依旧是最头疼的事情。
教育行业的生存环境和IT行业不同,就好像把一头牛赶到了羊圈里,两边看着都怪,老师们认为我们跟路边的网管没有差别。就是修电脑的,还时不时的叫一声“师傅”。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认为老师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太落后,眼看着前面就是一个一个的大坑。也不忍心看着他们往下跳,可是大多数IT人受限于表达能力。不能用老师们理解的语言让他们明确,造成缺乏交流的现状,拉大了这两个群体间的距离,非常难产生行为和精神上的共振。
我进入教育行业第一天,第一件工作是帮一位老师调整Word里面一个表格的外框线的颜色,然后我就崩溃了,大家对这样的细小的需求要求非常多,这不是我想做的东西,我是一个ITproject师,不是网吧的网管。直到今天,能把我们和网管准确分清楚的老师和职能人员还是非常有限。
在教育机构中,IT人员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特别是非常多IT项目上拍板的并非专业人士而是有老师背景的管理人员。
老师们习惯性的用教研以及言传身教的经验来确定授课方式,培训新的教师。没有授课经验、在这个圈子外围打转的的IT人员非常难说服或影响到老师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大多数学校对于IT的要求就是电脑网络执行正常,电脑出了问题能够应付就能够了。在非常多人的感知上。在小米那样的公司工作的人与我们这些窝在教育机构里倒腾电脑的人是不一样的。非常多老师是IT人员的主管,整天想的说的都对不上点。私下里都是抱怨多,但限于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职位权限又在很多其它的是在生闷气,这些在IT机构的人听起来会认为特别夸张。不了解情况的自然也不会冒险来了。
从工作角度来看,作为IT人,在IT公司中。知识体系、发展目标甚至工作中出了问题都会得到强大的支撑,而在教育行业里,非常难得到专业的行业高标准的支撑,孤独感非常严重。
当你为了一个编译错误抓狂。或者数据库崩溃的时候。打开门外面不是什么DBA或者技术大拿。而是一群英语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老师,对的。我想你理解我的意思。
这些都是非常细小事情或者感受,可是他们却都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一个IT从业者在教育机构的生存,当然这些东西的改善须要非常多慷慨面的改善和改进,都须要时间。
如今在线教育火了。大的教育机构都在发展在线教育、移动端,IT人员的环境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是肯定的。
我看到非常多教育机构都在学IT公司提高IT人员的生存环境。以吸引更优秀的人增加,比方提供带薪假期、电脑、免费电影、高级人体project椅、免费水果等,可是这些不是最关键的。
以我自己来说。我为什么喜欢做产品或者做设计、编程?由于当我能够凭空创造一个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那玩意不是钱来衡量的。我看过一段话:每个程序猿骨子里都固执的觉得。自己是带着某种使命下凡来改造这个世界的。这些人不顾辛苦的熬夜、思考、不修边幅,为的仅仅是一个算法的出现。一个架构的优化,一个页面的载入速度提升。而这些东西说出来,非常多人的反应就是“神经病”。
能把这些高精密的东西搞清楚的人智商都不低,可是跨行业的人不能理解这些东西。IT人员在这些行业里就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你会看到非常多创业公司都是IT行业的,由于对于这些人来说。忍受着辛苦改变这个世界比待在办公室吹着空调领工资幸福的多。
非常多教育机构都在炫耀自己的福利制度和办公室,以为这样就能够接轨大公司的感觉。
事实上软环境不完好。不去真正的理解这些人,不去了解他们想什么,想要做什么。想挖角IT人才非常难。单纯的用工资、或者其它福利是不能吸引真正优秀的高素养IT人员的。
非常多是在IT行业混不下去的人才跑到教育行业。由于搞教育的人土、钱多,好骗。说几个术语就easy糊弄他们。非常多二把刀在教育行业里混,搞得大环境不好,没有把好的东西带过来,而是把一些落后的甚至不好的东西带了进来,做的我们也非常头疼。并且非常多教育机构都是模仿思维,easy跟风,所以我每次去挖大牛。每次都是差点被人家说服返回IT行业。
可是可喜的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IT人员在教育机构的生存环境都在高速的发生变化。非常多IT大佬介入教育行业,非常多具有先锋精神IT理念的老师独立创业。都在时时刻刻的促进着改变,西安学校已经建立了专属IT的工作室和摄影棚来辅助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相较于4年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什么支持我走到如今?
我不是牛人,比較准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还在教育行业中成长的IT人。未来理想的目标是一个干IT工作的教育人。但事实上我跳槽的第一天就想走,就好像我想吃饭,结果跑到健身房去了。那种感觉就是:“不正确不正确。这不是我该来的地方,赶紧回去。”直到如今我依旧时不时会有这种想法。假设说能让我支持到如今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我的沟通能力是比一般国内IT人员要强。
我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游戏,接触的知识面比較宽。并且鼓舞发言和创新思维,每次最大的考试都是穿着西装在非常多人面前演讲,把自己所做的项目演示并且说出来。所以表达能力和性格要比国内非常多IT人员要好,英文让我开拓了眼界。即便眼下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都可以通过国内外多种渠道来沟通。
新东方也提供了非常多机会和平台让我可以给老师或者管理者阐述我的想法和理念,让我从一个讲话发抖不善表达的人变成一个有一点新东方老师感觉的话唠。
第二是新东方的大环境。说的高端点就是企业文化。早期新东方取得了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事实上是暗合了一个道理。就是why-who-what,一个企业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业,有了自己的坚持,然后找到与自己合拍的客户,为他们提供可以产生共振的产品。早期的新东方是做出国留学考试起家的。可是卖的事实上不仅仅是课程,而是那个时代最缺乏的追求梦想的力量和勇气,出国仅仅是这种力量的一种输出方式而已,而非常多教育机构是缺乏这个核心的,并且是反着做的,由如今手上的老师和产品来想办法怎么吸引很多其它的客户来掏钱购买,即使这个人不合适。所以你就会看到非常多课程的宣传点不是课程不是老师而是iPad和iPhone,当然我绝不徇私,新东方也有这种情况。新东方这么多年的上市和商业化。业绩压力让原有一些好的东西逐渐流失。假设也沦落到跟街边补习班一样卖的仅仅是产品。也就离倒下不远了。做什么不重要。抱住核心而进行合理的输入非常重要,网络教育、线下授课都是形式而已,而假设没有了三魂七魄,即便你是大罗金仙也没辙。
第三是人,就我所处的环境来说,我自己的感觉是教育行业的人相较于其它行业的人年龄层比較扁平,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能够更专心的做事。我们部门的非常多人都是受不了国企的环境和官僚。才来到新东方体验和一群年纪相仿的人来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可是随着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关注,大的机构有官僚化的趋势,这一点是我们作为从业者也要时时刻刻警醒的。
第四是成就感。
假设我在IT行业里,依照传统的发展路径,就是程序猿、项目经理。有留学背景,做做市场,可能好一点。但也仅仅是一个优秀的IT人。但假设我在教育行业。我的每个动作都是在改变这个行业。改变这个行业里的人的工作习惯,间接的改变教育,影响的人不可数。
相较于成就感来说。我愿意成为IT改造教育行业的先行者。做了炮灰也甘愿。
假设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这里的环境,让很多其它比我更优秀的人看到这里的希望,愿意来改善我们国家的教育。改善我们的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我们的下一代能与这个世界更好的接轨,老外看到中国人除了想到GDP也都能竖起大拇指,让中国人的软形象高大起来,让我们出国留学的孩子不会被鄙视,那么我愿意坚持。
这个行业大多数创新还在外围。教育机构之间抢钱抢学生,非常多人不愿意或者没机会深入传统机构中。面对这些落后的工作方式、这些外人看不到的伤疤、这些尽管教学思维方式落后但兢兢业业努力教学想变的更好的老师们。这些就是那种不盖高楼大厦但疏通城市下水管道的事情。
起码我们眼下是想做一些真正颠覆的事情了。尽管困难非常多。也没有那么多人理解,但假设把这个通道打通,我们能够服务很多其它的人。即便是传统的方式也能够玩得转。这是一种做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只通过具象的产品去表达的表现形式。
后记
事实上促使我愿意接受採訪的原因。并非像一个搞IT的怨妇一样。找个机会来吐槽或者抱怨在传统教育机构里的受到的委屈和心里的不甘,事实上很多其它是想把这些好和不好的东西痛快的说出来,免得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还在观望的IT弟兄们胡乱猜疑。
这个行业充满了我们在学校中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有我们在IT行业里永远也碰不到的人。有着一群热血有干劲的同龄人每天为了梦想奋斗。有我们用代码也写不出的欢笑与感动。
我以前的理想也是写一段牛X的代码让后人膜拜,整出一个算法吃惊众人,弄一个APP出来颠覆世界,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眼下每天做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也让我时不时的有些气馁,为什么我的朋友们都在用高科技吸引目光,改变世界,而我却在开垦教育这片荒原,在这里待了四年多。
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才慢慢明确,我们也在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在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和青春给这些老师和教育机构以新的生命力,从而去影响很多其它的孩子,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难道不伟大么?
这些工作不是教育机构挖几个IT界的人或者牛人就能够搞定的,是须要很多其它IT行业里的人全身心投入进来一点一点的从普通小事參与做起来的,去修正一个一个的错误,去改变一个一个的老师。去影响一次一次的教研。去參与一次一次的课堂,让一个一个的学校重生。所以讲到这里。我事实上是希望很多其它的人读完这篇文章不是感叹,原来在教育圈干IT这么坑爹……而是从这里看到希望,增加我们来一起为改变下一代的教育,让互联网更好更合理的改变教育而努力。
从业者生存质量报告之,教育行业里的IT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