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APT攻击

APT攻击

APT简介:

高级长期威胁英语: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缩写:APT),又称高级持续性威胁先进持续性威胁等,是指隐匿而持久的电脑入侵过程,通常由某些人员精心策划,针对特定的目标。其通常是出于商业或政治动机,针对特定组织或国家,并要求在长时间内保持高隐蔽性。高级长期威胁包含三个要素:高级、长期、威胁。高级强调的是使用复杂精密的恶意软件及技术以利用系统中的漏洞。长期暗指某个外部力量会持续监控特定目标,并从其获取数据。威胁则指人为参与策划的攻击。[1]

APT发起方,如政府,通常具备持久而有效地针对特定主体的能力及意图。此术语一般指网络威胁,尤其是指使用众多情报收集技术来获取敏感信息的网络间谍活动,[2]但也适用于传统的间谍活动之类的威胁。[3]其他攻击面包括受感染的媒介、入侵供应链、社会工程学。个人,如个人黑客,通常不被称作APT,因为即使个人有意攻击特定目标,他们也通常不具备高级和长期这两个条件。[4]

目录

  [隐藏] 

  • 1历史

  • 2特点

  • 3生命周期

  • 4术语

  • 5缓解策略

  • 6参考文献

  • 7扩展阅读

  • 8参见

历史[编辑]

2005年时,英国及美国的一些计算机应急响应组织发布报告,提醒人们注意某些针对性的钓鱼电子邮件会释放木马,外泄敏感信息,但“APT”一词还未被使用。[5]普遍认为“高级长期威胁”这个术语是在2006年由美国空军创造,[6]而格雷格·拉特雷上校一般被认为是该术语的发明人。[7]

震网蠕虫是APT的一个例子,此蠕虫专门针对伊朗核设施的电脑硬件。此事件中,伊朗政府可能就把震网蠕虫的创造者视为一个高级长期威胁。

在计算机安全社群及媒体中,此术语常指针对政府、公司、政治活跃分子的长期而复杂的黑客攻击,广泛来讲也指发起这些攻击的幕后团体。[来源请求] 日趋频繁的高级长期威胁(APT)可能会逐渐只用于指代计算机黑客入侵。据《PC World》杂志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针对性的高级电脑黑客攻击增长了81%。[8]

对于APT的一个常见误解[谁?]是,APT仅仅针对西方政府。虽然针对西方政府的APT事件在西方广为流传,但许多国家的黑客也会通过网络空间收集个人或一群个人的情报。[9][10][11]美国网战司令部负责协调美国军方对网络攻击作出的响应。

有说法称一些APT团体直属于或受雇于民族国家。[12][13][14] 掌握大量可辨识的个人身份信息的行业极有可能遭受高级长期威胁,如:[2]

  • 高等教育[15]

  • 金融机构

特点[编辑]

Bodmer、Kilger、Carpenter和Jones的研究将APT的标准定义如下:[16]

  • 目标 – 威胁的最终目标,即你的对手

  • 时间 – 调查、入侵所花的时间

  • 资源 – 所涉及的知识面及工具(技能和方法也有所影响)

  • 风险承受能力 – 威胁能在多大程度上不被发觉

  • 技能与方法 – 所使用的工具及技术

  • 行动 – 威胁中采取的具体行动

  • 攻击源头 – 攻击来源的数量

  • 牵涉数量 – 牵涉到多少内部或外部系统,多少人的系统具有不同重要性

  • 信息来源 – 是否能通过收集在线信息识别出某个威胁

生命周期[编辑]

技术分享

APT的幕后黑手会对组织团体的金融财产、知识产权及名誉造成持续变化的威胁,[17]其过程如下:

  1. 因一个目标开始盯上特定组织团体

  2. 试图入侵到其环境中(如发送钓鱼邮件)

  3. 利用入侵的系统来访问目标网络

  4. 部署实现攻击目标所用的相关工具

  5. 隐藏踪迹以便将来访问

2013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麦迪安(Mandiant)发布了关于2004至2013年间疑似来源于中国的APT攻击的研究结果,[18]其中的生命周期与上述相似:

  • 初始入侵 – 使用社会工程学、钓鱼式攻击、零日攻击,通过邮件进行。在受害者常去的网站上植入恶意软件(挂马)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 站稳脚跟 – 在受害者的网络中植入远程访问工具,打开网络后门,实现隐蔽访问。

  • 提升特权 – 通过利用漏洞及破解密码,获取受害者电脑的管理员特权,并可能试图获取Windows域管理员特权。

  • 内部勘查 – 收集周遭设施、安全信任关系、结构的信息。

  • 横向发展 – 将控制权扩展到其他工作站、服务器及设施,收集数据。

  • 保持现状 – 确保继续掌控之前获取到的访问权限和凭据。

  • 任务完成 – 从受害者的网络中传出窃取到的数据。

麦迪安所分析的这起入侵事件中,攻击者对受害者的网络保有控制权的平均时间为一年,最长时间为五年。[18] 此次渗透攻击据称是位于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1398部队所为。中国官方否认参与了这些攻击。[19]

术语[编辑]

APT并无准确定义,但总体可归纳如下:[3][4][20]

  • 高级 – 威胁的幕后操纵者对情报收集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控能力。其中可包括电脑入侵技术和传统情报收集技术(如电话监听技术、卫星成像技术)。攻击中使用的各个组件本身可能并不能算特别“高级”(例如,利用公开的恶意软件生成工具生成的恶意软件,或是一些容易获得的漏洞利用材料),但是操纵者往往可以按需开发出更高级的工具。他们一般会使用多种针对方式、工具和技术以入侵目标,并保持访问权限。操纵者也可能会特别注意行动中的安全,这一点和“不那么高级”的威胁有所不同。

  • 长期 – 操纵者注重一个特定的任务,而不是盲目搜寻信息。这一区别暗示攻击者受到外部力量指示。为了达到预定目的,攻击者会持续监控目标,并做出反应。这并不表示攻击者会经常发动攻击、频繁更新恶意软件。事实上,“放长线”的方法会更为成功。如果操纵者失去了对目标的访问权,他们一般会重新尝试入侵,也往往会成功。操纵者的目的之一就是对目标保有长期的访问权,而不是一次性的访问权。

  • 威胁 – APT之所以成为威胁,是因为发起方既有此能力,又有此意图。APT攻击是由一群有组织的人发起的。操纵者有特定的目标,且技术精湛、资金雄厚。

缓解策略[编辑]

恶意软件的变种数以千万计,因此要保护组织团体免于APT攻击极为困难。虽然APT活动十分隐蔽,但与APT相关的命令与控制网络流量却很容易在网络层检测。深入的日志分析和比对有助于检测APT活动。尽管要从正常流量中分离出异常流量有一定难度,但这一工作可以借助完善的日志分析工具来完成,以便安全专家调查异常流量。[1]


51cto APT专题

http://netsecurity.51cto.com/art/201109/290796.htm


本文出自 “boyhack”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461205160.blog.51cto.com/274918/1939743

APT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