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Linux 网卡驱动学习(六)(应用层、tcp 层、ip 层、设备层和驱动层作用解析)
Linux 网卡驱动学习(六)(应用层、tcp 层、ip 层、设备层和驱动层作用解析)
本文将介绍网络连接建立的过程、收发包流程,以及当中应用层、tcp层、ip层、设备层和驱动层各层发挥的作用。
1、应用层
对于使用socket进行网络连接的server端程序。我们会先调用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
- 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以上指定了连接协议,socket调用返回一个文件句柄,与socket文件相应的inode不在磁盘上,而是存在于内存。
之后我们指定监听的port、同意与哪些ip建立连接,并调用bind完毕port绑定:
-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 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bind(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port作为进程的标识,client依据serverip和port号就能找到对应进程。
接着我们调用listen函数。对port进行监听:
- listen(fd, backlog);
backlog值指定了监听队列的长度,下面内核參数限制了backlog可设定的最大值:
- linux # sysctl -a | grep somaxconn
- net.core.somaxconn = 128
监听port在listen调用后变为LISTEN状态:
- linux # netstat -antp | grep 9999
-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 tcp 0 0 0.0.0.0:9999 0.0.0.0:* LISTEN 8709/server
对应地。client调用connect进行连接,tcp三次握手在connect调用返回之前完毕:
假设server端向client发送SYN+ACK后。client不返回ACK,则server保持半连接(SYN_RECV)状态:
- linux # netstat -np | grep SYN_RECV
- tcp 0 0 0.0.0.0:9999 127.0.0.0.1:5334 SYN_RECV -
若队列中的连接均处于半连接状态。server将不能处理正常的请求,syn泛洪攻击(syn flood)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完毕DoS(拒绝服务攻击)。
当连接数超过队列长度backlog时。超出的连接也保持为半连接状态。直到数量达到内核參数tcp_max_syn_backlog值,超出该值的连接请求将被丢弃:
- linux # sysctl -a | grep tcp_max_syn
-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1024
accept调用用于处理新到来的连接:
- new_fd = accept(fd, (struct sockaddr*)&client_addr, &sin_size);
其返回一个文件描写叙述符。兴许我们能够对该文件描写叙述符调用write、read等操作函数。原监听port仍处于LISTEN状态:
- linux # netstat -antp | grep 9999
- tcp 0 0 0.0.0.0:9999 0.0.0.0:* LISTEN 8709/server
- tcp 0 0 127.0.0.1:9999 127.0.0.1:52274 ESTABLISHED -
以上为网络连接建立过程中。应用层所做的工作,server端完毕了socket创建、port绑定、port监听、连接和收发包任务,而client端相对简单,仅仅需包括连接和收发包。
2、tcp层
内核代码中。tcp_sendmsg是tcp发包的主入口函数,该函数中struct sk_buff结构用于描写叙述一个数据包。
对于超过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最大传输单元)的数据包。tcp层会对数据包进行拆分,若开启了网口的tcp segmentation offload功能,则拆分工作由网卡完毕:
- linux # ethtool -k ether
- Offload parameters for eth1:
- rx-checksumming: on
- tx-checksumming: on
- scatter-gather: on
- tcp segmentation offload: on
下面内核參数是内核为tcp socket预留的用于发送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单位为byte:
- linux # sysctl -a | grep tcp_wmem
-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131072
默认的用于包发送的缓冲区大小为16M。
除了用于缓冲收发数据包。对于每一个socket,内核还要分配一些数据结构用于保持连接状态,内核对tcp层可使用的内存大小进行了限制:
- linux # sysctl -a | grep tcp_mem
- net.ipv4.tcp_mem = 196608 262144 393216
以上值以页为单位。分别相应最小值、压力值和最大值,并在系统启动、tcp栈初始化时依据内存总量设定。通过proc提供的接口,我们能够查到tcp已用的内存页数:
- linux # cat /proc/net/sockstat
- sockets : used 91
- TCP : inuse 8 orphan 0 tw 11 alloc 13 mem 2
3、ip层
内核代码中。ip_queue_xmit函数是ip层的主入口函数,注意ip层与tcp层操作的都是同一块内存(sk_buff结构)。期间并没有发生数据包相关的内存拷贝。
ip层主要完毕查找路由的任务,其依据路由表配置,决定数据包发往哪个网口,另外,该层实现netfilter的功能。
4、网络设备层
dev_queue_xmit是网络设备层的主入口函数,该层为每一个网口维护一条数据包队列。由ip层下发的数据包放入相应网口的队列中。在该层中。数据包不是直接交给网卡,而是先缓冲起来,再通过软中断(NET_TX_SOFTIRQ)调用qdisc_run函数。该函数将数据包进一步交由网卡处理。
我们运行ifconfig时。txqueuelen指示了网络设备层中。网口队列的长度。
5、驱动层
使用不同驱动的网卡,对应的驱动层代码就不一样。这里以e1000网卡为例。e1000_xmit_frame是该层的主入口函数。该层利用环形队列进行数据包管理,由两个指针负责维护环形队列。运行ethtool命令,我们能够查询网口驱动层环形队列长度:
- linux # ethtool -g eth1
- Ring parameters for ether
- Pre-set maximums:
- RX : 511
- RX Mini : 0
- RX Jumbo : 0
- TX : 511
- Current hardware settings:
- RX : 200
- RX Mini : 0
- RX Jumbo : 0
- TX : 511
以上RX与TX分别指示收包队列与发包队列长度,单位为包个数。
网卡接收到数据包时将产生中断,以通知cpu数据包到来的消息。而网卡接收包又很繁忙,假设每次收发包都向cpu发送硬中断,那cpu将忙于处理网卡中断。
对应的优化方案是NAPI(New API)模式,其关闭网卡硬中断,使网卡不发送中断。而非使cpu不接收网卡中断。在e1000驱动代码中。由e1000_clean函数实现NAPI模式。
不像写文件的过程,磁盘设备层完毕内存数据到磁盘拷贝后,会将消息层层上报,这里的网卡驱动层发包后不会往上层发送通知消息。
收包过程
以上为网络发包所需经过的层次结构,以及各层的大体功能,以下我们简单看下收包过程。
网卡接收到数据包后,通知上层,该过程不会发生拷贝,数据包丢给ip层。
内核代码中,ip_rcv是ip层收包的主入口函数,该函数由软中断调用。
存放数据包的sk_buff结构包括有目的地ip和port信息,此时ip层进行检查,假设目的地ip不是本机。则将包丢弃,假设配置了netfilter。则依照配置规则对包进行转发。
tcp_v4_rcv是tcp层收包的接收入口。其调用__inet_lookup_skb函数查到数据包须要往哪个socket传送。之后将数据包放入tcp层收包队列中,假设应用层有read之类的函数调用。队列中的包将被取出。
tcp层收包使用的内存相同有限制:
- linux # sysctl -a | grep rmem
- net.ipv4.tcp_rmem = 4096 16384 131072
Linux 网卡驱动学习(六)(应用层、tcp 层、ip 层、设备层和驱动层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