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算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排序)(第二部分)

算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排序)(第二部分)

上次说到冒泡排序

一共可以产生4种方式来产生,因为两个for循环皆可从小到大,也可从大到小

分类         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     vector、数组
最差时间复杂度     O(n^2)
最优时间复杂度     O(n)
平均时间复杂度     O(n^2)
最差空间复杂度     总共O(n),需要辅助空间O(1)//用于交换所需临时变量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由于它的简洁,冒泡排序通常被用来对于程序设计入门的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
四、插入算法


    一句话就是从未处理的数组(或vector)向前面处理好的数组插入,因为前面处理好的已经有一定规律
    一般来说,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6、   重复步骤2~5

如果比较操作的代价比交换操作大的话,可以采用二分查找法来减少比较操作的数目。该算法可以认为是插入排序的一个变种,称为二分查找排序。

如果目标是把n个元素的序列升序排列,那么采用插入排序存在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最好情况就是,序列已经是升序排列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的比较操作需(n-1)次即可。最坏情况就是,序列是降序排列,那么此时需要进行的比较共有n(n-1)/2次。插入排序的赋值操作是比较操作的次数减去(n-1)次。平均来说插入排序算法复杂度为O(n2)。因而,插入排序不适合对于数据量比较大的排序应用。但是,如果需要排序的数据量很小,例如,量级小于千,那么插入排序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插入排序在工业级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STL的sort算法和stdlib的qsort算法中,都将插入排序作为快速排序的补充,用于少量元素的排序(通常为8个或以下)。

 1 #include <iostream> 2 #include <iterator> 3 #include <vector> 4 #include <ctime> 5 #include <random> 6 #include <functional> 7 #include <algorithm> 8 using namespace std; 9 int intSwap(int& a,int& b)10 {11     int intswaptemp=a;12     a=b;13     b=intswaptemp;14     return 0;15 }16 /*----------------------------------------17 插入排序18 从小到大19 vector<int>20 -----------------------------------------*/21 int insertionSort(vector<int> &ivec)22 {23     int i,j,temp;24     for(i=1;i<=ivec.size();i++)25     {26         j=i-1;27         temp=ivec[i];28         while((temp<ivec[j])&&(j>=0))29         {30             ivec[j+1]=ivec[j];31             j--;32          }33          ivec[j+1]=temp;34 35     }36     return 0;37 }38 //照猫画猫-------->>>>上面39 template<typename T>40 int insertionSort_(T begin,T end)41 {42     typedef typename iterator_traits<T>::value_type value_type;43     value_type key;44     T ins=begin;45     T j;46     advance(ins,1);47     while(ins!=end)48     {49         key=*ins;50         j=ins;51         T pre=j;52         advance(j,-1);53         while(key<*j&&pre!=begin)54         {55             iter_swap(pre,j);56             advance(pre,-1);57             advance(j,-1);58         }59         *pre=key;60         advance(ins,1);61     }62 }63 inline void insertSort_1(vector<int>&ivec)64 {65     insertionSort_(ivec.begin(),ivec.end());66 }67 int main()68 {69     clock_t start,end;70     vector<int> ivec,copyivec;71     srand(14);72     for(int i=0;i<10000;i++)//10k73         ivec.push_back((int)rand());74     copyivec=ivec;75     start=clock();76     insertionSort(ivec);77     end=clock();78     for(int i=0;i<10000;i+=500)79         cout<<ivec[i]<<\t;80     cout<<endl;81     cout<<"the time  of 1 is "<<end-start<<endl;82     start=clock();83     insertSort_1(copyivec);84     end=clock();85     for(int i=0;i<10000;i+=500)86         cout<<ivec[i]<<\t;87     cout<<endl;88     cout<<"the time of 2  is "<<end-start<<endl;89     return 0;90 }

 可见还是比较费时。不过由于暂时还没有优化,最后比较的时候才能判断。

五、堆排序

  堆排序的前提是要了解二叉树这样一种玩意。这个排序的讲解有个大神,我也是第一次学这方法。

  这个地方讲解的很清楚了~(最喜欢这种无脑就可以看懂的玩意,不需要自己拿笔一点点算)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archive/2011/10/06/2199741.html

  我的话说就是这玩意可以就是一直要记得二叉树(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可以用来实现排序)

  这幅图一共二种信息,第一种就是刚开始会整理,注意,最大的在第一列,这就是二叉树的顶(头,)第二种就是开始排序算法,通过实现未排序最后一个和第一个交换,然后接着形成新的二叉树(头最大),对了,感觉代码解释很少,我需要填写一些信息,第一次写,求不坑人!

 

 1 #include <iostream> 2 #include <iterator> 3 #include <vector> 4 #include <ctime> 5 #include <random> 6 #include <functional> 7 #include <algorithm> 8 using namespace std; 9 int intSwap(int& a,int& b)10 {11     int intswaptemp=a;12     a=b;13     b=intswaptemp;14     return 0;15 }16 /*----------------------------------------17 堆构造18 从小到大19 para:vector<int> 、int length、int node;20 vector<int>数据集合21 length通过该参数,可以不需要把已找到的数据和Ivec种分离出来,22 就像图片第二幅信息中没有红线的一些数据(一列就是一数据)23 node该参数确定结点,根据二叉树的原理。24 -----------------------------------------*/25 int buildHeap(vector<int> &ivec,int node,int length)26 {27     int bondnode=node;//保存node,防止修改node28     int lchild=bondnode*2+1;//左孩子数  二叉树关系(+1为了防止从node为0导致左孩子一直为0,先左后右(二叉树))29     while(lchild<length)30     {31         //存在右孩子,且满足左小右大32         //从二者中选出较大的并记录为lchild中保存33         if(lchild+1<length&&ivec[lchild]<ivec[lchild+1])34             lchild++;35 36         //判断node和右子数大小37         if(ivec[bondnode]>ivec[lchild])38             break;//如果满足说明这个3个数或2个数已经按照逻辑关系已经排序好。39         else//40         {41             intSwap(ivec[bondnode],ivec[lchild]);42             //重置结点和左孩子43             //这些都是二叉树的一些性质44             bondnode=lchild;//找下一个结点45             lchild=2*bondnode+1;//新的左子数46         }47     }48     return 0;49 }50 /*----------------------------------------51 堆排序52 从小到大53 vector<int>54 -----------------------------------------*/55 int SortHeap(vector<int> &ivec)56 {57     for(int i=(ivec.size())/2-1;i>=0;i--)//产生node58         buildHeap(ivec,i,ivec.size());//构造每个小堆,从底层向高层。刚好可以减少很多次无效的循环59     for(int j=0;j<ivec.size();j++)//排序开始了60     {61         intSwap(ivec[0],ivec[ivec.size()-j-1]);62         //为0的结点发生变换63         buildHeap(ivec,0,ivec.size()-j-1);64     }65     return 0;66 }67 int main()68 {69     clock_t start,end;70     vector<int> ivec,copyivec;71     srand(14);72     for(int i=0;i<10000;i++)//10k73         ivec.push_back((int)rand());74     copyivec=ivec;75     start=clock();76     SortHeap(ivec);77     end=clock();78     for(int i=0;i<10000;i+=500)79         cout<<ivec[i]<<\t;80     cout<<endl;81     cout<<"the time  of 1 is "<<end-start<<endl;82 83     return 0;84 }

 

  堆排序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只不过直接选择排序中,为了从R[1...n]中选择最大记录,需比较n-1次,然后从 R[1...n-2]中选择最大记录需比较n-2次。事实上这n-2次比较中有很多已经在前面的n-1次比较中已经做过,而树形选择排序恰好利用树形的特 点保存了部分前面的比较结果,因此可以减少比较次数。对于n个关键字序列,最坏情况下每个节点需比较log2(n)次,因此其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nlogn。堆排序为不稳定排序,不适合记录较少的排序。(转自上面链接作者)

  

通常堆是通过一维数组来实现的。在起始数组为 0 的情形中:

  • 父节点i的左子节点在位置 (2*i+1);
  • 父节点i的右子节点在位置 (2*i+2);
  • 子节点i的父节点在位置 floor((i-1)/2);

 

算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排序)(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