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旧作拾遗
旧作拾遗
梦佳人两首 <其一>
昨夜梦佳人,凝眉妆镜前。 翘首望飞雁,朦胧双泪眼。 心中事千千,欲语无人言。 我心待君归,君归我未见。 君心应如秋,我心比秋悲。 <其二>
昨夜梦佳人,携手同游春。 园中春最好,空中飞有鸢。 柔风拂细柳,青石映碧泉。 更有蝶飞舞,如醉翩翩跹。 亭上双飞燕,亭下芳菲迷人眼。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眼前。 回顾望佳人,低首与之语: 明年由今日,春景依如前 不知今日红颜仍在否?持酒独饮多慨然! |
沉重 上帝让我背着沉重的十字架 我却将它煅成利剑 斩去 ——沉重 |
奋斗 日日夜夜 只为一个 成功时刻的喜悦 |
关于夜 <一>
夜本是黑夜 人们却用灯火将它变成了一个怪物——白夜 人类骨子里有一种恐惧——对黑夜的恐惧 于是一个个孤魂聚集在篝火旁游荡
他笑着问我 “游荡中可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我说 “夜太黑且没戴眼镜” 他说 “倘若遇见了彼此擦出火花,这夜便不那么黑了” 我笑着接道 “倘若如此,那就让我们在一起燃烧吧”
<四>
夜继续黑着 出于对光明的向往 当灯泡再也无法发光 一支支蜡烛就亮了起来 淡淡的黄色火焰微微飘动 要啃掉夜幕的一角并妄想将它燃烧 夜无语 甚至没发出一声被灼痛的呻吟
<五>
夜早已降临 深夜 她用夜幕笼罩着大地 让万物在她的怀抱中休憩吧! 万物之首的人类总是那么调皮迟迟不肯入睡 你看那鸟儿都早已熟睡
<六> 没有黑夜 人们不知白昼之可爱 没有白昼 人们不知黑夜之静谧
<七> 黎明是黑夜之子 当他出生时 他伟大的母亲便静悄悄地死去了 |
汾河赞 流动的水 于千百年来可流尽了你的泪? 节节的断流可是你断了的节节心肠? 滚滚翻腾的乌云是你的救世主 你掩住泪尽肠断的悲伤 却肥沃了两岸万里的边疆 |
樱花与梨花 身居大武汉,地处东湖之滨,如果说武汉大学的樱花浪得虚名,估计会被不少人拍砖。 自古以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武大学界久有盛名,当年鬼子们种的樱花也稍微沾了点光,小小樱花大道,樱花盛开之际常常人头一朵朵。根据巴拉巴西的理论,日后追大流的人会日益增多,建议官方将门票提升至50元/位。 今天就随便谈一下樱花与梨花,当然本人没有认真格物,致知方面有偏差也在所难免。这不是一篇科学短文。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家庭院种了棵樱树,现在只能回想起红色的樱桃对樱花已经没什么印象。 樱花之美多半在其离落之时,日本人喜凄美之感爱樱花也可预料。(鬼子国地形狭小又缺资源,故常有悲观凄凉之感。)我对樱花没什么偏见,鬼子和鬼子的樱花皆源自我大中华。 个人认为,樱花虽美但仍不能与梨花、梅花一较高下。凡花,远观成群成片,赏心悦目;近观娇羞百态,闻之芳香沁人。花属阴柔之物,多配饰与女子,也多以美女比之。 樱花远远望去,白的似雪,淡红似残阳映照下的霞云。樱枝条太过招展,樱花洁而不纯;樱花生命力太短,短短十日,不抵寒峭,“凋零香殒日,壮烈更风流”与其说是“壮烈的凋零”倒不如说是无奈的凌落,又或许樱花本身就有种品性 一有动静,争入风尘。总之赏樱当在凋零之日。 远观千树万树梨花开,其美自不必言;近详查梨花,粉淡香清恰似一枝香雪,卓绝佳人,冰姿玉骨,美而不娇,娇而不媚,媚而不俗,天姿灵秀,意气舒高(黄庭坚:总向风尘尘莫染),柔而刚(陆放翁: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芳华),刚而柔(梨花带雨几多羞)。 日本人将樱花作为国花是可以理解的,十万国人武大赏樱实在有点不可理解。 |
甲午海战120周年有感 今天是甲午海战120周年。 曾经也愤青,曾经期望再来一战,马革裹尸,不破扶桑誓不还,一血国耻。 现在很多人反思甲午战败原因 腐败 体制 科技等等,很多人纪念我们的英雄, 中华民族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民族,中华民族未曾有一天忘记他们的英雄,中华 民族又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耻辱历史的民族,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民 族!幸哉幸哉,为其一员。 自古以来,中国强日本则为妾,中国弱日本则为贼(戴季陶语),唐白江口一 战倭寇千年不敢觊觎我中华,明万历朝鲜之战,我中华男儿以一当十 所向披 靡 令贼寇闻风丧胆,后日本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 国力大增,以弹丸之地欲图世 界之强,清王朝内部腐败不堪 对外闭关锁国 夜郎自大 举步不前,虽有洋务运 动,难免其衰,甲午之战,尽丧国耻。中国弱日本为贼,为贼者又岂日本也?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胜抑或大败最令人情绪化而丧失理智,如今纪念也好反思 也好总是好的,但是一时成败放在历史长河中又何足道哉!!!甲午百年而 已;一战胜则保平安盛世几时,一战败则国衰任人凌辱又岂能等闲视之!甲午 之殇何时休!历史上从来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多么强大的帝国 也有轰然倒塌的一天,远有匈奴汉唐蒙古波斯拜占庭马其顿阿拉伯亚历山大 等等,近有荷兰 大英帝国 苏 联等,美利坚合众国近年来也颓势尽显。不争一时长短,也不要过激的民族主义,也不要无聊的复仇主义,不要患上短 视病和狂热病,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不忘历史,发展自己使自己强大,也要 居安思危,既然总会有衰落的一天,如何在衰落时避免这样的状况“中国强 日本则为妾,中国弱日本则为贼”?恐怕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入手。二战日 本战败美国在日本驻军,多多少少改造了日本大和民族的一些特性,不知成功 程度如何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他们的人民丧失尚武精神让他们的人民胆 怯懦弱让他们的人民不思进取让他们的A,V,文化大行国内等等。如何复兴强大 是一个课题,如何衰落时让中华民族不再发生类似惨剧积蓄力量让中华民族平 稳着陆以图再起又是一个课题,这两个课题都是值得仁人志士深思的。(全文完) 张文彪于武汉 2014.7.25
|
元宵节诗词评注 生查子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
梦游竹林寺
雾起仙山雨濛濛,竹林深处听钟声。 山风阵阵传梵音,堪将余生付此中。
|
七月二十八重游柏林园
柏林深处啼不止,碧水绕阶小榭台。 黄髫小儿伊呀语,笑声不知何处来?
|
秋声赋 大概是青春易老,时光已逝。短短三四年的功夫,已将自己的古文班底丢了个干净,新文学的功底大概也所剩不多了。当年所谓的欧阳子的《秋声赋》,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江淹的《别赋》 庾信的《哀江南赋》,韩愈的《祭鳄鱼文》,《北山移文》,李华《吊古战场文》苏子的《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司马公的《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等,那都是我曾经的最爱,现在都很生疏了就像以前的朋友一样。前段时间,太原小雨,无论天空大地及生灵皆呈典型的秋景,窗外秋风萧萧不禁想起了那篇‘欧阳子方夜读书’的《秋声赋》。翻翻了高中时买的《古文观止》再次读了读,与以往读此文的感觉别有一番不同。我那随声带的四大名书《傅雷家书》,《红楼梦》,《古文观止》,《周易》,很长时间没读过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的每天看的是裴礼文,钱吉林,谢惠民,金圣才。哎哉,悲哉。没办法谁叫咱是学数学的人呢。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融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游龙山 前几日,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被“劫持”着爬龙山去了,想去年此时山花早已开放,到山上时 才发现今年的花似乎来的很晚 到现在连些花苞也是很少的,遥想去年、前年的这个时间 或同美女同游花丛之间 或吟诗饮酒赠有人,而今年 好不扫兴,一半景不如昨,一半昨日人今以不再,就算是花开满山 游山的心情也早已减半。 此次同游的有罗强君、杨权君、和红超、变芳等几位漂亮的女同学,午后,我们几位男生先到了山脚 等红超和变芳 女生总是要打扮打扮的 所以来的较迟,然后结伴沿着早些年勤工助学的学子凿的山路直上直怡心亭,路道的两旁载有很年轻的蟠龙松(这里的年轻当然是和晋祠的那颗千年老松相比),怡心亭逗留了片刻 又沿着南面的山路到了那几颗老树组成的休憩之所,我 杨权 罗强我们几个在那照了几张相,相机是成燕带的,至于杨蔷薇 欣荣虽没来 却没看出他的失落之情 反而更加活跃 就像一只猴子似的 我对此实在感到惊讶。从老树之所径直向上就到达了瀑布 到达瀑布 明显感到一股股寒意 山上又风吼吼 多少有点悲凉的气氛 而他们玩的很快乐 罗强君还在瀑布上搞了点小动作以至某某女士对他很是关心。在瀑布照了几张相之后 听着《潇洒的走》我们就上了山的最高层 其实龙山海拔也不是太高 但对我们这些“书生”来说 劳累还是有点的。在山的最高层有一个五六十年代修的防空洞 上面还保留有几个大字“打倒苏修!” 德华好像进去看了下 估计里面漆黑 什么也看不着 变芳也想进去看看 我对她说“里面什么也没有 估计都是些石头了。” 她于是没进去。从山顶向东望去近可俯瞰学校 远可饱览太原的大部 向南望去可见汾河 可惜名闻天下的“寒泉烈石”早已不再 窦大夫祠被些树木遮盖住了看不到,北面仍是龙山 尚未走到龙山的北尽头。向西望去 西面是最神秘的地方了 因为紧接着的西面就是军事禁地 某某年据某某人说 有几个学生进去之后被搞到北京军区 最后还是校长亲自领人 领人之后发现人貌似有点“傻”了 这也许是传说 也许不是,反正很少有人敢接着向西行的。说也奇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今四月中山中桃花未开 山顶的几株却以盛放,我对这几株桃花实在没什么兴趣,倒是被远处山连着山着的太行震撼了 想起了校门前的“从太行山上来” 那些从太行山上来的脚步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我让成燕帮我以太行山作景照了张相片。我们从南面进山 从北面下山 在顶处沿北走 到长廊 冬天的长廊很美丽 其他的季节却毫无特色 下世纪碑时 在“与时俱进”四个字之前我让杨蔷薇帮我照了张相。从世纪碑往下就回到了怡心亭 在下的路上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缓慢着走向路旁专为游人设置的椅子 现在大学生轻浮的爱情与之相比实在可笑之极。不一会就又回到了山脚 口早已渴 想买杯水 那个卖水的大姐却杳无踪迹了。 在上山下山的路上,那几位女生照了不少相片。女士们天生就喜欢照相 从古代用水用铜镜到现在的贡镜、相机,我想相机的发明者一定是个女的,如果没有相机 当今的女士一定会很“郁闷”。女士们喜欢照相 男士们呢 大概也有喜欢照相的吧 可是 相片照多了 其珍藏价值就减少了 所以我从来就很少照相 一是因为我在相机面前显得很拘束,二是因为我实在也算不上很帅很帅的大帅哥因为已有N位女士叫我小帅哥。 |
旧作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