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不好意思,我在一个没有jira的开发团队。。

不好意思,我在一个没有jira的开发团队。。

因为bug有没有修复的问题,我和测试干了一仗。这是我工作近八年来第一次。

而我也是第一次在没有bugzilla或者jira这样的问题跟踪及管理工具的情况下干活。

 

每天我拿到的buglist是当天的bug文档+昨天的bug文档+前天的bug文档+大前天的bug文档+等等等。我希望项目赶紧上线,这样我每天就不需要看很多重复的(每天都看)、已经没有意义的(已经修复或不能重现或重复)bug。

每天巡逻查看bug文档的时间随着测试周期的开展递增。我努力将属于自己的bug放在自己的视野里,整理在todolist,因为项目紧急,测试介入的时候开发任务还没有完成,我需要将每日的进度及修复的bug(到后期只发修复bug)发邮件回复并抄送各种人。

所以,问题一很明显:时间成本。每个相关开发、测试、产品的时间成本。每个被抄送人的时间成本(我个人不喜欢抄送各种领导,但有时很无奈)。

 

除了每天早上我来公司先走一圈上述bug文档外,每天下午还要去回归bug。开会要等电梯等人等安插投影仪。讨论确实可以使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我觉得这种事情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更便捷的获取,并且还能留有备份。

这种备份就是对bug的注解。而不仅仅是对bug状态(修复与否)的改变。

所以,问题二:bug跟踪、问题注解。

注解,有助于知道一个bug为什么存在,也能审查是否有类似bug出现;方便自己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思路。

状态标识,有助于快速跟进此bug,避免重复阅读验证;

 

不是所有的bug都会在项目时间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

你如何评定你的项目风险?应该不仅仅是因为bug数量。

所以,问题三:bug优先级的设定。

优先级的设定一般都是做用例评审时根据功能、性能、用户体验、可用性等标准来评判。设定的标准不同,也会导致对项目风险评估的差别。

优先级的设定的可靠程度取决于测试的经验和对项目的理解能力。

优先级出来后,就需要根据bug的轻重缓急来处理。每一个消灭bug的人都懂,fix掉bug的感觉最爽。特别是解决一些优先级高但简单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的bug是在它正确的级别队列里,但也有漏网之鱼。一些隐晦的bug可能牵扯到你处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它们看起来优先级低,但也许很重要。这要看你是否能够很快判断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坑。

个人认为在完成代码后,代码自审是扫雷的第一步。不仅做了一次代码重构、梳理业务,还能让你找到一些隐匿起来的问题。

优先级的设定,会让项目里的人清楚项目风险;每一个bug修复,也会让人很清晰的看到目前的风险。

也能让你在项目周期内未搞定的bug,对项目上线的风险影响,以及项目所能承受的风险做出比较评估。


项目风险谁来背?人都是喜功不喜过。但出来混就是有风险的,人也是要有担当的。那么谁来背呢?

在我以前的团队,项目谁发起,有谁背。一般都是产品经理是产品、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如果有项目经理参与的项目,项目不能如期上线,这是项目经理的职责。

但作为团队成员,项目风险是每个人都应该主动扛起的。你需要对你负责的部分负责,这也是起码的职业操守。

所以,问题四:bug修复率、bug重开率、放弃延迟率,都是项目参与人对项目风险的评价标准。,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个评价标准。

能够将此加入考核,也可以平衡部分人的压力,让团队的人更加具有责任心。虽然我们期待每个人都尽心尽力有主人翁的精神,也难免懈怠,有这样的准绳也是不错,客观公平,有数据可查。


bug是每个项目人都需要面对的。没有bug的系统也几乎是没有的。界定bug、bug跟踪、管理,是我们参与项目就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有好的工具,那为什么不用呢~不要以为我们的项目更新迭代的速度快,就可以置之不用。试想一下,把bug放在一个好用的jira上,给众人开发权限好呢?还是把bug放在一个word文档上,给众人群发邮件好呢?

 

其实云平台可以告诉我们答案。经过实践证明的工具,会比我们重新摸索好用。至少我们现在这种状态,需要一个工具支持。期待有关方面能尽快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不好意思,我在一个没有jira的开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