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从程序员到创业者的蜕变(全)

从程序员到创业者的蜕变(全)

 

  这个标题看起来挺吸引人,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瞎折腾罢了。之所以写这么多非技术类的“水文”,是我觉得思维要比技术重要。让一个人变牛逼的决非技术。这是肯定的,但是做为程序员,就算是我自己,也难免因为这点技术能力而得瑟。

  工作这四年多,不断有朋友向我挥手:“来创业吧,我这个idea特好”,包括我自己也曾向别人挥过手。幻想着大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屌丝者得天下,想想都还有点小激动,但是坚持没多久,不是他没音了就是我也懈怠了。说说Stay都参与过哪些项目吧,不算工作上的,抽奖返券app,游戏市场app,健康类app,K12教育app,美女主播app,酒吧社交app。怎么样,很多吧!可是吧,只有一个发过1.1版本。那些个讨论到面红耳赤的深夜,回味无穷的说。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失败的经历都给我一些启示。你且听听,别当准则。 

  比如说,不坚持肯定要失败,我做的这些app都是这些年的热门,只要坚持,肯定有一线希望,能让我在创业的圈子里多体会几秒。

  比如说,技术不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不管我开发的再好,再快,再加班,也无法决定产品的运营,用户的黏度。决策>执行>技能。如果不能跳出技能走到执行再到决策。那就只能不叫不嚷的当一个程序员。你说呢?

  再比如说,平台与垂直,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选择问题。我和我的好基友们不止一次设想过平台的威力,但总是忽略了UGC的难度,开过不止一次把一个点无限伸展到整个次元的无意义打鸡血大会。可是那个点都没有在市场上验证过。 

  还比如说,我们都还只是普通人。

 

  如果说以前的我是just do it,那么现在还得在加上活在当下,just do it。生命不止,折腾不息,这是必须的,免得血槽空时再感慨。不再去设想未来几年会变成什么样,活在当下,to be a now-ist(在ted里搜now-ist),我还年轻,尚未而立,还没不惑,也不知天命。在决策能力上还欠缺很多,唯一能做的,并且能做好的是,把当下的每一天都活的精彩,过的充实,经营自己。抱怨过去,担心未来,那都是已经不能掌控的事情,何必呢。

  你肯定也曾感叹过生不逢时,但是你看看历史,我大中华发展到现在60年,互联网就10年,变化是那么的快,快到我们的老一辈都没法适应。那未来变化的速度呢,不应该会是瞬息万变了么,机遇肯定还是有的,但它是给有准备不放弃始终折腾的人吧?我们还是生在了好时代呀。

  互联网从根本上还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砖家们所谓的痛点,它也应该从生活中来。懂得生活,才能理解产品背后,互联网背后的理念吧。

  这四年多,做为一个开发者,我写过很多技术贴,心得贴,有300多同类躺在我的QQ里,运营着将近1000人的群。但是有能力的人10%都不到,更别说28定律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工作不到一年,情有可原,工作两年的,可能还没静下心专研技术,工作三四年的,可能就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他们经常问一些简单的容易搜索到的问题,又或者是没有耐心去分析debug,更要命的是以项目压力大,公司催的紧为由强迫你帮忙的浮躁年轻人。

  程序员们都是怎么了呢?在移动互联网大热门下,薪水被炒的无限虚高,好多人都在计较着薪水,好多人都浮躁着想要跳槽涨薪,貌似这就是工作的唯一标准。那么到底谁真正受益了?公司拿着投资人的钱招了一些虚高的技术做出来从开源libaray里拼凑出来的项目。这样的泡沫不会持续很久了吧。等大家都理性了又或者Android失宠了。我们该怎么办呢。那时候大家都过了而立之年,高不成低不就,想想都觉得担心。就像那些symbian,j2ee,c#,转还是不转。这真是个问题。

  我大学学的物理,每天都是那些公式的推导,自然演变的法则。这样的逻辑思维其实做起开发来蛮好。虽然我不懂啥数据结构与算法,但设计模式理解起来很方便,对业务逻辑分析起来恰到好处,没强迫症,不钻牛角尖。我想我在技术的深度上肯定没有很大的作为,所以一开始就琢磨着如何跳出程序员这个思维。大家都想着如何解决某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技术。但我每天想的是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需求,背后的人性是什么,我能再做些什么能让他更好。久而久之,我也稍微有了些自己的思维,善于去思考事物的本质。

  说起教育来,但凡做过的,都会觉得这是吃亏不讨好的事,我们读了十几年书,出来之后居然什么都不会,还要去再培训再教育,这是郭嘉的失职。但我们读了十几年书,要是还以在学校学习考试的思维来工作,这是我们的天真。不是成绩好,薪水就高,不是为公司做了什么,薪水就得往上涨,不是你听话,就不被炒鱿鱼。社会好复杂,复杂到我们都得一次次颠覆自己的认知。

  写不下了,明天再发,跨年去~新的一年,新的玩法,新的自己。

 

---------------

互联网是现实世界投射来的。越会生活,越能理解它

---------------

 

  上篇是我在工作这四年的感悟,当然不是全部,仅针对工作上。我在工作上最佩服的技术人员,他们应该是快速响应,思考并反馈确认过后分工协作在当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快速的将需求变成产品的团队。这个团队不会让某一个人背黑锅,不会因为加班而抱怨,开的起玩笑,聊得到一起。如果有幸能加入这样的团队,真真是极好的。

   我有两次这样的机会,一次是身在其中,一次是隔岸观景。

   身在其中的是家做社交的创业公司,跟陌陌同期做同类型社交的。整个公司相处都非常融洽,年轻的团队适合我这种爱耍宝卖萌的二货,那时候就像打了鸡血,整整一年半都在加班,每天到凌晨,只有少部分单休。喜欢做的事,累也很少抱怨。而且老板业内有名,也是我崇拜的人。

  隔岸观景是换到外企,我家欧巴带我进去,结果我被分在另外一个项目组,欧巴带的组风格完全不一样,爽快,默契,快速反应,分工协作。我以前是耍宝,现在变得还有点小贱。欧巴8年工作经验,摩托,HP,两家瑞士公司。履历非常好,为人也很好,工作严谨到有强迫症。在瑞士的时候,他愿意把旅游的机会让给我,自己留下来加班改用户体验,加到深夜走半小时路回宾馆。都不会向公司抱怨。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他还是个富二代,你能想象吗,不接手家族企业,靠自己打拼,做了8年的技术与管理。2014年他还学了html5和swift。不怕人有钱,就怕有钱还比你聪明,不怕人聪明,就怕聪明还比你勤奋。我就这样在他身边呆了两年,认识他有四年,很多工作上我都是在模仿他,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分析,怎样去静下心来啃技术。

  为什么我会说大多数人都不够优秀,不够有能力,因为我身边的这些人和我接触过的程序员们相差太大了。他们以耽误他人时间为耻,并且还懂得分享。这要比那些浮躁的,过分担忧而又计较的码农们优秀优秀太多了。 

  我相信这些能力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身边的这些优秀的人,我们彼此影响彼此吸引,共同进步。这就是所谓的圈子,但这种优秀圈子在地域上受限,能够影响到的人少之又少。既然互联网是现实生活的投射,那是否可以将这样的圈子搬到线上去,让更多想变得优秀的人参与进来。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当然我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一开始,只是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愿意付费让我出解决方案我才觉得应该做培训的。但是啊,怎么培训呢,难道再像上学时那样照本宣科?像培训机构那样带你入门过API?太没劲!而且按照教学大纲谁念都一样。我也不希望别人付费了又觉得不值,多丢脸啊。 

  所以我就提升逼格咯,去挑战在Android中常用到的框架设计与模块。把我的理念和思维模式融合进去,带着大家去从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到实现,扩展与优化。这样多有意思啊,对于一个中级程序员,技术上已经没什么可以讲的了。API差不多过完了,剩下的就是根据具体需求去分析找解决方案了。这过程中,分析,拆解,搜索,沟通,都比技术重要的多。

  那Stay就是想来挑战下,究竟这些比技术更重要的能力,能不能传递下去。如果能培养成有能力优秀的人,他们以后的人生就不可估量,顺带如果我们保持在同一个圈子里,那我的人生也将会是不可估量的吧。这就是我的理想。

  当然,这些我都没跟别人说过,朋友问我的是打算要怎么做,有没有什么目标,要挣多少钱?我都答,做成什么是什么,活在当下。然后我就被各种反问:都离职创业了还不想着挣钱,啃积蓄么?连个目标都没想好,你离职干什么?创业布局未来,定好目标,才好行动。我都不做声,不反驳。

  我已经知道理想在那里了,但是我得一步步走过去,没准还走不过去,何况在初期肯定会有很多选择和调整,过早的定下计划,反而被计划所固定。我只知道,我花了三个月录了7期课程,后来学员反映我讲课的台风不太好,很多呃,啊,这种停顿词,我又花了四个月时间重新设计,重新录制课程。现在是我一个人创业,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管好,先把原型设计出来,然后再去我的圈子里把大神们请进来。我不希望大家陪着我折腾一个未成型的概念。 

  2014.3.1开始录制第一期课程,课程没出,已经有10个学员,2014.8.26离职,那时有63个学员,现在2015.1.1,现在有109。看得出,进展是缓慢的,这属于内测,不做推广,仅仅是我写了一些文章加上了链接而已。我想测试学员对我的教育模式的参与程度和认可程度。 

  在长期的沟通下,我发现,28法则还是存在于这个小小的圈子。30%的人会经常找Stay单独咨询或者聊天,20%的人会在圈子内互相认知而不需要Stay的连接。10%跳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那另外那些不怎么说话的人呢,如果没有互动与分享,纵使在这个圈子里,也得不到附加的价值。这样,我的模式就错了。

  2014.9月去北京给一家公司做企业培训,离开时组织了次线下活动,10来个做android的程序员,太不热闹!还好我叫上了阿里的哥们,不然我得尴尬死。我这经常耍宝的都不知道如何暖场。程序员大部分都好内向好宅啊,玩不到一起。但我身边的朋友们都是那种贱贱的直爽的好基友。难道这也是因为圈子吗?我还得再研究研究,再来想办法修改策略。

  差不多模式要定下来了,Stay也有自己的讲课风格了,剩下来就是要从传课上剥离出来做自己的品牌了。之前是用情怀做培训,问的人多,参与的人少,Stay没什么说服力,成功案例少,我也不敢吹嘘Stay东半球第二。现在想想还是得做品牌,做规范,做深度。这样才能被认可。

  2014.11.16 公司注册好了,上海有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做个有心之人开辟一块有心之地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进步。域名stay4it.com也重新以公司名义备案了。选用了第三方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做技术支持,现在内容正在制作中,等年前上线了,接入支付宝,stay4it就作为独立在线教育品牌出现了。 

  这段时间Stay就能去找我的那些大神们帮忙了,每人贡献一些,将Android的体系用大神们的思维推导一遍。再然后就是方案上的调整与运营了。

 

  以上,就是Stay在2014的所想所做,它将会在2015年一步一脚印的朝理想前进。

 

---------------

QQ:104816053 wechat:stay4it

---------------

stay4it,传递给你的不仅仅是技术。

现在你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

感谢你这么久以来都耐心看到了这里。如果可以,帮忙转发下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的圈子才有意义和价值~

---------------

从程序员到创业者的蜕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