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论科学工作者的性格
论科学工作者的性格
科学工作者应该是什么性格的?
那天跟我一同学聊天,我说担心我这种性格不适合成为科学工作者,因为不是特别会来事,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都不突出,这样就很难经常和同行们保持联系,这样很难有大的突破。举一例是所里的某位师兄,精力极其旺盛,无论是科研、学术活动、社会活动都如鱼得水,文章发的不错,参加过无数的会议和学术交流,年纪轻轻已经是两个重要期刊的peer reviewer。与之相比,我的各方面能力实在是太不够了。归结的问题是:内向的人能做好科研吗?
同学回复,如果你想跟他一样忙碌和活跃,你也可以的。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性格来做科研,某一天你也可以有好的成果的。
我突然觉得,我受周围的"风光"的人毒害太深,忘了科研本身是什么了。
于是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性格和风格应该是怎样的?
窃以为,基本的交流沟通能力是用于维持好学术圈的关系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到别人在做什么。然而,这不是全部。科研的根本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领域,变成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去探究未知的题目。不过由于本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和工具学科,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和其他领域的交叉和应用,因此,跟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的交流沟通会显得更有必要。然而即使这样,选定一个或若干个题目之后踏实攻克,也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来的有意义。
想起在飞机上和lyc讨论科学和工程区别时,一个结论是,科学现在一直在做领域交叉,综合研究,通过跨界的应用寻找某个理论的应用,此之谓创新点,并创造若干可能有前景或者可能性的研究点,为后面研究指明方向,这就是科研。交叉的机会从何而来?隔行如隔山,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交流,才能让彼此了解领域知识和需求。
况且,现在的学术活动、微博宣传,从本质上来说和发表论文并没有两样,都是为了让同行或者公众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这种宣传不符合我个人的低调作风和性格?尝试去接受,去理解,然后参与到其中,只是一点,宣传的内容是自己真心觉得好的,真心喜爱的,要真诚,不要虚假去夸赞或者奉承。
打算从事科研,就从改变自己性格开始。我也可以做到的。同时守住自己的目标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