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解释器与编译器
解释器与编译器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2363424-id-113275.html
1. 在具体计算机上实现一种语言,首先要确定的是表示该语言语义解释的虚拟计算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程序执行时的基本表示是实际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还是虚拟机的机器语言。这个问题决定了语言的实现。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程序设计语言划分为两大类: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2. 由编译型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需要经过编译、汇编和链接才能输出目标代码,然后机器执行目标代码,得出运行结果,目标代码由机器指令组成,一般不能独立运行,因为源程序中可能使用了某些汇编程序不能解释引用的库函数,而库函数代码又不在源程序中,此时还需要链接程序完成外部引用和目标模块调用的链接任务,最后输出可执行代码。C、C++、Fortran、Pascal、Ada都是编译实现的。
3. 解释型语言的实现中,翻译器并不产生目标机器代码,而是产生易于执行的中间代码,这种中间代码与机器代码是不同的,中间代码的解释是由软件支持的,不能直接使用硬件,软件解释器通常会导致执行效率较低。用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是由另一个可以理解中间代码的解释程序执行的。与编译程序不同的是,解释程序的任务是逐一将源程序的语句解释成可执行的机器指令,不需要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后再执行。对于解释型Basic语言,需要一个专门的解释器解释执行 Basic程序,每条语言只有在执行才被翻译。这种解释型语言每执行一次就翻译一次,因而效率低下。
4.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在Java虚拟机上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Python 的也采用了类似Java的编译模式,先将Python程序编译成Python字节码,然后由一个专门的Python字节码解释器负责解释执行字节码。
(Java虚拟机对字节码的执行相当于模拟一个cpu,而ruby1.8--在虚拟机还未出现前--是通过解释成语法树执行。)
5. 一般地,动态语言都是解释型的,如Tcl、Perl、Ruby、VBScript、 JavaScript等。
源代码被编译成机器码,在CPU上运行。
而解释器是这样的
用解释器很方便,只需要直接“运行”就好了,不用像C那样有编译链接的工序。
为什么说这些语言是跨平台的?因为你写了程序以后,如果这个平台上有这种语言的解释器,只需要拿到这个平台上直接运行就可以了。你可以理解为:解释器是在“一边编译,一边运行”,它只是把以前程序员手工做的编译过程放在了运行程序的时候进行。
为什么我们一般说解释器的效率比较低?你也可以想象的是,一段程序在解释器中运行时可能会被编译多次,因为每次运行到这段程序时,都会重新编译一次,这样的开销是很大的。
所以诞生了Java,C#这样的预编译语言:
在运行之前,需要手动把源代码编译成中间代码(Java里叫字节码),然后在解释器中执行。
这种架构避免了上面纯解释器中编译源代码的开销,所以相对会有效率一些。
但是我不能骗你们,其实我画在纯解释器中的Python,Perl,PHP可能都不会是真的纯解释执行的,这样实在是太没有效率。Python在运行时会生成pyc的二进制临时文件,看起来很像是预编译的结果。只有JavaScript这种真的不会写得太长的语言(Ajax请原谅我)才会采用纯解释的运行方式。
解释器与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