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Kafka设计理念浅析

Kafka设计理念浅析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尝试讲解Kafka的设计理念,主要参考文献在这里:

  • Kafka设计背景及原因

  • Kafka的设计特色

Kafka设计背景及原因

Kafka最初被LinkedIn设计来处理活动流数据(activity stream data)和系统处理数据(operaitonal data)。活动流数据是指像page view、用户搜索关键词等等通过用户操作产生的数据,它的常见场景有时间线(time line)即新鲜事提醒、用户浏览量 搜索量排名等等。系统处理数据是服务器性能相关的数据,如CPU、负载、用户请求数等,它的应用场景多数是为后台服务,如在安全方面,可以监控到恶意攻击服务器的用户,从而做出相应措施,还有监控服务器性能,在其出现问题时即时报警等。

这两种数据都属于日志数据的范畴。常见的日志系统,如scribe等都是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通过线下批处理,如hadoop集群等,获取所需的结果。线下处理的频率一般不会太高,比如一个小时甚至一天一次,这是不适合做实时应用的,如timeline这种应用。现有的消息队列系统非常适合这种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内存中维护消息队列,所以处理数据的大小就受到了限制。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知晓了Kafka出现的原因,就是要将上面讲的这两种场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即offline的大数据分析和online的实时数据分析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

Kafka在设计上保留了消息队列的常用操作,而这也使得在其诞生后被越来越广泛的作为一个消息队列使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处理上面提到的两种数据。

Kafka的设计特色

Kafka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色:

  • 消息数据通过磁盘线性存取
  • 强调吞吐率
  • 消费状态由消费者自己维护
  • 分布式

消息数据通过磁盘线性存取

该特性应该是Kafka最让惊叹的特性。在我们的认识中,硬盘较内存的数据处理速度(读写)是慢很多的,所以基本所有设计数据处理的程序都是尽量使用内存。然而Kafka的设计者在经过一番调研测试后,大胆地采用了全硬盘存取消息数据的方案,他们的主要依据是:

  • 硬盘在线性读写的情况下性能优异。
    • 有测试表明在一个6 7200rpm 的SATA RAID-5 阵列上,线性写可以达到300MB/Sec,而随机写只有50KB/Sec。线性读写之所以可以有这么优异的表现与文件系统是分不开的,因为对写操作,操作系统一般会进行缓冲,而对于读操作,操作系统会进行预抓取的缓冲操作,这会极大地提高读取效率。又由于这一层缓存操作是在OS级的,也就意味着即便Kafka挂掉了重启,缓存也不会失效。
  • 减少JVM的GC触发。
    • JVM中的对象会占用除实际数据外的较多空间(如类的信息等等),结构不够紧凑,浪费空间。而当内存中维护的消息数据逐渐增多后,GC便会被频繁触发,这会极大影响应用的响应速度。因此,舍弃内存,使用磁盘可以减少GC触发带来的影响。

Kafka论文中与ActiveMQ等消息队列的性能比较也进一步肯定了Kafka的这一设计理念。

强调吞吐率

Kafka的设计初衷便是要能处理TB级的数据,其更强调的是吞吐率。吞吐率表现在读和写两个方面,Kafka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很多优化。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kafka存储消息数据的形式,如下图: topic-partition–0000.kafka –1024.kafka –2048.kafka kafka在启动时会将该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以channel形式打开,并且只有最后一个kafka文件以读写形式打开,其他都以只读方式打开,新到的消息都直接append到最后一个kafka文件中,这样就实现了顺序写。而前面已经提到,顺序写的性能是极高的,这样写的性能就有了保障。

Kafka在读方面使用了sendfile这个高级系统函数,也即zero-copy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IBM的文章。 这项技术通过减少系统拷贝次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简单说明如下:

程序读文件内容,调用socket发送内容,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 调用syscall,如read,陷入内核,读文件内容到内核缓存区pagecache

  • 程序将文件内容由内核缓存区拷贝到用户空间内存

  • 调用syscall,如socket write函数,陷入内核,将用户空间的内容拷贝的socket缓冲区内存,准备发送

  • 将socket缓冲区内存拷贝到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缓冲区,发送数据。

其中涉及了2次syscall和4次数据拷贝。相信读者一定发现这4次数据拷贝是显然没有必要的,直接把数据从pagecache的内核缓存区读到NIC缓冲区不就可以了吗?sendfile系统函数做的就是这件事情。显然这会极大地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在java中对应的函数调用是

FileChannle.transferTo

另外,Kafka还通过多条数据压缩传输、存取的办法来进一步提升吞吐率。

消费状态由消费者自己维护

Kafka消息数据的消费状态由消费者自己维护,原因这里不再详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文章开头的参考文献。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么做的好处:

  • 去除了服务端维护消费状态的压力。

  • 提升了消费者存储消费状态的自由度,如存储位置,可以存在zookeeper 数据库或者HDFS中,根据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即可。

  • 针对特殊需求,如消息消费失败,消费者可以回滚而重新消费消息。

分布式

Kafka的broker producer和consumer都是可分布的,其实现是通过zookeeper来维护集群中这三者的信息,从而实现三者的交互,详细实现留待以后再说。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Kafka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设计完全可以整合offline大数据处理和online实时处理的需求。对于offline处理,kafka支持将数据批量的迁移到hdfs中,而对于online的实时处理,只要合理的设置consumer处理特性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LinkedIn在其文章中曾举到一个kafka的应用案例,这里与大家分享下。使用kafka来更新索引,当用户更新了自己的数据后,producer便产生一条消息发送到broker,consumer会即时获取该数据,进而更新索引,这样也就可以做到搜索时数据”秒级更新“的特性了。

小结

本文尝试向大家讲解Kafka的由来和设计特色,但笔者能力有限,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读者留言交流。接下来,笔者会针对kafka源码进行简单的剖析,也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