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long和BigDecimal引发的管理思考
long和BigDecimal引发的管理思考
关于long、double、BigDecimal在效率、可用性、灵活性等等方面的技术性讨论和测试其实在网上已经很多了,本文也不是打算讨论他们的实现的,其实笔者也曾在很长的职业生涯周期中一度拘泥于此。但是渐渐的,已经对此没有那么的一根筋在乎了,至少从整个决策思路而言。
在涉及到金额或金融的计算中,有些时候为了显示或者严格准确性的要求,很多初级开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BigDecimal,毕竟无论是java官方还是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随着开发经验的增加、对性能优化的关注等等各种原因,很多的项目或系统开始从设计上或者架构上或者管理上规定了使用long来代替金额(精确到厘)或者利率(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日利率万3.23),这样可以确保支持的金额足够大、精度足够高,而且服务端性能上而言,比BigDecimal高几十倍,所以不少项目就这样用了long。
但是,有很多的系统/项目(其中有不少系统/项目组甚至是赚的盆满钵满)才不管什么性能,统一规定金额、价格、利率等一律使用BigDecimal,至于会慢一些,开发不care、负责赚钱的部门经理更加不care,毕竟BigDecimal足够的灵活,灵活到任何时候要想什么精度只需要更改一个统一的filter即可,数据库不需要事先精确的规定必须多少位、事后要调整也完全可以向后兼容,代码里面不需要关心某个地方会不会遗漏了更改,只要结果正确即可。
从纯技术和设计的角度而言,它们可能不是最优的,在技术专家/架构师的角度看来,甚至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的。除非出现明显的问题,通常管理者对此并不关心、他们的领导对此也不关心,只要客户可以接受,大部分的开发产出足够快,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出现问题,通常这个改动会非常的麻烦,并且总是有一个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人可能是客户、也可能是管理者自己、也可能是某个幕后的技术专家/架构师)。
其实这也就是思考点和面的差别,墨菲定律是成立的,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在墨菲定律所说的严重后果发生前,你是否已经胜利的找到了接盘者。
long和BigDecimal引发的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