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JcJc错别字在线检查软件:纠正错别字就这么难?
JcJc错别字在线检查软件:纠正错别字就这么难?
纠正错别字就这么难?
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都意识到纠正错别字的必要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由于错别字出现的人员杂、范围广、时间长而收效并不是很大。主要问题如下:
一、多数人也觉得写了错别字不大体面,但又不想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纠正。以为现在做什么都讲钱了,会算数的人才算有本事。字可以写错,钱是不能算错的。现在不少在校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这种念头。这些人见别人写了错字或别字常常置若罔闻,不理不睬,而对自己经常写的错别字也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自己不愿去改正,也讨厌别人来改正。若有人指出其错处,就说人家“多管闲事”。这种人常常会给纠正错别字招来许多麻烦。
二、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错别字的纠正是做过很多工作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不少的死角和漏洞。一些地方一直以来都把消灭错别字的责任全推给中、小学校,学校又推给了上课的老师。学生写了错别字或社会上某个地方有错别字出现就指责学校的上课老师“管教不严”。
而据调查,不少地方的乡校教师的确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常常是只用红色墨水打个分数给学生,以表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肯定或否定。发现有问题也很少给以具体的“批”或“改”,更没有中肯的评语,使学生笔下的错字、别字和漏字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纠正。可以说,学生的不少错别字都来源于部分教师板书的不规范和批改作业的马虎。
有个学生在某初级中学读了三年书,从初一到初三自己经常写错的字却一直以为是对的。如他读书时把“座位”写成“坐位”,“性别”写成“姓别”,“报销”写成“报消”,毕业后到政府工作了照样把“座位”写成“坐位”,“性别”写成“姓别”,“报销”写成“报消”。人们经常说“消灭错别字人人有责”,但一些地方的情况却是有错别字没人管或管起来时又互相推卸责任。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于错别字的纠正是十分不利的。
三、讲惯方言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学校,师生之间日常来往、家访活动大都习惯讲本地方言,甚至上课、开会或开展什么集体活动需要讲普通话时也常常用方言解释。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大多用方言,写出的作文和书信也表现出了非常浓重的方言特色。如“下岗”写成“下江”(“岗”和“江”方言同音),“鞋子”写成“孩子”(“鞋”和“孩”方言同音),“傍晚”写成“旁晚”(“傍”和“旁”方言同音),“乌龟”写成“乌鸡”(“龟”和“鸡”方言近音)等等。面对这各式各样的因方言而错的字词有时也有人出来指正,但效果总是不佳。因为这些地方平时人们出街入市交际聚会,老乡朋友之间听惯、写惯或看惯了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多见不怪”的所谓“积习难改”的现象,真正自觉而能有效地纠正错别字的人还不多。
四、印制技能的普及与提高使各种书籍和报刊有机会摆到了大街小巷的地摊上,让人们感受到市场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也看到了错别字病句的泛滥。尤其那些自办发行的地方小报和盗版的书籍刊物、粗制滥造的皇历,还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使用说明书和五花八门的招牌广告、乱七八糟的墙上标语都经常地出现不少错别字病句。
前些年,有人随机抽查了多种学校的辅助教材出版物,发现教师们使用的各种《教案集》和学生的《练习册》资料不是编校装印质量差就是错别字病句问题突出。一些中小学各年级的试卷与参考答案上也或多或少地出现有错别字和漏字。如有的试卷将“赔偿”印作“赔尝”,有的答案则把“健康”印成“建康”。这可能是因为校对疏漏而错,也可能是印制马虎或监管不严而错。无论哪种原因的错,事实上已给广大读者尤其中小学生造成了工作和学习上的诸多不便。连这些教育主管部门的试卷资料都有错乱,怎么能保证中小学生不会写错别字呢?
五、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简体字具有点画少、易记易写、快速方便等特点而曾受过不少人的青睐,但在实际使用时很多人的笔下却经常出现不繁不简的错乱。有些人喜欢生造新字怪字,有的人则故意繁简混杂乱用。如“尊守”(应为“遵守”)、“针久”(应为“针灸”)、“盗切”(应为“盗窃”)和“身分证”(应为“身份证”)、“电饭包”(应为“电饭煲”)等,还将成语“走投无路”写成“走头无路”,“天翻地覆”写成“天番地复”。有人以为“舞”已改为简体字“午”了,“舞”与“午”两字音同大概义也同,就把“下午”写成“下舞”,“午餐”写成“舞餐”,“舞台”则写成“午台”。
不少乡镇学校的高年级学生还把“五彩缤纷”写成了“五采宾分”,把“卧薪尝胆”写成“卧新尝胆”,把“囫囵吞枣”写成“勿仑吞枣”,把“人云亦云”写成“人云亦云”。不熟悉这些成语的人如果不认真查书校对而照搬照抄,就会一错再错让更多的人写错。简化字的推广使用的确方便,但有些人总舍不得放弃繁体字,又不愿花时间记简体字,结果使用起来常常造成书写和语言表达上的混乱,给错别字的纠正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六、影视媒体发展的迅速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也给错别字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一些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某些盗版光碟上经常听到或看到讲错或印错的字、词、句。如某电视台播音员曾把“莅(lì)临”读作“位(wèi)临”,“贿赂(lù)”读成“贿络(luò)”“裸(luǒ)体”读作“果(guǒ)体”。
有些地方电视台屏幕上还出现过“八寨勾”(应为“沟”)、“猫耳山”(应为“儿”)等因音同或音近而用错的字词。打开电脑上网随便浏览一下就发现不少博客或qq聊天页面上有相当多的错别字、病句。一些人在给亲戚、师友发电子邮件或上网聊天时用错的字、词和病句随处可见。如“了天”“上罔”“由件”等。许多汉文功底差的电脑打字员在打印公文函件、民事诉讼或企业合同时用字混乱错漏百出。如钦州城区某文印室就把“诉讼”打成“诉颂”,“数字”打成“数句”或“数据”。
别人用错的字自己不晓得,自己用错了字自己也不知道。不少人就这样在日常的互相交流传递信息时以错传错,让错别字病句在一些地方很难得以及时而有效的纠正。错别字难纠正的确成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或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很多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钦州经济的发展。希望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渠道排除干扰严格把关,使每个人都尽可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JcJc错别字在线检查软件:纠正错别字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