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将军原来是诗人

将军原来是诗人

将军原来是诗人

                                           

 

8月20日晚,接到克温老师的电话,说9月4日在银川召开一个座谈会,要我准备一个发言,并建议我把发言的重点放在对无产阶级政治家诗作的评论上。当时,我手头尚有三项工作,均要求赶9月1日截工。虽然如此,我还是欣然应诺了。

说到“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诗,我立即想到了陈毅,想到了陈毅的诗及与此有关的一段往事。

早在“文革”前,我就已读过陈毅同志的诗,也读过诗人藏克家的《陈毅同志的诗词》—文,印象很深。比如陈毅写于民主革命时期的《赣南游击词》、《诗四首》(“文革”后正式出版《陈毅诗词选集》时将其重命为《赠同志》和《梅岭三章》);写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赠缅甸友人》等,我几乎都能背诵。藏克家的文章虽然较长,但文中“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将军原来是诗人”一句,我却记住了,而且数十年未忘。这样,我对陈毅同志的尊敬与热爱就有两重含义:一是“无产阶级政治家”,一是“诗人”。而“与此有关的一段往事”发生在“文革”中。

1972年元月7日(陈毅同志是当年元月6日23时55分去世的),得知陈毅同志去世的消息,我们____当时尚留在北京等待分配的超期在校的学生,便自发地在宿舍、教室组织悼念活动。悼念的方式是朗诵陈毅同志的诗词,回忆陈毅的经历,传播社会上关于陈毅和其他老帅们与林彪及“中央文革”斗争的故事,也朗诵我们自己写的悼念诗。这其实是一种反抗和示威。

因为,大家知道,在“文革”中,“人妖颠倒是非淆”,很多事情是被搞乱搞颠倒的。所谓“该下台的不下台,该平反的不平反”,使全国人民感到压抑,气不顺,因此,工作生产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到处是一片“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人们本来盼望1971年的“9.13”事件是个转折点,但是,林彪虽倒了,那些极左的思潮和口号仍然大行其道,还在批这批那,还在“破”字当头,还在“造反有理”……人们的内心暗燃着一股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火焰。只要有一根导火索,这种情绪随时都可能会燃起熊熊大火。1972年元月11日,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毛 主 席出人意外地出现在这个追悼会上,并对陈毅夫人张茜说:“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这又感动了不少人。毛 主 席的出席,意义非同寻常,这预示着他老人家对陈毅等一大批受迫害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新肯定,“忠”、“奸”真相已经或既将大白。当然,还有周总理亲自为陈毅同志致悼词,也十分令人感动。今天看来,那篇悼词用词谨慎,较为低调,如对陈毅的评价是“优秀党员”、“忠诚战士”,但在当时____“四人帮”仍执掌着“文革”大权____已经是非常不易的评价了。

当时,在我们自发组织的追悼会上,青年学生朗诵最多的陈毅诗词还是《赣南游击词》和《诗四首》(即《梅岭三章》和《赠同志》)。

《赣南游击词》和《诗四首》是陈毅同志最负声誉的代表作,是不朽的诗篇,是进行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

《赣南游击词》共12首,调寄“忆江南”,写于1936年夏。它是赣粤边游击战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____这是对当时艰苦的游击生活的纪实。正如陈毅同志自述的那样:“(赣粤边)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整年整月的时间,我和我的同伴都没有房子住,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雪的日子,我们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风餐露宿,昼伏夜行,是我们生活的常规。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饿肚子是常事____“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仍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昂的斗志____“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他们巧妙地与敌人周旋____“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在斗争中,他们与人民群众建立了生死与共、亲如家人的联系____“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而且,在那样的时刻,他们还坚持努力学习,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表现了革命战士对革命的坚定信心____“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凡此种种,都用明白如话、饶有风趣的诗的语言表现出来,好读、好记。这组诗篇,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在革命队伍中流传,起到了鼓舞团结同志、分化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

《诗四首》(即《赠同志》和《梅岭三章》)写于1936年冬。我是在“文革”中从一手抄本上看到的: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身系得几安危?

浩歌归去天连海,鸦噪夕阳任鼓吹。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闫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据陈毅同志讲,诗四首诗并非同时所写,其中第一首写作在前,是赠给一位出发执行任务的战友的。据此,张茜同志在陈毅去世后,编《陈毅诗词选集》时,将“诗四首”分为两篇,即将第一首命为《赠同志》,将另外三首命为《梅岭三章》。而且,将第一首《赠同志》第二句的“一身”改为“一生”,将三、四两句修改为“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据说,陈毅同志有这样的意见:“原作虽然不错,但情绪偏悲,现在看来不一定那样写,我已作了修改(即改成现在这样)。”但,作为读者的我,还是偏爱原作,而且当时在我们中间传抄的也是原作,“先入为主”,已经渗入骨髓,所以对新修改的东西不易接受。

《赠同志》(即《诗四首》之第一首)这首诗表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光辉主题。“浩歌归去天连海,鸦噪夕阳任鼓吹”,这反映了当时斗争环境极端残酷,作者已下了必死的决心,慷慨悲歌;同时对国 民 党反动派的猖獗表示极大的蔑视。这两句词义俱佳,声韵铿锵,“悲”中有“壮”,憾人心魄,可留传千古。

《梅岭三章》(即《诗四首》之后三首)实际上是作者的“绝命书”。作者在该诗的前面有一小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这是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刻:外有敌人重兵围困,内有叛徒告密陷害,自己又身负重伤,弹尽粮绝,到了最危险的生死关头。但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生死考验关头,作者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意志、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解放而奋斗到底的坚强决心,激励着革命的诗情象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形成了这惊天地、泣鬼神,足传千古的无产阶级的正气歌!可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不但疯狂诬蔑打击陷害陈毅同志,而且竟攻击这篇作品中引用“取义成仁”的典故是“讲孔老二仁义道德的话”,这不但表明了他们的无知和颠倒黑白,也表明了他们的卑鄙:他们害怕这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诗篇成为鼓舞人民群众与他们斗争的武器。但是,事与愿违,他们搬起石头想打别人,却不小心砸了自家的脚____“文革”中,这些诗篇广泛流传,不但使人们更增加了对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鼓舞了人民群众与林彪、四人帮作坚决斗争的勇气。比如在北师大,在陈毅同志病逝前后,就掀起了一个以朗诵陈毅诗词、传播老帅们与林彪和“中央文革”即四人帮一伙斗争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自发的纪念活动,可以说,这是1976年“四五”运动的前兆和预演,只是规模小一些,声势也不大。我自己诗歌创作的小高潮就形成于这一时期。这期间,我写了数十首讽刺和鞭笞“唯我独革”、“唯我独左”者的古体诗,其中,抨击林彪、四人帮的诗词大约有10余首,悼念、追怀陈毅同志的诗词有8首,而且大多是由读陈诗引起的。如:《元月十一日晨听广播陈毅追悼会消息》、《千古挥泪颂高风》、《今日皆知忠者谁》、《读元月十三日<参考消息>载“外电报道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有感》、《读陈毅诗词》、《读陈毅同志<梅岭三章>》、《夜梦陈毅同志》等。现在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念几首,并略加解释,以此表达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元月十一日晨听广播陈毅同志追悼会消息》:“总理悼词动肺肠,挽花处处散幽香。青史五十今定局,襟怀一生称坦荡。党是再生亲父母,君为斗争好儿郎。铭记领袖奋斗语,为民捉蛇二更长。”陈毅追悼会上,周总理亲致悼词,而且在几处地方落泪,几不成声,令人十分感动。悼词说:“陈毅同志是中国 共 产 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几十年来,陈毅同志在毛 主  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战斗,坚持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用词朴素,评价也较低调,却能打动人心,是“文革”中很难见到的实事求是之作;“青史五十”:陈毅同志1922年加入共青团,至1972年逝世,整50年;“党是”、“君为”两句:陈毅《赣南游击词》有“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的诗句,此句即由该诗演化而来;“铭记领袖奋斗语,为民捉捉蛇二更长”:毛 主 席亲自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这举动在“文革”这一特殊环境中,意义非同寻常。他对张茜同志说:“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我们当时的理解就是鼓励大家要像陈毅同志那样,忠于人民,敢于同已经暴露出来的或尚末暴露出来的林彪—类野心家作斗争。陈毅《赣南游击词》中有“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陈毅表现的是在艰苦环境中,仍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里稍加变化,即以“捉蛇”喻与反动派斗争。

《千古挥泪颂高风》:“黑云狂煞欲凝空,傲骨青松战妖风。劈雾惊雷东天碧,射涛旭日满江红。一旦明识贼机杼,六年不让半毫分。国待用君君别去,千古挥泪颂高风。” 这是在一次同学自发组织的小型集会上,听同学们讲:陈毅同志早在“文革”之初,就对林彪、四人帮一伙妄图打倒朱德同志,进而打倒过去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同志的阴谋进行了斗争。他公开斥责林彪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9.13”事件后,当总理把林彪叛逃并摔死蒙古温都尔汗的消息告诉正在医院治病的陈毅时,他竟高兴地大呼:“拿酒来!”并说:“我看了他整整六年!”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个情节而写。

《今日皆知忠者谁》:“林陈阴谋欺白头,乌云蔽日红旗愁。无端罪名属二月,不尽辛酸迭三秋。荼毒件件顽石叹,拍案耿耿射斗牛。今日皆知忠者谁,滚滚江河日夜流。”这首诗也是在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小型集会上写的。“林陈”是指林彪、陈伯达;“白头”是指老帅、老革命、老干部。在那次集会上,同学们说:1967年2月前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进行了大义凛然的斗争。2月13日,由周恩来主持,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室,召开当时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文革”成员碰头会。会上,老一辈革命家斥责康生、陈伯达等人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支柱啦?”“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整掉老干部,你们把老干部一个—个打掉。四十年的老革命,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表示“砍脑袋、坐监牢、开除党籍也要斗争到底!”叶剑英因为情绪激动,用手拍桌,拍断了两根手指;谭震林说完拂袖而去;陈毅对谭震林说“不要走,留下来跟他们斗!”这个事件被林彪、四人帮诬蔑为“二月逆流”。从当年2月30日起至3月18日,中央多次开会,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以“二月逆流”的罪名,批斗了这些老同志,此后,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了政治局,军委办事组逐步取代了中央军委。林彪事件发生后,毛 主 席说:“二月逆流”是王、关、戚他们搞的。在党的会议上是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的。叶剑英到医院看望病危的陈毅时传达了毛主席的这一指示,因为触景生情,泣不成声,读不下去。又交陈毅女儿代读。问陈毅:听明白了没有?陈在病榻上点了点头____是为“今日皆知忠者谁,滚滚江河日夜流!”

《读元月十三月日<参考消息>载“外电报道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有感》:“悲歌一曲泪双流,淡淡冬云黯神州。从前豺虎皆欲杀,方今万众美名幽。君来君去誓擒贼,我行我素不他求。外电都夸陈总好,流芳敢不逾千秋!”当时《参考消息》说:陈毅在“共 产 党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声赫赫,一生经历丰富”,“忠诚正直”,“周先生所致的悼词是为陈毅完全恢复了名誉”。看到这个报道,再想想文革中陈毅受到的迫害,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读陈毅诗词》:“大章元为碧血谱,后辈诵读热泪多。白雪含冻凝寒气,红梅放春化冰河。五湖四海忆百战,万水千山动浩歌。少年心事当拿云,死亦泉台斩闫罗。”这首诗是读陈毅《梅岭三章》后的感想。当时,众多的青年学生都被这首诗中的浩然正气所感动。我每读—遍,对自己的灵魂就有一次震撼。

《夜梦陈毅同志》:“问君此行干何来?‘为集旧部去泉台。刚闻贼子逃逃逃,便催战马快快快!  速将酒,莫徘徊,斗争乐事巧安排。曾共导师定赤县,能任秃驴再作歹?’”这首诗用典仍是陈毅《梅岭三章》中之“此去泉台集旧部,旌旗十万斩闫罗”,以及林彪摔死蒙古温都尔汗后,陈毅闻讯,在病榻上高呼“拿酒来”和“我看了他整整六年”的故事。……

至此,我想,做人,做到陈毅这等份上,才算“真人”;做诗,做到《梅岭三章》、《赠同志》、《赣南游击词》,才算真诗。真诗需要真情,而真情则需要不断地历炼和经受考验。

 

 

        

 

将军原来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