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InnoDB的后台线程和内存
InnoDB的后台线程和内存
InnoDB有多个内存块,你可以认为这些内存块组成了一个大的内存池,负责如下工作:
- 维护所有进程/线程需要访问的多个内部数据结构。
- 缓存磁盘上的数据,方便快速地读取,并且在对磁盘文件的数据进行修改之前在这里缓存。
- 重做日志(redo log)缓冲。
- ..........
后台线程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刷新内存池中的数据,保证缓冲池中的内存缓存的是最近的数据。此外,将已修改的数据文件刷新到磁盘文件,同时保证在数据库发生异常情况下InnoDB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后台线程
由于Oracle是多进程的架构(Windows下除外),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很简单的命令来得知Oracle当前运行的后台进程,如ipcs命令。一般来说,Oracle的核心后台进程有CKPT、DBWn、LGWR、ARCn、PMON、SMON等。
InnoDB存储引擎是否也是这样的架构,只不过是多线程版本的实现后,看InnoDB的源代码,发现InnoDB并不是这样对数据库进程进行操作的。InnoDB存储引擎是在一个被称做master thread的线程上几乎实现了所有的功能。
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的后台线程有4类——IO thread,1个master thread,1个锁(lock)监控线程,1个错误监控线程。
如下所示: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可以看到,IO线程分别是insert buffer thread、log thread、read thread、write thread。在Linux平台下,IO thread的数量不能进行调整,但是在Windows平台下可以通过参数innodb_file_io_threads来增大IO thread。InnoDB Plugin版本开始增加了默认IO thread的数量,默认的read thread和write thread分别增大到了4个,并且不再使用innodb_file_io_threads参数,而是分别使用innodb_read_io_threads和innodb_write_io_threads参数。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version‘\G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io_threads‘\G
内存
InnoDB存储引擎内存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缓冲池(buffer pool)、重做日志缓冲池(redo log buffer)以及额外的内存池(additional memory pool),分别由配置文件中的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和innodb_log_buffer_size的大小决定。
如下所示:(分别以字节显示)。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G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buffer_size‘\G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G
缓冲池
缓冲池是占最大块内存的部分,用来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因为InnoDB的存储引擎的工作方式总是将数据库文件按页(每页16K)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最近最少使用(LRU)的算法来保留在缓冲池中的缓存数据。如果数据库文件需要修改,总是首先修改在缓存池中的页(发生修改后,该页即为脏页),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频率将缓冲池的脏页刷新(flush)到文件。可以通过命令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来查看innodb_buffer_pool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在BUFFER POOL AND MEMORY里可以看到InnoDB存储引擎缓冲池的使用情况,buffer pool size表明了一共有多少个缓冲帧(buffer frame),每个buffer frame为16K,所以这里一共分配了8192*16/1024G内存的缓冲池。Free buffers表示当前空闲的缓冲帧,Database pages表示已经使用的缓冲帧,Modified db pages表示脏页的数量。就当前状态看来,这台数据库的压力并不大,因为在缓冲池中有大量的空闲页可供数据库进一步使用。
注意: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的命令显示的不是当前的状态,而是过去某个时间范围内InnoDB存储引擎的状态,从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Per second averages calculated from the last 24 seconds表示的信息是过去24秒内的数据库状态。
具体来看,缓冲池中缓存的数据页类型有:索引页、数据页、undo页、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InnoDB存储的锁信息(lock info)、数据字典信息(data dictionary)等。不能简单地认为,缓冲池只是缓存索引页和数据页,它们只是占缓冲池很大的一部分而已。
下图很好地显示了InnoDB存储引擎中内存的结构情况。
ps: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指定了缓冲池的大小,在32位Windows系统下,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awe_mem_mb还可以启用地址窗口扩展(AWE)功能,突破32位下对于内存使用的限制。但是,在使用这个参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一旦启用AWE功能,InnoDB存储引擎将自动禁用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的功能。
日志缓冲
严格地说,应该是重做(redo)日志缓冲。将重做日志信息先放入这个缓冲区,然后按一定频率将其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该值一般不需要设置为很大,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一秒钟就会将重做日志缓冲刷新到日志文件,因此我们只需要保证每秒产生的事务量在这个缓冲大小之内即可。
额外的内存池
额外的内存池通常被DBA忽略,认为该值并不是十分重要,但恰恰相反的是,该值其实同样十分重要。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对内存的管理是通过一种称为内存堆(heap)的方式进行的。在对一些数据结构本身分配内存时,需要从额外的内存池中申请,当该区域的内存不够时,会从缓冲池中申请。InnoDB实例会申请缓冲池(innodb_buffer_pool)的空间,每个缓冲池中的帧缓冲(frame buffer)还有对应的缓冲控制对象(buffer control block),这些对象记录了诸如LRU、锁、等待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个对象的内存需要从额外内存池中申请。因此,当你申请了很大的InnoDB缓冲池时,这个值也应该相应增加。
InnoDB的后台线程和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