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算法学习之排序算法:堆排序
算法学习之排序算法:堆排序
要了解堆排序,首先要了解堆的概念,因为本文主要研究堆排序的算法,此处对数据结构堆只是给出概念:n个元素的序列{k1,k2,...kn},当且仅当满足如下关系时,称之为堆。
k[i] <= k[2i]且k[i] <= k[2i+1] (或k[i] >= k[2i]且k[i] >= k[2i+1])
比如:序列96、83、27、38、11、09(或12、36、24、85、47、30、53、91)都是堆。
如果将堆对应的一维数组看成是一个二叉树,则堆的含义表明:完全二叉树中所有非终端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将上面的一维数组形式的堆改写成二叉树形式的堆如下:
96 12
/ \ / \
83 27 36 24
/ \ / / \ / \
38 11 9 85 47 30 53
/
91
由上面给出的一维数组的堆和二叉树堆例子可以看出,若序列{k1,k2,...kn}是堆,则堆顶元素(或完全二叉树的根)必为序列中n个元素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堆排序的过程:若在输出堆顶的最小值之后,使得剩余n-1个元素的序列重又简称一个堆,则得到n个元素中的次小值。依次反复执行,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实现堆排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由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2、在输出堆顶元素之后,调整剩余元素成为一个新的堆。
下面以序列{49、38、65、97、76、13、27、49}为例,分析如何进行建初始堆以及输出堆顶元素后如何调整建新堆。
从一个无序序列建堆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筛选”的过程。若将此序列看成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是第[n/2]个元素,由此“筛选”只需从第[n/2]个元素开始。以构造“最小值堆”为例:
49
/ \ 图a:因为n/2向下取整是4,第4个元素的值是97,
38 65 在最小值堆中非终端结点的值应该小于它
/ \ / \ 的左右孩子的值,此处97>49,因此将97与49交换。
97 76 13 27 得到图b。
/
49
(a)
49
/ \ 图b:按照顺序筛选第3个元素65,
38 65 因为65>13,所以将65与13交换,得到图c。
/ \ / \
49 76 13 27
/
97
(b)
49
/ \ 图c:按照顺序筛选第2个元素38,
38 13 因为38不大于其左右孩子,则筛选序列不变,得到图d。
/ \ / \
49 76 65 27
/
97
(c)
49
/ \ 图d:按照顺序筛选第1个元素49,
38 13 因为49>13,所以交换之,
/ \ / \ 又因为交换后的元素49仍然大于27,
49 76 65 27 继续与27进行交换,得到图e,即为构造的堆。
/
97
(d)
13
/ \ 图e:构造的堆。
38 27
/ \ / \
49 76 65 49
/
97
(e)
13
/ \ 图a:取出构造的堆顶元素13作为排序后
38 27 有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13}。
/ \ / \ 输出堆顶元素13之后,以堆中最后一个元素97替代之。
49 76 65 49 得到图b。
/
97
(a)
97
/ \ 图b:将97置于根结点之后,它的左右子树(图中的绿色与红色标记)
38 27 仍然为堆。仅需要自上之下调整,使整个数为堆即可。首先以堆
/ \ / \ 顶元素和其左右子树根结点的值比较,由于右子树根结点的值
49 76 65 49 小于左子树根结点的值且小于根结点的值,则将27和97交换之。
得到图c。
13
(b)27
/ \ 图c:由于97替代了27之后破坏了右子树的“堆”,则需要进行和上述
38 97 相同的调整,直至叶子结点,得到图d。
/ \ / \
49 76 65 49
13
(c)27
/ \ 图d:此时的二叉树是一个堆,堆顶为n-1个元素中的最小值。取出
38 49 该n-1个元素中的最小值(n个元素中的次小值)。
/ \ / \ 重复前面的步骤,依次得到最小的值。从而完成堆排序。
49 76 65 97
13 27
(d)注意:堆排序方法对记录数较少的文件并不值得提倡,但对n较大的文件还是很有效的。堆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其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相对于快速排序来说,这是堆排序的最大优点。另外,堆排序仅需一个记录大小供交 换用的辅助存储空间。
算法学习之排序算法:堆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