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博译有道——关于外文书籍的翻译

博译有道——关于外文书籍的翻译

有人说,中国古代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诸如木流牛马之类的工匠发明和创造之所以没有被后人所重现,是因为创作者只知其术,不懂传道。在门户之见成风,传道授艺大多通过手把手教、口口相传的古代,可想而知像《本草纲目》这样的著作的重要性。同样在今天,无论是原创,还是转载,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碎片化知识的同时,作为系统性的、汇总性的书籍显得颇为难能可贵,即便是将一本国外早已出版的书籍引入到国内出版。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付出和守候,由IDF实验室成员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Hacking with Kali: Practical Penetration Testing Techniques》终于得以出版中文版(京东购买:http://item.jd.com/11532680.html),其中三个月时间为翻译时间,剩下的三个月时间是校验、审核、设计、出版。

在没有写书或者译书之前,想必对于曾经有出版过书籍的人会有别样的瞩目和羡慕,但实际却远没那么阳春白雪,正如GitCafe的创始人Thomas Yao所说,写书和译书这种事情纯粹是兴趣驱动,毫无诉求可言。在国内出版IT相关的书籍,其销售量能达到3000-5000本便已然是位于高销量行列了,现实就是这么可怜巴巴……

回到图书的翻译,接到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是在今年一月份,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出版社的试译,即将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摘出来进行翻译,然后发回给出版社编辑审阅,并需要一并告之试译所用的大概时长,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其IT类书籍翻译工作通常周期是三个月,太生疏的翻译和太耗时的翻译显然不合适翻译。在试译通过后,编辑会将试译的内容进行修改、注释,给出一些翻译方面的建议、意见。

关于图书翻译的合同,一般需要签署《委托翻译合同》和《译者信息登记表》,如果是多人一起翻译,则需要另外签署《译者委托书》。《委托翻译合同》中会注明翻译周期、交付方式、违约信息以及稿酬等等,比如我们翻译《Kali》的周期是三个月,分三次交付给出版社校验。当然也有一次性交付全稿的出版社,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这与译者个人的能力和出版社对译者的信任程度相关。至于稿酬部分,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人——58元/千字,这里的千字是指翻译后的中文字数。

由于我们是团队翻译,故翻译过程中需要做一些磨合和协调,磨合是指大家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对专业名词的统一,协调是需要有人作为统筹、跟进和汇总,这些工作事实上都是由IDF实验室的土豆同学负责的。当然也有捉摸不定的问题,比如:原书中的英文截图是否需要换成相应中文系统的截图?原书中的表格是需要全部翻译还是部分翻译?原书的内容所提及的知识点或系统说明已经不是最前沿或最新版本,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

其中的一些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即可由译者达成一致并解决,但另外一些问题则无法定夺,比如交付全稿后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译稿和原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有出入,则是由于我们的一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原书内容进行了更新。但书籍的翻译和出版是相当严肃的工作,需要一丝一毫都要与原书贴切,哪怕其中有一句原文因为没有翻译和阅读的价值,或者对其内容进行更新。这些是之前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苛刻,因为在翻译互联网文章时很多人常常将那些绕口、无聊、难懂且对内容阅读不影响的语句略过不翻。

五月份,我们终于交付了全稿,接下来出版社的编辑会对全稿进行审核、校验,当然,也需要提交译者序,这是全书我唯一有参与的部分。再然后就是无尽的等待……

确认封底的翻译……

确认封面的设计……

一直到编辑发来邮件告之图书即将出版,届时会寄来六本样书,另外还需要译者在两个月内对样书进行校验,看是否有失误、错误、不足之处,最后将修改和补充发回给编辑,以为再次印刷做准备。

大约200页的书,我们轻轻松松地翻译了三个月,接着等待了三月有余才见到最终的出版物,而稿酬是在图书出版后的二到三个月之内支付,大约3000~4000的稿酬也只能作为我们的零花钱而已。想想职业翻译的处境……清华大学的诸葛健伟在翻译《线上幽灵:世界头号黑客米特尼克自传》时,几乎将自己的稿酬全部用来买自己的译书赠送,不是因为慷慨,而是因为——“求送”、“求赠”、“求赠阅”、“能送本给我吗”……

Hacking with Kali: Practical Penetration Testing Techniques》的翻译我们只得到了六本样书且只有六本,如果再想要也需要花钱通过正常购书渠道或根据翻译合同按照优惠价向出版社回购,所以我们拒绝伸手党……尽管出版社对于此书的定价着实偏贵——今年八月份去台湾参加HITCON,朋友说台北有两样东西贵:酒店贵、书贵,但台北诚品各个分店从来不缺络绎不绝买书和静静坐一旁看书的人(诚品书店有专门给看书之人准备的空间和椅子)。我只买了一本《中国近代史》(上下册),花了1200台币。

免费经济不意味着免费知识,分享也需付出,付出亦需辛劳,如若不能付出,至少心怀感恩——明年,IDF会继续翻译更好的国外书籍。


漏网之余

《创业的国度》中描述以色列人对于知识传承的付出和看重,每当有以色列人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问当地人是否有其他以色列人所留下的“书”,其实是类似于旅游攻略的本子,每个以色列人会主动寻找这样的书作为参考,也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总结添加在前人的笔迹之后供后来之人阅读。这是分享的意义,也是其价值所在。

(全文完)

博译有道——关于外文书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