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vagrant系列教程(四):vagrant搭建redis与redis的监控程序redis-stat(转)
vagrant系列教程(四):vagrant搭建redis与redis的监控程序redis-stat(转)
上一篇php7环境的搭建 真是火爆,仅仅两天时间,就破了我之前swagger系列的一片文章,看来,大家对搭建环境真是情有独钟。
为了访问量,我今天再来一篇Redis的搭建。当然不能仅仅是redis的搭建。否则,多不上档次呀,这种文章一抓一大把。这次还顺带把redis监控程序的搭建给弄上了。很高大上的额!
redis的安装
哎,写到这儿,说一句,诅咒联通这网络,联通网络一上,打开vpn,照样不能访问外网,联baidu都一卡一卡的。
redis就不用yum来进行安装了。直接从官方下载来安装吧。(老实说,我也不知道yum里边有没有redis的最新版)
下载redis
$ wget -c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7.tar.gz
当然你也可以到redis官网 下载最新的版本。当然个人建议,开发中还是使用稳定版本吧!
解压redis
$ tar -zxvf redis-3.0.7.tar.gz
这个命令什么意思,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不清楚的同学,建议平时还是多积累点Linux的命令知识额。加薪升职的利器额。
编译安装redis
$ cd redis-3.0.7$ make && make install
进入到解压后的目录,然后执行编译,然后安装。
OK,至此,我们的redis安装还没有完额,其实好玩儿的才刚刚开始呢。
配置redis
创建redis 配置文件夹。
$ mkdir /etc/redis
在/var/lib/redis 下创建有效的保存数据的目录
$ mkdir -p /var/lib/redis/6379
redis.conf 是 redis 的配置文件,然而你会看到我们会把这个文件的名字改为 6379.conf ,而这个数字就是 redis 监听的网络端口。如果你想要运行超过一个的 redis 实例,推荐用这样的名字。
复制示例的 redis.conf 到 /etc/redis/6379.conf。
$ cp redis.conf /etc/redis/6379.conf
修改的内容如下:
设置 daemonize 为 no,systemd 需要它运行在前台,否则 redis 会突然挂掉。
daemonize yes设置 pidfile 为 /var/run/redis_6379.pid。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如果不准备用默认端口,可以修改。
port 6379设置日志级别。
loglevel debug修改日志文件路径。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设置目录为 /var/lib/redis/6379
dir /var/lib/redis/6379
redis配置文件,各项的详解
######################### 通用 ########################## 启动后台进程daemonize yes# 后台进程的pid文件存储位置pidfile /var/run/redis.pid# 默认监听端口port 6379# 在高并发的环境中,为避免慢客户端的连接问题,需要设置一个高速后台日志tcp-backlog 511# 只接受以下绑定的IP请求# Examples:# bind 192.168.1.100 10.0.0.1bind 127.0.0.1# 设置unix监听,默认为空# unixsocket /tmp/redis.sock# unixsocketperm 700#客户端空闲多长时间,关闭链接,0表示不关闭timeout 0# TCP keepalive.# 如果是非零值,当失去链接时,会使用SO_KEEPALIVE发送TCP ACKs 到客户端。# 这个参数有两个作用:# 1.检测断点。# 2.从网络中间设备来看,就是保持链接# 在Linux上,设定的时间就是发送ACKs的周期。# 注意:达到双倍的设定时间才会关闭链接。在其他内核上,周期依赖于内核设置。# 一个比较合理的值为60stcp-keepalive 0# 指定日志级别,以下记录信息依次递减# debug用于开发/测试# verbose没debug那么详细# notice适用于生产线# warning只记录非常重要的信息loglevel notice#日志文件名称,如果为stdout则输出到标准输出端,如果是以后台进程运行则不产生日志logfile ""# 要想启用系统日志记录器,设置一下选项为yes# syslog-enabled no# 指明syslog身份# syslog-ident redis# 指明syslog设备。必须是一个用户或者是local0 ~ local7之一# syslog-facility local0#设置数据库数目,第一个数据库编号为:0databases 16######################### 快照 ########################## 在什么条件下保存数据库到磁盘,条件可以有很多个,满足任何一个条件都会进行快照存储# 在900秒之内有一次key的变化save 900 1# 在300秒之内,有10个key的变化save 300 10# 在60秒之内有10000个key变化save 60 10000# 当持久化失败的时候,是否继续提供服务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当写入磁盘时,是否使用LZF算法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dbcompression yes# 是否添加CRC64校验到每个文件末尾--花费时间保证安全rdbchecksum yes# 磁盘上数据库的保存名称dbfilename dump.rdb# Redis工作目录,以上数据库保存文件和AOF日志都会写入此目录dir ./######################### 主从同步 ########################## 主从复制,当本机是slave时配置#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当主机需要密码验证时候配置#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当slave和master丢失链接,或正处于同步过程中。是否响应客户端请求# 设置为yes表示响应# 设置为no,直接返回"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正在和主服务器同步中)slave-serve-stale-data yes# 设置slave是否为只读。# 注意:即使slave设置为只读,也不能令其暴露在不受信任的网络环境中slave-read-only yes# 无硬盘复制功能repl-diskless-sync no# 等待多个slave一起来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repl-diskless-sync-delay 5# 设置slave给master发送ping的时间间隔# repl-ping-slave-period 10# 设置数据传输I/O,主机数据、ping响应超时时间,默认60s# 这个时间一定要比repl-ping-slave-period大,否则会不断检测到超时# repl-timeout 60# 是否在SYNC后slave socket上禁用TCP_NODELAY?# 如果你设置为yes,Redis会使用少量TCP报文和少量带宽发送数据给slave。# 但是这样会在slave端出现延迟。如果使用Linux内核的默认设置,大概40毫秒。# 如果你设置为no,那么在slave端研究就会减少但是同步带宽要增加。# 默认我们是为低延迟优化的。# 但是如果流量特别大或者主从服务器相距比较远,设置为yes比较合理。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设置复制的后台日志大小。# 复制的后台日志越大, slave 断开连接及后来可能执行部分复制花的时间就越长。# 后台日志在至少有一个 slave 连接时,仅仅分配一次。# repl-backlog-size 1mb# 在 master 不再连接 slave 后,后台日志将被释放。下面的配置定义从最后一个 slave 断开连接后需要释放的时间(秒)。# 0 意味着从不释放后台日志# repl-backlog-ttl 3600# 设置slave优先级,默认为100# 当主服务器不能正确工作的时候,数字低的首先被提升为主服务器,但是0是禁用选择slave-priority 100# 如果少于 N 个 slave 连接,且延迟时间 <=M 秒,则 master 可配置停止接受写操作。# 例如需要至少 3 个 slave 连接,且延迟 <=10 秒的配置:# min-slaves-to-write 3# min-slaves-max-lag 10# 设置 0 为禁用# 默认 min-slaves-to-write 为 0 (禁用), min-slaves-max-lag 为 10######################### 安全 ########################## 设置客户端连接密码,因为Redis响应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w次,所以密码要特别复杂# requirepass 1413# 命令重新命名,或者禁用。# 重命名命令为空字符串可以禁用一些危险命令比如:FLUSHALL删除所有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写入AOF文件或传送给slave的命令别名也许会引起一些问题# rename-command CONFIG ""# 设置客户端连接密码,因为Redis响应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w次,所以密码要特别复杂requirepass 1413# 命令重新命名,或者禁用。# 重命名命令为空字符串可以禁用一些危险命令比如:FLUSHALL删除所有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写入AOF文件或传送给slave的命令别名也许会引起一些问题# rename-command CONFIG ""######################### 限制 ########################## 设置最多链接客户端数量,默认为10000。# 实际可以接受的请求数目为设置值减去32,这32是Redis为内部文件描述符保留的# maxclients 10000# 设置最多链接客户端数量,默认为10000。# 实际可以接受的请求数目为设置值减去32,这32是Redis为内部文件描述符保留的# maxclients 10000# 设置最大使用内存数量,在把Redis当作LRU缓存时特别有用。# 设置的值要比系统能使用的值要小# 因为当启用删除算法时,slave输出缓存也要占用内存# maxmemory <bytes>#达到最大内存限制时,使用何种删除算法# volatile-lru 使用LRU算法移除带有过期标致的key# allkeys-lru -> 使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volatile-random -> 随机移除一个带有过期标致的key# allkeys-random -> 随机移除一个key# volatile-ttl -> 移除最近要过期的key# noeviction -> 不删除key,当有写请求时,返回错误#默认设置为volatile-lru#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LRU和最小TTL算法没有精确的实现# 为了节省内存只在一个样本范围内选择一个最近最少使用的key,可以设置这个样本大小# maxmemory-samples 5######################### AO模式 ########################## AOF和RDB持久化可以同时启用# Redis启动时候会读取AOF文件,AOF文件有更好的持久化保证appendonly no# AOF的保存名称,默认为appendonly.aof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设置何时写入追加日志,又三种模式# no:表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写入。性能最好,但可靠性最低# 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写入。折中方案,推荐# always:表示每次都写入磁盘。性能最差,比上面的安全一些# appendfsync alwaysappendfsync everysec# appendfsync no# 当AOF同步策略设定为alway或everysec# 当后台存储进程(后台存储或者AOF日志后台写入)会产生很多磁盘开销# 某些Linux配置会使Redis因为fsync()调用产生阻塞很久# 现在还没有修复补丁,甚至使用不同线程进行fsync都会阻塞我们的同步write(2)调用。#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使用以下选项在一个BGSAVE或BGREWRITEAOF运行的时候# 可以阻止fsync()在主程序中被调用,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AOF自动重写(合并命令,减少日志大小)# 当AOF日志大小增加到一个特定比率,Redis调用BGREWRITEAOF自动重写日志文件# 原理:Redis 会记录上次重写后AOF文件的文件大小。# 如果刚启动,则记录启动时AOF大小# 这个基本大小会用来和当前大小比较。如果当前大小比特定比率大,就会触发重写。# 你也需要指定一个AOF需要被重写的最小值,这样会避免达到了比率。# 但是AOF文件还很小的情况下重写AOF文件。# 设置为0禁用自动重写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redis在启动时可以加载被截断的AOF文件,而不需要先执行 redis-check-aof 工具aof-load-truncated yes######################### LUA脚本 ########################## Lua脚本的最大执行时间,单位毫秒# 超时后会报错,并且计入日志# 当一个脚本运行时间超过了最大执行时间# 只有SCRIPT KILL和 SHUTDOWN NOSAVE两个命令可以使用。# SCRIPT KILL用于停止没有调用写命令的脚本。# SHUTDOWN NOSAVE是唯一的一个,在脚本的写命令正在执行# 用户又不想等待脚本的正常结束的情况下,关闭服务器的方法。# 以下选项设置为0或负数就会取消脚本执行时间限制lua-time-limit 5000####################### redis集群 ######################### 是否启用集群# cluster-enabled yes# 集群配置文件# 集群配置变更后会自动写入改文件#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节点互连超时的阀值 # 节点超时时间,超过该时间无法连接主要Master节点后,会停止接受查询服务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控制从节点FailOver相关的设置,设为0,从节点会一直尝试启动FailOver.# 设为正数,失联大于一定时间(factor*节点TimeOut),不再进行FailOver#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10# 最小从节点连接数#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1# 默认为Yes,丢失一定比例Key后(可能Node无法连接或者挂掉),集群停止接受写操作# 设置为No,集群丢失Key的情况下仍提供查询服务#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慢查询 ########################## Redis慢查询日志记录超过设定时间的查询,且只记录执行命令的时间# 不记录I/O操作,比如:和客户端交互,发送回复等。# 时间单位为微妙,1000000微妙 = 1 秒# 设置为负数会禁用慢查询日志,设置为0会记录所有查询命令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日志长度没有限制,但是会消耗内存。超过日志长度后,最旧的记录会被移除# 使用SLOWLOG RESET命令可以回收内存slowlog-max-len 128######################### 延迟监测 ########################## 系统只记录超过设定值的操作,单位是毫秒,0表示禁用该功能 # 可以通过命令“CONFIG SET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milliseconds>” 直接设置而不需要重启redis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事件通知 ########################## 当事件发生时, Redis 可以通知 Pub/Sub 客户端。# 可以在下表中选择 Redis 要通知的事件类型。事件类型由单个字符来标识:# K Keyspace 事件,以 _keyspace@<db>_ 的前缀方式发布# E Keyevent 事件,以 _keysevent@<db>_ 的前缀方式发布# g 通用事件(不指定类型),像 DEL, EXPIRE, RENAME, …# $ String 命令# s Set 命令# h Hash 命令# z 有序集合命令# x 过期事件(每次 key 过期时生成)# e 清除事件(当 key 在内存被清除时生成)# A g$lshzxe 的别称,因此 ”AKE” 意味着所有的事件# notify-keyspace-events 带一个由 0 到多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参数。空字符串意思是通知被禁用。# 例子:启用 list 和通用事件:# notify-keyspace-events Elg# 默认所用的通知被禁用,因为用户通常不需要改特性,并且该特性会有性能损耗。# 注意如果你不指定至少 K 或 E 之一,不会发送任何事件。notify-keyspace-events ""#notify-keyspace-events AKE######################### 高级设置 ########################## 当有少量条目的时候,哈希使用高效内存数据结构。最大的条目也不能超过设定的阈值。# “少量”定义如下: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hash-max-ziplist-value 64# 和哈希编码一样,少量列表也以特殊方式编码节省内存。“少量”设定如下: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list-max-ziplist-value 64# 集合只在以下情况下使用特殊编码来节省内存# -->集合全部由64位带符号10进制整数构成的字符串组成# 下面的选项设置这个特殊集合的大小。set-max-intset-entries 512# 当有序集合的长度和元素设定为以下数字时,又特殊编码节省内存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zset-max-ziplist-value 64# HyperLogLog 稀疏表示字节限制# 这个限制包含了16个字节的头部,当一个HyperLogLog使用sparse representation# 超过了这个显示,它就会转换到dense representation上hll-sparse-max-bytes 3000# 哈希刷新使用每100个CPU毫秒中的1毫秒来帮助刷新主哈希表(顶级键值映射表)。# Redis哈希表使用延迟刷新机制,越多操作,越多刷新。# 如果服务器空闲,刷新操作就不会进行,更多内存会被哈希表占用# 默认每秒进行10次主字典刷新,释放内存。# 如果你有硬性延迟需求,偶尔2毫秒的延迟无法忍受的话。设置为no# 否则设置为yesactiverehashing yes# 客户端输出缓存限制强迫断开读取速度比较慢的客户端# 有三种类型的限制# normal -> 正常# slave -> slave和 MONITOR# pubsub -> 客户端至少订阅了一个频道或者模式# 客户端输出缓存限制语法如下(时间单位:秒)#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类别> <强制限制> <软性限制> <软性时间># 达到强制限制缓存大小,立刻断开链接。# 达到软性限制,仍然会有软性时间大小的链接时间# 默认正常客户端无限制,只有请求后,异步客户端数据请求速度快于它能读取数据的速度# 订阅模式和主从客户端又默认限制,因为它们都接受推送。# 强制限制和软性限制都可以设置为0来禁用这个特性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设置Redis后台任务执行频率,比如清除过期键任务。# 设置范围为1到500,默认为10.越大CPU消耗越大,延迟越小。# 建议不要超过100hz 10# 当子进程重写AOF文件,以下选项开启时,AOF文件会每产生32M数据同步一次。# 这有助于更快写入文件到磁盘避免延迟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redis开机自启动
复制redis的自启动脚本到init.d中
$ cp 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_6379
这里说明一下哈,镜像还是前面用的CentOs7,所以有的命令稍微跟6不一样。建立一个redis的服务
$ vim /etc/systemd/system/redis_6379.service
然后输入下面的内容
[Unit]Description=Redis on port 6379[Service]Type=forkingExecStart=/etc/init.d/redis_6379 startExecStop=/etc/init.d/redis_6379 stop[Install]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注意上面文件的目录,就是刚刚复制的目录,如果有多个redis,这里需要注意。
系统参数的调整
为了让redis正常运行,需要对某些系统参数进行调整。
# 避免数据被截断$ sysctl -w vm.overcommit_memory=1# 修改 backlog 连接数的最大值超过 redis.conf 中的 tcp-backlog 值,即默认值511$ sysctl -w net.core.somaxconn=512# 取消对透明巨页内存(transparent huge pages)的支持,因为这会造成 redis 使用过程产生延时和内存访问问题。$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然后将以上配置,写入相关文件:
$ vim /etc/sysctl.conf
输入内容如下:
vm.overcommit_memory = 1net.core.somaxconn=512
对于透明巨页内存支持,并没有直接 sysctl 命令可以控制,所以需要将下面的命令放到 /etc/rc.local 的结尾。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通过以上配置,可以来启动redis服务了。
$ systemctl start redis_6379# 设置为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redis_6379# 通过以下命令,查看redis的状态$ systemctl status redis_6379
然后使用客户端来进行测试一下redis服务是否正常,参见截图:
redis的监控redis-stat的安装
由于redis-stat是使用ruby开发的,在安装前,请确保你的环境已经有了ruby的环境,如果没有,请自行google、百度安装之,我就不写了哦。
由于ruby默认使用的镜像在国外,剩下的不说了,大家都懂得,然后万能的淘宝镜像,切换一下:
$ gem sources --add https://ruby.taobao.org/ --remove https://rubygems.org/
证据如下:
然后开始安装:
$ gem install redis-stat
然后,一般来说,你会发现报错啦,报错如下:
Building native extensions. This could take a while...ERROR: Error installing redis-stat: ERROR: Failed to build gem native extension. /usr/bin/ruby extconf.rbmkmf.rb can‘t find header files for ruby at /usr/share/include/ruby.hGem files will remain installed in /usr/local/share/gems/gems/json-1.8.3 for inspection.Results logged to /usr/local/share/gems/gems/json-1.8.3/ext/json/ext/generator/gem_make.out
哈哈,,我好机智,想到大家很多人会搜索这个错误信息,会不会因此被带到这里呢?就像试试认真写的博客,会有多少人看。
这个错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安装ruby-devel,所有通过yum给安装上吧
$ yum -y install ruby-devel
这个就不要截图了吧。没什么好看的。
安装完成后,再次执行 gem install redis-stat
然后,至此安装完成,看一看劳动成果吧。随便说一句,它对redis的效率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放心的使用。
$ redis-stat
然后,他会自带一个web的版本。大家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具体方式留给大家自己去查一查,搜一搜吧。
单机版的redis服务安装与监控,就全部搞定。so easy!!!
vagrant系列教程(四):vagrant搭建redis与redis的监控程序redis-stat(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