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读书笔记]30岁前的每一天
[读书笔记]30岁前的每一天
30岁之后,我觉得梦想离我越来越近了。我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有许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我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因为他的存在,我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任何艰难困苦。我走向了财富自由的道路,不再为薪水收入的多少而烦恼。
财富自由,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基础,财富自由意味着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不必再熬夜加班,不必再看老板的脸色。“踏上财富自由之路”这一部分,讲述投资理财最基础的观念和技能,希望能帮助你作出改变。 梦想要好高骛远,行动要脚踏实地,这就是记事本存在的意义。很多人都用记事本,可是很多人都不会用记事本,记事本不仅仅是提醒你不要忘记会议时间的工具,更是你记录自己成长、帮助自己作出改变的利器。第六章详细讲述了该如何使用好记事本,相信有了这个利器,你与梦想的距离会更近。
梦想总是与你的价值观相联系。你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他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全都是外貌协会,那你的腰超过一尺八你就会痛恨不已;你相信暴富的神话,你就会花大价钱去买“15交易日获利120%”的股票软件;你相信人的才能全部是先天的,那你不会在某个技能上花10000小时的努力;你相信这个世界只有“拼爹”才会成功,那你一辈子只能行走在“屌丝”的路上。
你甚至觉得上面说的那些个学生太幼稚可笑了,改变世界?做公益事业?推动中国艺术文化产业?简直是做大头梦,你现在整天想的,就是明年可以加薪水,后年可以升一次职,大后年找到结婚对象。 你说这叫“现实”,这叫“成熟”,你说梦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牧羊少年因为梦想而走上去往埃及的道路,路上他遇见了一位水晶店的店主。店主的梦想是去麦加朝圣。当牧羊少年询问店主,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时,店主说:“我年轻的时候,因为想要去麦加朝圣,所以选择先积攒一点钱,开了这个水晶店。当时我想,等我成了富翁,就去麦加朝圣。但是当我赚够了钱,我却无法脱身,我无法把店铺交给别人照看,因此麦加朝圣就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很多人,也同那位水晶店的老板一样,在岁月中逐渐消磨了最初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有梦想。我们也常常为自己寻找借口说,让我们先积攒一点钱,等工作再稳定一点,等薪水再高一点,等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实慢慢把我们吞没了,梦想也就消失了。 牧羊少年,为了梦想,鼓起勇气,把自己身边的羊群全部卖掉,然后积攒了路费,踏上了寻梦之旅;而我们的梦想,是否仅仅止于我们的想象?
成功人士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而且理想高远得几乎都不能实现。而正因为“取法乎上,得其中也”,拥有高远的梦想,他们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而“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你追求的就只是简单的温饱、加薪、升职,那么也许你连这些都得不到。
有两个乡下小男孩躺在星空下,一个说“天上的星星真美,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走近去看看那些星星”;另一个说“别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美梦了,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攒够钱,去最近的大城市看看风景”。 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当中出了一位宇航员,他登上了月球,你会认为是后者吗? 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说过一句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读书是这样,工作生活也是一样。成功,无论是社会所定义的成功,还是你个人给自己定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言。我本人并不是精英文化的信奉者,我更相信的是“10000小时能够成就天才”。就算做贤妻良母,也需要日积月累,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贤妻良母的。“天生神力”那都是评书连载,现实中的举重冠军都是汗滴出来的。
你想创业的话,为什么不去做呢?没资金?没团队?没有好主意?就算我承认这些都是实际的困难,那你是否真正去想过一个好主意,去编织一个商业计划书,尝试去找团队去找资金?只要控制好必要的风险,不要把你爹妈的房子押进去,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失败是可以让你学到更多东西的。
未来不是只有一种假设、一种选择,做好现在,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 每个人都有在各种时段的痛苦和挣扎。有的人是高考失利,看到往日的同学开开心心地去学校报到,而自己要在复读班里继续过一年高三的生活;有些人是失恋,为什么别人的爱情幸福甜蜜,即将走入婚姻,而我的爱情却苦涩纠结;有些人是工作,辛苦奋斗了五年,同伴同学混得都比我好。
社会和公司都不会长久地埋没一个人的才华,因为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经济社会。除非这种才华只是你自认为的才华,而不是社会和公司认可的价值。
1.热爱你的工作。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工作不仅仅是换取薪水这么简单的事情,除非真正热爱你的工作,否则你不可能做好。在这部日剧里,每天翻沙子的人,最终建成了一条高速公路,看着它登上了全国交通地图。这就是工作对于社会的意义。 2.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项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薪水和工作,一定要将之建立在能完全做好目前这份工作的基础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好每一件小事,哪怕这是一个破公司,相信我,因为公司/领导/同事不好而对工作敷衍了事,受伤的只会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 3.少说话,多做事。教育普及的时代,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对所有的事情说三道四一番。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那么多看不惯的事情,不说几句怎么行。相信我,只有以一己之力去做而不是说,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1.他自己是有车有司机的,但是每次参加活动时,无论是朋友还是工作人员,他都会坚持送别人上车。如果别人没有自己开车,他会帮人家叫好车,然后送上车,直到所有的人都顺利离开,他才上自己的车。 2.他每天6:30起床,锻炼,然后看书。虽然公司规模不小,但应酬也绝不抽烟喝酒。 3.每次会议如果有他的发言,他一定事先写好稿子,然后提前几天准备。 4.他永远都是准时的,如果是大型会议和活动,永远提早30分钟以上到达会场,有时候,甚至比工作人员还早到。早到的时间,他会协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准备工作,否则的话,就自己坐着看书或工作。 5.他是非常执着的记事本控,像我们的谈话,他觉得有趣的,都会记录在记事本上。他每天的工作都作好计划,并且安排得当。事实上,我是从认识他开始,才越来越重视记事本的功用的。
别再麻烦上天了,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那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永远无法改变这一点,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面对不公平的事情,你是继续抱怨下去,还是积极面对,这会变化出不同的人生方向。
现在,既不是过去的奴隶,也不是未来的手段。
当遭遇痛苦的时候,牢记以下三点: 1.咬紧牙关,一天一天熬下去; 2.多做点事,欺骗你的大脑; 3.想想你爱的人。
老友见面后,我总是感慨无论当年多么出色的人物,如今还是都沦落为“大多数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悲伤和欢乐,唯一不同的是,在活着的日子里,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里,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这当然是与收入有那么一点关系,也与你身边的人有那么一点关系,但更多的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你所选择的标准。
关注当下的事情,快乐就会到来。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是最好的人生态度。不但关注现在,而且享受现在。抱有这种态度,会让你察觉生命中的能力与热情,拥抱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
我想建议所有22岁的女孩或者男孩,33岁的女生或者男生,44岁的女人或者男人,反正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每一次爱人的亲吻和拥抱,无论这是第几次;都能赞美每一朵花开和花谢,无论它多么不起眼;都能为每一个蹒跚走路的小孩和晃着屁股路过的小狗微笑。总之,享受所有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无论以后它会不会失去。
我喜欢这种人生态度,其实只有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
我会努力去追求我的梦想,但是我不会为我暂时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困惑,相反,我会为我所有拥有的东西感谢上天。
生活是一个长而又长的过程,不可能每天都充满各种巨大的惊喜。但是如果认真去挖掘,每天都会有让你开心的小事发生,把这些让你感动和开心的小事记录下来,你会感谢上天赐予你那么多幸福。
有一个博客叫作“1000个美妙时刻”(1000awesomethings.com),这个博客曾经当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这位博主在开博客的时候,遭遇了人生很多不幸。他的妻子刚刚与他离婚,而他最好的朋友则陷入抑郁症,最后选择自杀。 可是他并没有沮丧,他决定开一个博客来激励自己,取名就叫“1000个美妙时刻”。他记录了生活中让他快乐的很多瞬间,例如“在雨中散步”,“超市突然开了一个新的付费通道,结果本来排在最后一名的人迅速排到了第一位”,等等。当他记录这些的时候,他发现了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乐趣和快乐。
早一点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计划,就可以早一点作准备,那等到真正面对找工作换工作的时候,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你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1.职业规划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我能做什么”。 其实除非你还在初中高中阶段,否则你“能做什么”已经非常有局限性了(当然我也强烈建议在初中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课程),首先是跟你的专业相关的,已工作的就是跟你工作经验相关的,先不用太多想跨界跨专业的问题,先老老实实想“能做什么”。
这样就进入了第二步。 2.职业规划的第二步,就是要知道“这个职业的路径是什么”。 职业路径,顾名思义,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什么轨迹。例如咨询行业,入门级是Analyst(分析员),1~2年后升Associate(咨询顾问),2~3年后可以升Manager(经理),3~5年后到Senior manager(高级经理),再过3~5年可以做到partner(合伙人),最后可能是资深合伙人。投行也差不多是这样,不过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头衔名称可能略有不同。3.职业规划第三步,“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如果第一第二步做得好的话,这时候其实你应该很明白如果应聘这个岗位,招聘的人会要求你些什么了,然后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跟你目标职位的差距。并且,通过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去弥补这方面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那么到了应聘的时候,你就能够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了。
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对自己了解,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是对有兴趣从事的职业的了解,明白“这个职业的上升路径是什么”;最后就是寻找两者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弥补。
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认识很多人,对大学的专业设置一无所知,就茫然填报了高考志愿;认识很多人,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一无所知,就投递了简历。这不仅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更无法提高成功的概率。 无论是大学毕业刚刚就职,还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思谋着换地方,在寻找一个新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阶段,要大量了解新岗位的知识和内容,可以找业内人士来聊,总之要显得,至少装得你就像是这个行业、这个新公司的雇员一样。
相信我,在这个信息时代,83页的公司资料并不难准备,难的是你是否真正热爱这份工作,以及愿意花力气去作准备。
我想如果真正要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一定要在前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真的想做会计,那至少去考一个资格证书,考的时候多结交跟会计工作有关的人,在会计的BBS里混,甚至为一个朋友的小公司做做兼职会计什么的;如果想转行做歌手,不妨先去找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培训,然后参加一些歌手比赛,最好有兼职的表演经验。 总之,道理很简单,积累这个行业的经验,到面试的时候,你就不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的新鲜人了。 这个有两方面的好处。一则当然,面试你的人会觉得你已经有一些经验,可以当“熟手”用了。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如果你为一份新工作可以作这么多充分准备的话,证明你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将会特别勤奋和努力。这第二点,才是所有做老板的最看重的东西。
跨行跳槽为什么 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第一步,不过有些人已经在工作了,却发现自己身处的并不是真正想做的行业,那该怎么办? 跨行跳槽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取的,也是可能性不大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曾经跨越过几个不同的行业。虽然对于我自己的职业路径来说,缺乏了很多累积,可能使我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地工作着,这才是有价值的事。 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我想估计会超过50%,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跨行跳槽的。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首先要分析你的不喜欢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任何一个职业都不能说没有前途,你觉得没发展99%是因为你对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不够了解,建议你再多花一些时间跟行业内的人士聊聊,找些资料。每一个行业和职位都会出现顶尖人才,拿到顶尖薪水,在这个岗位上做下去,未必没有前途。
选择跨行跳槽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我喜欢那份新工作,是真正喜欢,就算薪水少、工作没前途甚至我本人不适合,我也要去做。如果换了那份工作,我会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是这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有人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啊,好有空啊!让我满腔得意,最后他再闲闲地说一句——看这么多书,有用吗? 暂且把读书是不是真的要有用放在一边,先让我们假定,读书就是为了答疑、解惑,大到解决我们对生命、对宇宙的疑惑,小到知道我们怎么烧水煮饭、怎么走路说话,假设看书真的能做到这些,那应该怎么样读书才能“有用”呢? 读书其实分为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这样两大类,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两类书。 指导“知”的,是比较理论性的书,开拓你的眼界,就像你久居大漠,突然跑到了海南,看到麦兜所说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不免惊奇加惊叹,感受到生命的丰富。指导“行”的,则是实用技巧类的书籍,就像你第一次做蛋炒饭,看了烹饪书,就知道不能把生米放进锅里。 可是在读书人中,却总有这两派的对峙。重“知”的人,对每天阅读一本书的人说,有本事你每天读一本类似《纯粹理性批判》《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的书试。
是这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有人跟我说,你看了那么多书啊,好有空啊!让我满腔得意,最后他再闲闲地说一句——看这么多书,有用吗? 暂且把读书是不是真的要有用放在一边,先让我们假定,读书就是为了答疑、解惑,大到解决我们对生命、对宇宙的疑惑,小到知道我们怎么烧水煮饭、怎么走路说话,假设看书真的能做到这些,那应该怎么样读书才能“有用”呢? 读书其实分为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这样两大类,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两类书。 指导“知”的,是比较理论性的书,开拓你的眼界,就像你久居大漠,突然跑到了海南,看到麦兜所说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不免惊奇加惊叹,感受到生命的丰富。指导“行”的,则是实用技巧类的书籍,就像你第一次做蛋炒饭,看了烹饪书,就知道不能把生米放进锅里。 可是在读书人中,却总有这两派的对峙。重“知”的人,对每天阅读一本书的人说,有本事你每天读一本类似《纯粹理性批判》《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的书试试。这摆明了就是对实用主义的不屑。但重“行”的读书人,则会觉得另一方“空谈误国”。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更重“行”的,但只行而不知,如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就像现在这么多流行的关于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强调要高效利用时间。重“行”的人日夜研读技巧,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管理时间呢?单位时间做的事情真的越多越好吗?人生目标在哪里?如果方向错了,岂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跑步吗”? 而只“知”不“行”,真的是“空谈误国”。除非是专业学者,否则一个从来只能在沙漠生活的人,拼命看热带雨林树木种类的书有什么意义呢?为了炫耀还差不多,是否真能在生活上解决什么疑惑,就只有天晓得了。 解决了分类问题,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指导“知”的书,还是指导“行”的书,我们怎么才能把书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书永远都是只看第一遍的,我想大概不在少数,尤其是从学校出来,扔掉教科书之后。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是从来不做笔记的,我想大概也不在少数。 最后一点是,我不知道多少人看书看到什么特别有道理或“有用”的地方,是有过实践的。我想大概更不在少
拿我自己来说,除掉打发时间的休闲书,对于我认真要看的书,我都是做笔记的。就拿《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说,大概看过五遍,做过三次笔记。做读书笔记不是书摘,而应该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把作者的知识和想法重新阐述出来,这样,这本书已经不再是作者的,而变成你知识的一部分。 我的笔记是在纸上做的,然后扫描进电脑存档,是用思维导图的结构,黑笔是摘抄,重点的用一支艳紫色的笔划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会用大红色的笔,写一点结合我当时感受的点,或者是我以后会用的地方。 例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口渴之前先挖井》,是讲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我用黑色笔写的当中有一条“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建档”,然后再用红笔写了我的行动计划:“建档啦!本周先初步建档,每年为朋友的礼物留预算。”根据这个行动计划,我现在有一个电子版的通讯录,记录了各位朋友的生日和他们的重要时刻。 这就是把书上得到的知识与自己实际经验结合的例子,对于这类指导“行”的书,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才算是有用的读书。 这本书的很多部分,都有指导行为的内容,如果能让你结合实际,改变生活,则是我写书最大的动力。
——————————————————————————————
以上摘抄书中
读罢有感,初看时候觉得是本不错的职场书籍,后面越看越觉得是本狗血的励志书,只是励志不那么明显,越读到后面,你就会发先作者所给理论无非就是从自己反思你为什么不能成功,反思你为什么不能静心下来学习提升自己,不断暗示这个社会是是金子就会发光这些理论等等,而不是在眼于面对这个社会不公平,或者你怎么在这样子社会获取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在从外面确认。不能否认的是,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可取可赞的。因为不是每个人可以如作者那样全职两年去读个MBA,不是每个人起点那么高可以从一个行业跳槽到另外一个行业,毕竟很多社会底层面临就是解决一日三餐,养家糊口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生活经验站在道德高点指手画脚别人生活,其实这些无可厚非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经验不同,请不要炫耀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狗血告诉他们,照这样做,也可以做到,这无非是中了五百万彩票告诉别人买可以中一样可耻和可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