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DDD为何叫好不叫座?兼论DCI与业务分析的方法论

DDD为何叫好不叫座?兼论DCI与业务分析的方法论

     今天,仔细阅读了园子里面的一个朋友写的《一缕阳光:DDD(领域驱动设计)应对具体业务场景,如何聚焦 Domain Model(领域模型)?》(http://www.cnblogs.com/xishuai/p/3800656.html)这篇博客,觉得这是一篇对DDD的分析总结性质的文章,写得不错,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回复,也许是文章太长很少有人赖得着性子看完,但也可能是DDD叫好不叫座的原因,这篇随笔里面也对此进行了分析。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晚跟朋友们探讨了一下,总结后发在这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

 

    文章中说到了领域模型,还说到了领域服务,这让我觉得DDD这个东西有点鸡肋啊,需要领域服务去做协调 ,由此引入了工作单元、事务这些东西 ,甚至还有工作流 。这说明基于DDD设计出来的领域模型功能很弱 ,DDD这种模型是静态的,所以需要领域服务去处理动态的东西 ,这相当于把事物分成了“动”,“静”两个方面去处理。

    但是“动”,“静”却是相对的,因为,按照牛顿运动定律 ,是没有绝对的静的,运动是永恒的。 所以分析出来的这个 “静 ”,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这注定 DDD这种建模方式,结果是鸡肋,根本之道,是掌握事物的“动机”。 DDD推广不起来,除了现实原因,跟它鸡肋这个特点不无关系。

    从事物的动机出发,进行建模,需要DCI这样的东西。 DCI是一种切入方式,顾名思义,DCI的意思是数据在上下文中的交互,所以可以作为事物动机的观察切入方式。这说明 ,DCI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但还是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 不过DCI,相对于DDD,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太超前的东西总是很难让人接受,DDD都是叫好不叫做,DCI,接受起来就更困难了。

 
    我们顺着 DCI的切入点,深入的观察事物,分析数据的流入流出 ,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某些事物总是有类似的行为。如果我们对这一类事物取一个名字,那么最合适的名字就是 “角色”,所以我们立马发现,这些数据其实就是角色进行交互的产物。 如果我们再深入的分析角色为何会有这些交互,那么我们已经接近前面说的“动机”了。这就是角色的“心智”。所以,也有人说,DCI,其实就是对角色的心智进行建模。
 
    从角色的动机出发,那么我们就容易明白角色为何具有这些方法了,明白角色之间为何会有这些交互了。 角色进行交互需要一个载体、媒介,这个东西就是场景。角色交互过程的观察维度 ,就是时间 。场景也就是我们说的空间维度,那么我们马上明白,这些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其实就是角色在时空中的运动。 而且,这种运动,是永恒不止的。(参照附录牛顿运动定律)
 
    角色的具体扮演者,可以是人,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时空中的运动轨迹,这就是“历史”。如果说角色也是一个维度,那么我们把时间纬度、场景维度联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分析事物的方法论,假如我们用这个方法论来分析业务,那就是 《业务分析三维度(角色+场景+时间)理论》。
 
附录: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表明,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根据这定律,假设没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

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的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也就是所谓的参考系的相对性),牛顿曾说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东西,从量子力学的的角度也是这么阐释的。 

相对静止: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证实一个物体是在绝对静止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