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小谈学习方法(学习篇)
小谈学习方法(学习篇)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虽没有特别的成就,但也该多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吧。这里谈的学习方法,主要还是指理科方面,不拘束于哪个年龄阶段。当然,在学习方法方面,是因人而异的,不是说我的方法就适合你,同时我也不是什么大牛或者学霸,纯属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和大家多多交流。
首先,先说说智商的话题吧,不知道你想不相信智商,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相信的,包括我,也是相信智商压制的。智商这东西是存在的,不然还要科学家干什么对吧?举个例子,即使把一亿人关在小屋子想100年,也是想不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也造不出原子弹。同样,天才也是存在的,如果努力就可以成为天才,那还要造天才这个做什么。但是,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普通人,那些智商高的还是少部分人。我们是普通人,但完全也可以活得有声有色,我们同样可以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有存在的意义。所以,把心态放轻松吧。这篇博文就是讲如何在明知自己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去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自己,通过好习惯的养成来突破瓶颈。
目录:
?认识抽象
?以知识点去学.
?做读书笔记(或者写博客).
?心态决定效率
?生活习惯影响瓶颈.
?执行力
正文:
一.认识抽象
这里不介绍抽象是什么?具体可以参考我的这篇博文。为什么在写学习方法的时候要提到 “抽象” 呢?因为抽象不单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不可轻视的思维模式。学习一个科目的知识,或者说当你在看一本教科书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抽象出知识体系,知道这本书包含哪几个模块或者哪几个层次,然后,再根据你抽象出来的体系结构去逐步求精,逐步求精的过程就是要以知识点的方式去学。
“抽象”学习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先定义“学习”是什么吧,我这里把学习定义成“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在理解知识这方面,抽象思维确实没起什么大作用,理解知识点这块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方式,但建议就是理解一个知识的时候,不要局限在某本教科书,可以博览群书和使用谷歌百度,参考别人的理解方式。
其后,是记忆知识和运用知识。记忆力确实和什么脑容量有关系,但写这篇博文,肯定是要说如何提高或者突破。对于人类的记忆,我们知道也存在和Miller法则类似的人类局限,也就是知名的 遗忘曲线。通过抽象我们可以克服人类的专注缺陷(Miller法则:一个人的注意力的极限是集中注意力在7+-2个事物上),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抽象来适度克服人类的记忆局限。这里我们举计算机的存储,计算机是通过建立索引(索引表)来检索存储内容的,所以,相应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抽象来建立一张索引表(知识结构树)来方便我们记忆和搜索。再比如记英语单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俞敏洪的四六级词汇是采用 “词根+联想” 的方法, “词根+联想” 其实就是使用了抽象思维,将成千上万个单词抽象成几百个词根,然后再根据词根去检索(联想)子单词。同样,对于英语文章或者中文文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抽象出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也就是以前初中高中经常分析的文章结构和宗旨,然后才能逐步求精,根据需求(考题的想要我们答什么)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就能答到点子上了。我之前说过,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你用的时候恰好能想起它,这就是通过抽象来建立知识结构树的好处,不仅能方便记忆,而且能快速搜索出来。结构树有结构清晰和便于拓展的特点,这对于越学越乱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药方了,因为,有了抽象的结构树,就能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
总之,抽象的学习方法虽然不能帮你理解知识点,但是可以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乱,也可以让你快速检索知识从而容易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活学活用。抽象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分割复杂知识成为若干模块或者若干层次,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
二.以知识点去学.
以知识点为中心去学习,是学习理科的最好方法。学校里的老师都告诉我们“夯实基础”,其实道理我们也懂,就是觉得总是理解不到知识的精髓,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问题(当然不能否认理工科确实和智商有关系)。以知识点去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去学习,逐个击破之后,再重新组装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那么:以知识点去学习有什么好处呢?
1.知识分解,不再雾里看花
理科的知识是越来越抽象的,所以,要深入理解,就不能走马观花式的快学,而是恰当地将教科书分为几个模块,然后花时间研读每个模块(完全可以从你喜欢看的模块开始学)。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头脑里边就已经有了一个总体的计划,不会急于求成,最后导致囫囵吞枣,只学到表皮的东西。同时,当你把知识体系分解以后去学,就能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一个点子上。这时候你可能会反驳说这样学习的速度太慢了,当然确实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但请注意!所有的教科书,你只会认真地看一遍,而且恰恰就是第一遍。不管你信不信,或者你又想说你其实到后来是会回去再读几遍的,但是,你学了多少,学得多深,是第一遍就决定的,而后来的那几遍,即使有提高,也是要花很大的代价的。
2.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
知识是相通的,无论是单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其实,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最终是为了实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其实,这两个名词我们很早就听过而且也是烂熟于心,但是,要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这里会简单剖析如何做到)。我们每个人都想着,如果能把知识点连接成一个知识网络,如果能做一道题的效果顶上100道题的效果,那就好了,就真的是做到了融汇贯通与举一反三。其实,知识点的关系,除了我们通过有意识地去比较得来之外,主要还是要靠潜意识的内化,也就是大脑自动完成的。你会觉得这里说得就有点玄乎了,大脑是如何完成主动思考呢?主要是通过记忆和知识树来完成的,假设我们能记住学过知识的主要内容,那么,在学新知识的时候(此时我们已经培养了抽象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构建知识模块或者知识树),大脑就会先通过比较知识模块的联系和共同点,抽象出另外一个知识模块图出来,也就是说,大脑在给新知识找存储路径的时候,这个找的过程就是大脑就知识的比较过程。所以,要做到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就要有良好的记忆和抽象的学习方法。那现在问题来了,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抽象的学习方法,那么现在该如何培养记忆呢?其实上面也已经回答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但是笔者认为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通过抽象方法,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抽象为几个模块或者层次,这样去记忆才是最有效的。
三.做读书笔记(或者写博客).
做笔记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做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个提炼知、总结知识的过程,一个整合和提高知识的过程。知识不在于多,在于你用的时候能想得到它。做笔记能克服知识学过就忘记,越学越乱,学后不会融会贯通的缺点。
1.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咀嚼知识的过程
我本人其实读书的过程是很浮躁的,相信很多人看不进书的(这里的书指需要动脑理解教科书而非小说),恨不得快点把书读懂读会。这样结果就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到书里的精髓。教科书类的书(不分哪个领域),都有这样一个特点,90%的内容我们花费10%的时间就可以理解了,但最后的10%却反而要花你90%的时间才能吃透。所以以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读书是绝对不行的,可以说囫囵吞枣地看10次还比不上你用心的看1次。在这里,你也许会在反问我又知道你没用心看,也许你是能看得快而且理解能力很强的人也说不定呢。是的,确实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存在,他们往往能在3分钟内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平常人却要用3个月的时间。但是,在这里,如果我们是这里说的普通人,那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用形式带动思维,通过在读书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的这样一种形式来带动你的思维,仔细推敲每个概念的条件和本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效果。
2.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总结知识
总结,其实就是提炼知识的过程。为了尽可能地少写点或者少打点字,我们就会使用自己的看得懂、容易理解的几句短小精悍的话或者一副形象的图,将一个知识点提炼或者是将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有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你就肯定不会把3句话能讲明白的道理用30句话去记录,甚至你会一张思维导图去架构整个知识体系,这样一个提炼的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总结知识的过程,你必须将知识合理、科学地存在你的大脑中的某个位置,就相当与在一个知识树上主干和分支是不能颠倒位置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能把知识记住而且要用到的时候能迅速回忆起来,甚至大脑会自动与脑中存在的老知识进行比较和挂钩。
3.读书笔记会带动你的积极感
当你通过做了某个知识点或者知识面的读书笔记(或是写一个系列的博客)后,我相信你的心里肯定是自信满满的,因为这个时候即使你忘记了某个知识,也能通过读书笔记这几句短小精悍的总结来快速回忆。但是,这里的积极感不仅仅指读书笔记能给你带来自信这么简单,而是让你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马太效应)。当你需要应用到某个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但是你顿时却心存困惑,这个时候,你就能拿起你的读书笔记对照一下,到底是你以前理解错了还是跟另外一个知识点混了,如果不幸是你以前理解错了,其实你心里也不会那么沮丧,因为你在开始进步了,而你进步的记录都在读书笔记中记录着呢。所以,久而久之,当你困惑的时候,当你越学越乱的时候,当你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时候,你就该认真的做读书笔记和回顾修改你的读书笔记了。
4.读书笔记会减少重复劳动
读了某个章节,过了一段时间,就变得很模糊了,于是又得重新看;为了巩固某个知识点,于是就刷了100道题。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很多时间是花在了重复性工作上,读书笔记其实就能帮我们减少在重复性工作上时间的浪费。虽然做读书笔记要多很多时间和经历,但是从长时间看,还是很划得来的。因为,一次性深入的理解和总结并记录,可以给以后的工作建立一个基础(面对一个问题,可以跟以前遇到过的类似问题做比较,找出差异性,从而快速找出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或者说即使不能避免重复性工作,但浪费的时间要是要少很多。
5.如何做读书笔记
首先,我们要认定一个道理 “笔记本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书上有的内容,有的图,我们没必要再抄一遍到笔记本,对于笔记,是对书上内容的补充或者提炼。我们完全可以把笔记记在书上,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刀刃上,用在理解和记忆知识上。我自己的习惯就是用A4纸,没错,就是没有线条的空白纸张,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大道致简”吧,哈哈。然后,甚至可以把做笔记的A4纸藏在书里,这样想用想看的时候就很直接。总之所有的笔记都是帮助你学习与记忆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笔记的形式,而是如何能最快地掌握知识点。
这里参考的知乎上的解答:
----------------------------------------------知乎大神解答------------------------------------------------------------------
----------------------------------------------知乎大神解答--------------------------------------------------------------------
四.心态决定效率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因人而异。兴趣、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你的效率。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 “情绪影响效率”,当然,情绪这个词也是很抽象笼统的,这里的情绪只是很狭义地指 “安心”。安心,是一种很难到达的境界,我们以前经常被教导说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跟昨天的自己比。但是,不受到环境影响是很难做到的,这就好比如很多人一进入到重点中学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卑、心急和焦虑。安心,也就是所谓的“宁静致远”,也就是那种静气,通常大师身上都是有这种特质的。这里引用知乎上的一段回复 “你发现这种生活很让你安心,没有别的烦恼事,没有觉得对不起父母。什么时候你能感觉的这种努力是一种幸福的时候,那么你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现在问题来的,既然“静气”这种品质这么好,那么到底该如何培养呢?
我觉得,培养“静气、安心” 这种品质,最主要的是不能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而应该让生活更纯粹一点,学会享受生活与当下的幸福。想要热爱和享受生活,就必须要有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感,一种对生命的激情与感受。而一个人要有积极感,除了心态上的健康(不自卑,而是自信自强),还要靠生活习惯的培养而成,也就是下面的生活习惯影响你的瓶颈。
五.生活习惯影响瓶颈.
当你学会怎样更好地去学习的时候,就要发挥你最好的状态,力求有最高的效率和产出。“优秀是一种习惯”,不是说做每件事都力求完美的意思,而是说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你的优秀。这里,我认为最重要的生活习惯就是 运动和早起。 为什么说这两种习惯是最重要的呢?因为,这两种东西最能提升一个人的积极感,一个人有了积极的生活理念之后,就有了一种积极思考的动力,有一种享受生活的热情和挑战自己的魄力。运动改变智力,是有一点科学依据,也有一本书是讲述这个的。运动可以让你更加专注地学习,在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这对你的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可以说,越不容易分神,就越容易逃离“假性学习”的魔爪。总之,凡是能让你有一个积极心态和健康身体的习惯,都是需要认真和严格对待的。
六.执行力
为什么要把执行力放到最后面将呢?因为,执行力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假如你的学习很有方法和效率,同时你也比较有目标和理想,那么你自然就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人。假如你的学习方法很落后呆板、不科学,那么即使你再努力,也只算是假性学习,最后感动的是你自己罢了,也就是所谓你只不过看起来很努力罢了。上文第三点说了,生活习惯会影响瓶颈,所以为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求要有执行力。这里的执行力不是说要你采用军事化严格管理你自己,只要你能保持理性就够了,因为过度管理会让你失去判断力和积极感。总之,执行力并不能提高你的学习,如果你有比较有抱负,那么执行力对你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有抱负的人,已经有了强烈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已经非常符合吸引力法则了)
小谈学习方法(学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