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Autorelease原理解析
Autorelease原理解析
Autorelease机制是iOS开发者管理对象内存的好伙伴,MRC中,调用[obj autorelease]来延迟内存的释放是一件简单自然的事;ARC下,我们甚至可以完全不知道Autorelease就能管理好内存。而在这背后,objc和编译器都帮我们做了哪些事呢,它们是如何协作来正确管理内存的呢?刨根问底,一起来探究下黑幕背后的Autorelease机制吧。
Autorelease对象什么时候释放?
这个问题拿来做面试题,问过很多人,没有几个能答对的。很多答案都是“当前作用域大括号结束时释放”,显然木有正确理解Autorelease机制。
在没有手加Autorelease Pool的情况下,Autorelease对象是在当前的runloop迭代结束时释放的,而它能够释放的原因是系统在每个runloop迭代中都加入了自动释放池Push和Pop。
小实验
1 | __weak id reference = nil; |
2 | - ( void )viewDidLoad { |
3 | [super viewDidLoad]; NSString *str =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 "sunnyxx" ]; // str是一个autorelease对象,设置一个weak的引用来观察它 |
4 | reference = str; |
5 | } |
6 | - ( void )viewWillAppear:( BOOL )animated { |
7 | [super viewWillAppear:animated]; NSLog(@ "%@" , reference); // Console: sunnyxx} |
8 | - ( void )viewDidAppear:( BOOL )animated { |
9 | [super viewDidAppear:animated]; NSLog(@ "%@" , reference); // Console: (null)} |
由于这个vc在loadView之后便add到了window层级上,所以viewDidLoad和viewWillAppear是在同一个runloop调用的,因此在viewWillAppear中,这个autorelease的变量依然有值。
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干预Autorelease对象的释放时机:
1 | - ( void )viewDidLoad |
2 | { |
3 | [super viewDidLoad]; |
4 | @autoreleasepool { NSString *str =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 "sunnyxx" ]; |
5 | } NSLog(@ "%@" , str); // Console: (null)} |
Autorelease原理
AutoreleasePoolPage
ARC下,我们使用@autoreleasepool{}来使用一个AutoreleasePool,随后编译器将其改写成下面的样子:
1 | void *context = objc_autoreleasePoolPush(); // {}中的代码objc_autoreleasePoolPop(context); |
而这两个函数都是对AutoreleasePoolPage的简单封装,所以自动释放机制的核心就在于这个类。
AutoreleasePoolPage是一个C++实现的类
AutoreleasePool并没有单独的结构,而是由若干个AutoreleasePoolPage以双向链表的形式组合而成(分别对应结构中的parent指针和child指针)。
AutoreleasePool是按线程一一对应的(结构中的thread指针指向当前线程)。
AutoreleasePoolPage每个对象会开辟4096字节内存(也就是虚拟内存一页的大小),除了上面的实例变量所占空间,剩下的空间全部用来储存autorelease对象的地址。
上面的id *next指针作为游标指向栈顶最新add进来的autorelease对象的下一个位置。
一个AutoreleasePoolPage的空间被占满时,会新建一个AutoreleasePoolPage对象,连接链表,后来的autorelease对象在新的page加入。
所以,若当前线程中只有一个AutoreleasePoolPage对象,并记录了很多autorelease对象地址时,内存如下图:
上图中的情况,这一页再加入一个autorelease对象就要满了(也就是next指针马上指向栈顶),这时就要执行上面说的操作,建立下一页page对象,与这一页链表连接完成后,新page的next指针被初始化在栈底(begin的位置),然后继续向栈顶添加新对象。
所以,向一个对象发送- autorelease消息,就是将这个对象加入到当前AutoreleasePoolPage的栈顶next指针指向的位置。
释放时刻
每当进行一次objc_autoreleasePoolPush调用时,runtime向当前的AutoreleasePoolPage中add进一个哨兵对象,值为0(也就是个nil),那么这一个page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objc_autoreleasePoolPush的返回值正是这个哨兵对象的地址,被objc_autoreleasePoolPop(哨兵对象)作为入参,于是:
1、根据传入的哨兵对象地址找到哨兵对象所处的page。
2、在当前page中,将晚于哨兵对象插入的所有autorelease对象都发送一次- release消息,并向回移动next指针到正确位置。
3、补充2:从最新加入的对象一直向前清理,可以向前跨越若干个page,直到哨兵所在的page,刚才的objc_autoreleasePoolPop执行后,最终变成下面的样子:
嵌套的AutoreleasePool
知道了上面的原理,嵌套的AutoreleasePool就非常简单了,pop的时候总会释放到上次push的位置为止,多层的pool就是多个哨兵对象而已,就像剥洋葱一样,每次一层,互不影响。
【附加内容】
Autorelease返回值的快速释放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ARC下,runtime有一套对autorelease返回值的优化策略。
比如一个工厂方法:
1 | + (instancetype)createSark { |
2 | return [self new ]; |
3 | } |
4 | // caller |
5 | Sark *sark = [Sark createSark]; |
秉着谁创建谁释放的原则,返回值需要是一个autorelease对象才能配合调用方正确管理内存,于是乎编译器改写成了形如下面的代码:
1 | + (instancetype)createSark { |
2 | id tmp = [self new ]; |
3 | return objc_autoreleaseReturnValue(tmp); // 代替我们调用autorelease |
4 | } |
5 | // caller |
6 | id tmp = objc_retainAutoreleasedReturnValue([Sark createSark]) // 代替我们调用retain |
7 | Sark *sark = tmp; |
8 | objc_storeStrong(&sark, nil); // 相当于代替我们调用了release |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不过既然编译器知道了这么多信息,干嘛还要劳烦autorelease这个开销不小的机制呢?于是乎,runtime使用了一些黑魔法将这个问题解决了...阅读全文>>>
Autorelease原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