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测试用例之因果图
测试用例之因果图
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一、基本认识
定义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应用的范围
更复杂的条件组合,2^n,n比较多的时候
使用因果图的好处
1 考虑了多个输入之间的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关系
2 能够帮助我们按一定步骤,高效率地选择测试用例,同时还能为我们指出,程序规格说明描述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二、基本使用
因果图关系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解释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如图2-2所示。
解释
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⑤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1、分析待测得系统规格,找出原因与结果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画出因果图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标记约束或限制条件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下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用判定表中的每一项生成测试用例。
三、实例演练
某软件规格说明书包含这样的要求: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1、对说明进行分析,得到原因和结果
原因:
1:第一列字符是A; 2:第一列字符是B; 3:第二列字符是一数字。
结果:
21:修改文件; 22:给出信息L; 23:给出信息M。
2、其对应的因果图如下
11为中间节点;考虑到原因1和原因2不可能同时为1,因此在因果图上施加E约束,如图所示。
3、根据因果图建立判定表
表中8种情况的左面两列情况中,原因1和原因2同时为1,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故应排除这两种情况。
4、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我们把表的最下一栏给出了6种情况的测试用例,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测试用例之因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