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2017年阳光私募基金一季度报告

2017年阳光私募基金一季度报告

2017年阳光私募基金一季度报告

时间: 2017-05-09 10:14: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 一、证券类私募行业大数据

一、证券类私募行业大数据

(一)规模篇

1)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1.90万亿,证券类规模为2.63万亿

2)百亿级私募缩至26家,3家新晋入驻百亿名单

3)106家私募机构规模超50亿,18家新晋

4)规模为零的私募大幅减少,1-10亿级机构占比大幅增长

(二)管理人篇

1)备案私募管理人超18000家,一季度新备案证券类私募355家

2)一季度新成立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4家,数量环比下降91.3%

(三)产品篇

1)已备案产品数破6万只,证券类私募产品占比57%

2)2017年一季度发行3634只产品,持平去年

3)一季度产品清盘量降22%,管理期货清盘激增

二、九大策略一季度表现

(一)股票策略:业绩扭亏为盈,结构性机会显现

(二)债券策略:一季度资金面总体趋紧,债券型基金收益逆势回升

(三)管理期货:市场持续震荡,期货策略获利难度加大

1)程序化期货

2)主观期货

(四)相对价值:阿尔法再遇瓶颈,套利依然稳健

1)套利策略

2)阿尔法策略

(五)量化复合策略:最高收益9.59%,前十名平均收益约5%

(六)宏观对冲:连续三月亏损,宏观对冲策略基金压力中前行

(七)组合基金:业绩趋同于股票型基金,2月表现最佳

三、一季度阳光私募基金评级

(一)37只阳光私募基金获评五星级基金

(二)5星级基金变动:8只基金新晋,12只基金调出

(三)13家私募机构连续三个季度均有基金摘得五星桂冠

四、“公奔私”十周年特辑

(一)新人篇:原富国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监完成私募备案

1)一季度公募离职人数创新高,华夏基金离职人数最多

2)一季度34家“公募派”私募机构成功备案,证券类占比达41.18%

3)五家新增私募机构完成产品备案,“奔私”基金经理公募任期回报最高177.78%

(二)老将篇:行业地位逐渐巩固,合计管理规模超4000亿,不同机构特色凸显

1)专注A股市场,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成为精品店模式的典型

2)“奔私”四年,高毅资产成就私募平台化发展道路

3)涉足多种策略,博道投资、从容投资走出策略多元化发展道路

 

 

一、证券类私募行业大数据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证券类私募基金行业:

11.90万亿元:截至2017年3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1.90万亿,证券类规模为2.63万亿。

6266家:2017年一季度,6266家私募机构变更管理基金主要类别,149家变更为证券类管理人。

355家: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备案私募管理人超18000家,一季度新备案证券类私募355家。

26家:一季度百亿级私募缩至26家,106家管理规模超50亿。

6万只:已备案产品数破6万只,证券类私募产品占比57%。

22.7万人: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私募行业从业人员达22.7万人次,较2016年年末小幅上涨2.37%。

22%:一季度私募产品发行持平去年,清盘量降22%,管理期货清盘激增。

34家:一季度34家“公募派”私募机构成功备案,证券类占比达41.18%。

37只:一季度37只阳光私募基金获得五星级评级,8只新晋,12只调出。

177.78%: 一季度“奔私”基金经理公募任期回报最高177.78%。

 

(一) 规模篇

1)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1.90万亿,证券类规模为2.63万亿

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1.90万亿,较2016年末增加了1.66万亿。其中证券类私募规模为2.63万亿,较上季度减少0.13万亿;股权、创投、其他类私募认缴规模为9.27万亿,较上季度增加1.79万亿。

格上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一季度的A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调整状态,除春节后迎来一股暖意外,其他月份各大指数普遍表现不佳;债券市场方面,由于市场流动性一直趋于紧平衡态势,赚钱效应偏弱;期货市场整体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呈现高波动状态,去年表现较好的CTA策略今年以来却处于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证券类私募总规模在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相比之下,去年年底证监会开始IPO审核提速,这对股权类产品退出为实质性利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股权类私募的规模扩大。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以来私募基金认缴规模从季度看呈逐步增加态势,并于2016年四季度首次超越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而截至今年3月底,私募基金认缴规模已超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近三成。

技术分享

2)百亿级私募缩至26家,3家新晋入驻百亿名单

据格上研究中心调研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26家,相较2016年底(27家)减少了1家。格上研究中心发现,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有12家,北京地区有10家,深广及其他地区有4家。

格上研究中心注意到,与2016年底相比,瀚信资产、友山基金和千为投资3家机构新晋百亿级私募,而理成资产、从容投资、展博投资和东源投资规模缩减至百亿以下。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瀚信资产主要增长点在股票及定向增发策略产品;友山基金主要扩充了债券策略产品的规模;千为投资首次进入格上调研名单,一举位列百亿级行列,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千为投资的主要发力点集中于债券策略。

此外,私募机构缩减规模至百亿以下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例如,展博投资、从容投资和理成资产在2016年末规模在百亿出头,其中展博投资、从容投资此次分别在股票策略、宏观对冲各策略产品规模有细微缩减,理成资产则因产品到期规模出现小幅缩水,从而退出百亿级私募名单,而东源投资则因统计口径有变,不再位列百亿级私募行列。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3)106家私募机构规模超50亿,18家新晋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共有106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规模达50亿以上,较2016年底增加了3家。值得注意的是,私募专业化经营新规出台后,部分私募机构目前尚未公布管理基金主要类型,因此导致9家机构未划入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行列,因此造成原本的50亿以上私募机构量缩水。此外,从协会备案数据来看,有18家证券类私募在2017年一季度新晋成为50亿以上机构(如下表所示)。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这18家机构中,位于北京和上海地区办公的就占了一多半,其中,5家在上海,5家在北京,8家在深广及其他地区。格上研究中心发现,仅有中融景诚投资、期期投资2家机构在顾问管理的产品规模上突破50亿,其余机构均在自主发行的产品规模上实现突破。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4)规模为零的私募大幅减少,1-10亿级机构占比大幅增长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经历2016最严私募监管年后,在登记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中,管理规模为零的证券类私募机构明显减少。截至2017年4月17日,管理规模为零的证券类私募机构共有715家,相较上季度(1205家)减少了超40%。

此外,格上研究中心注意到,规模不足1亿的私募管理人占比逐季减少,管理规模在1-10亿的证券类私募机构占比大幅增长。

技术分享

(二) 管理人篇

1) 备案私募管理人超18000家,一季度新备案证券类私募355家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共18597家,相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1168家,其中一季度新备案私募机构1548家,被清理380家。受私募专业化经营新规影响,截止4月13日,有5009家尚未披露管理基金主要类别的机构,剩余机构的13588家机构中,有7622家管理基金主要类别为股权、创业投资类,占比约56.1%;5591家为证券投资类,占比约41.15%。

本季度新备案私募机构共1548家,其中355家为证券类私募管理人。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2)一季度新成立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4家,数量环比下降91.3%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已备案私募管理人的成立时间来看,自2015年二季度新成立私募管理人破2000家达到近两年顶峰,之后各季度新成立私募管理人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在2017年一季度降至最低谷。

本季度,新成立私募机构仅24家,环比下降88.84%,同比下降97.7%,而其中的证券类私募机构只有4家,环比下降91.3%。 

技术分享

格上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一季度新成立私募机构数量骤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从公司成立到备案前的准备再到完成备案尚需时间,部分私募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完成备案,故从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的私募管理人中统计新成立私募机构在数量上有所缺失。(2)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在经历多次调整后,整体呈现震荡格局;期货市场虽然在去年上半年表现较为亮眼,但11月以后也开始呈现高波动行情,获利较为困难;债券市场也在去年年底遭遇了近3年以来的“债灾”。在这种背景下,证券投资类私募管理人成立的积极性不高。(3)2016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对私募行业多方位、全维度地加强监管,私募机构的成立和正常运行成本大幅增加,私募成立的热情有所下降。

(一) 产品篇

1)已备案产品数破6万只,证券类私募产品占比57%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在基金业协会已备案产品总数突破6万只, 较2016年年末增加6835只,增长率为12.65%。其中,证券类私募产品对增加额贡献度最大,增加了3484只,占比超50%,股权类私募产品增加了2204只,其他各类产品增加量均少于1000只。从增幅来看,其他类私募产品量环比增加16.20%,变化幅度最大。

其中,2017年一季度新备案产品6835只,较2016年四季度新备案产品环比下降5.36%,但相比2016年一季度新备案产品增加2272只,同比增长33.24%。此外,在新备案的私募产品中,3484只为证券投资类产品,占比50.97%,其次为股权投资类产品(占比32.25%)。 

技术分享

2)2017年一季度发行3634只产品,持平去年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私募行业共发行3634只证券类私募基金,同比去年一季度的发行量(3607只)基本持平,其中1月份产品发行量最高,为1341只。在根据管理规模进行分类统计时,格上研究中心发现,有13.67%的产品由管理规模10亿以上私募管理人发行,6.54%的产品由管理规模50亿以上的私募管理人发行。

技术分享

自主发行占主导地位,管理期货/事件驱动策略占比下降

从私募产品的发行方式上来看,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的大部分产品仍采取自主发行方式,占比约为75.90%。信托渠道和期货资管渠道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2.60%以及11.05%。 而通过有限合伙及公募等其他渠道的发行的产品数量合计占比不足1%。格上研究中心发现,一季度的产品发行方式的分布情况与2016年大致趋同。

技术分享

从新发产品的投资策略上看,股票策略在一季度依然为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策略,占比超过60%。复合策略发行数量其次,占比近13%。管理期货策略发行量占比第三,为9.84%。受期货市场行情影响,以及监管层对于定增、打新等方面的政策影响,管理期货策略和事件驱动策略的产品发行量占比相较2016年有所下降,其中管理期货占比减少3.96个百分点,事件驱动策略减少了3.8个百分点。而尽管在一季度内股指期货手数限制初次松绑,但市场并未对此作出较明显的反应,一季度相对价值策略产品发行量占比仅为1.95%,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技术分享

3)清盘量降22%,管理期货清盘激增

2017年一季度清盘产品662只,同比下降22.57%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一季度共有662只私募产品清盘,同比去年同期(855只)下降22.57%。其中有明确投顾的产品共有497只,占比为75.08%;提前清盘的产品占比为15.95%。一季度中2月清盘产品数量占比最高,为38.07%。

技术分享

从清盘产品的发行平台来看,自主发行的产品在一季度清盘数量最高,为48.93%。信托平台次之,占比为20.40%。而公募渠道、期货资管以及券商资管渠道清盘产品合计占比为30%。2016年产品清盘占比较高的券商资管渠道(24.82%)在2017年一季度有较明显的下降。

技术分享

管理期货基金清盘激增,70%2016年成立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2017年一季度的清盘产品仍以股票策略为主,占比为40.62%;占比位居第二的管理期货策略清盘量为113只,占清盘总量的17.04%,较去年平均季度清盘量(90只)增长超25%。格上研究中心认为,在去年火爆的期货行情下催生出大量管理期货策略的私募产品,而经历“双11”商品暴跌后,商品期货市场整体波动加剧,管理期货策略整体表现不佳,有不少2016年成立的产品出现净值腰斩。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管理期货策略清盘产品中,近70%的产品均为2016年成立,其中,公布净值且净值低于1的约占1/3。

技术分享

 

二、九大策略一季度表现

一季度A股市场整体结构性分化显现,其中以上证综指成分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表现较好,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则表现偏弱;债市方面,在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债市降杠杆、资金面偏紧、债市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金融监管趋严的格局下,市场情绪整体较为谨慎,债券收益率全面上行;而期货市场方面,2017年期货市场进入了持续震荡的行情,伴随着交易活跃度的下降,一季度的商品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震荡行情,去年大幅趋势行情不再延续。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私募各个策略的排名较去年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火爆异常的程序化期货策略本季度以负收益收官,而去年同期表现较弱股票策略则凭借2.09%的平均收益,获得策略亚军。同时,本季度套利策略以2.42%的正收益,摘取私募各策略季度冠军。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一)股票策略:业绩扭亏为盈,结构性机会显现

2017年一季度,A股市场整体结构性分化显现,其中以上证综指成分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表现较好,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则表现偏弱。从行业来看,军工、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表现较好,而计算机、传媒等新兴行业在本季度则出现了下跌。综合来看,本季度上证综指累计上涨 3.83%,创业板指累计下跌 2.79%。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较好,平均收益为2.09%,较2016年出现回升(上年平均收益为-6.81%)。同时,不少股票型基金斩获出色业绩,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股票型私募基金前1/4的平均收益达9.97%,正收益基金占比达67.47%。

具体来说,1月份市场虽然出现大蓝筹行情,上证综指上涨1.79%,但是受临近春节市场低迷的影响,两市交易量大幅萎缩,再加上中小创受挫,创业板指数下跌较多,股票型基金并未迎来开门红的局面,出现微亏。进入2月份,受经济数据回暖以及两会政策预期叠加影响,市场呈现稳健上涨走势,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股票型私募基金也迎来一波强势反弹,单月平均收益达2.40%,跑赢沪深300指数0.49%。经历了 2 月份“小阳春”行情后,3月份A股市场先扬后抑,整体赚钱效应不大,前三周震荡上行,最后一周出现较大调整,指数连续下跌,致使部分股票型私募基金获利回吐,3月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0.25%,略高于沪深300指数(0.09%)。

技术分享

值得关注的是,从产品发行数量上来看,股票策略在一季度依然为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策略,且和聚投资、景林资产等知名股票型私募在本季度发行的私募基金数量均超过5只。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目前市场中部分私募机构十分看好未来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就目前股市的风险收益比来看,部分私募认为,目前A股风险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市场整体再度下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事件的持续推进,A股市场目前依然存在不少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二)债券策略:一季度资金面总体趋紧,债券型私募基金收益逐步回升

2017年一季度债券市场继续调整,不过调整幅度较去年四季度明显缩小。10年期国债2017年一季度上行19BP,收益率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处于美联储加息周期,在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债市降杠杆、资金面偏紧、债市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金融监管趋严的格局下,市场情绪整体较为谨慎,债券收益率全面上行。央行方面,为了倒逼金融体系去杠杆,2017年以来央行在尽力保持净回笼,收紧资金面,一季度共回笼资金1.025万亿。虽然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债市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债券型私募基金整体表现较为稳健。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一季度债券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36%,87%的基金获得正收益。

具体来看,1月份受央行上调逆回购和隔夜SLF利率等因素影响,债市继去年12月份调整后再次出现恐慌性下跌,虽然市场调整较大,但整月债券型私募基金仍然获得了0.14%的正收益。2月份虽然央行再次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随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市场氛围逐渐放松,加之2月份CPI大幅低于预期、房地产调控升级等利好刺激,整月债券型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0.36%,较上月略有回升。进入3月份,顺应美国加息,央行再度上调逆回购、MLF、SLF利率,同时受MPA考核及监管影响,债市资金面一度偏紧;但美债收益率的下行以及光大转债打新资金的解冻,市场流动性开始出现拐点,全月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明显,3月份债券型私募基金也取得了0.32%的平均正收益。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三)管理期货:市场持续震荡,期货策略获利难度加大

2016年期货市场的火爆行情依然历历在目,但进入2017年后,期货市场则进入了持续震荡的行情中。从期货市场交易数据来看,近一年期货市场交易量逐季下降,今年一季度创近一年新低。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一季度,期货市场交易成交量约为6.8亿手,环比上季度下降24.04%,成交额为41.4万亿,环比下降18.18%。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伴随着交易活跃度的下降,一季度的商品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震荡行情,去年大幅趋势行情不再延续。分品种来看,一季度初铁矿石、螺纹钢在剧烈波动中上行,但在步入三月后则出现了明显的震荡下跌。焦煤焦炭则是在一月份出现了剧烈的宽幅波动,而在进入二月份之后则进陷入了横盘盘整之中。农产品方面,南华农产品指数在一月份持续上涨后,在2月则在小幅震荡中走出了V字行情,但3月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路大幅下跌。其中,豆粕在一月份涨势凶猛,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剧烈的波动和回调。大豆则在开年便迎来了宽幅的震荡波动,而在2月中旬后便一路下跌。格上研究中心认为,在一季度这种趋势行情不明显、震荡激烈、波动幅度较大的环境中,去年盛极一时的趋势CTA策略获利难度明显上升,各家管理期货私募基金的表现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技术分享

从一季度管理期货策略的表现来看,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一季度管理期货的平均收益远不如去年,其中主观期货和程序化期货一月收益分别为-1.84%和-1.12%,而二月收益分别为-0.18%和-0.91%。尽管如此,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三月份期货策略的收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主观期货和程序化期货策略均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据格上研究中心调研了解,在经历了前两个月的持续回撤后,部分CTA机构开始对策略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收益有一定的回升。

技术分享

2017年一季度期货策略排名

为保证本排行公允性及准确性,参与排名的基金均需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或提供估值表

1)程序化期货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四)相对价值策略:阿尔法再遇瓶颈,套利依然稳健

今年以来,阿尔法策略继续遭遇瓶颈,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今年以来阿尔法策略私募基金的平均业绩为-2.01%。除2月份阿尔法策略略有盈利外,一季度其余两个月阿尔法策略整体的月度平均亏损均超过了1%,且截至一季度末,有超过75%的阿尔法策略基金处于负收益状态。

 

图:阿尔法策略表现与市场贴水程度、波幅以及市场情况对比

技术分享

格上研究中心认为,虽然2月中旬,中金所调整了单日股指期货开仓手数的限制以及降低了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和手续费收取标准,股指期货的贴水程度有所缩小(由2016年的月均2%降为0.93%);但与此同时整个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也在大幅萎缩,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的日均波幅仅为0.79%(去年平均日均波幅为1.5%)。此外,今年一季度同样也出现了与2014年底类似的结构性分化行情,大盘蓝筹股涨势较好,而市场中大部分阿尔法策略的偏爱的成长股则表现一般,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阿尔法策略的获利之路仍然举步维艰。

套利策略方面,虽然2月股指期货迎来松绑,但仍有持仓手数限制,且当前市场依然处于负基差状态,目前来看,其对期指套利策略短期内利好有限。而商品期货套利方面,今年以来商品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商品套利策略提供了获利机会。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套利策略私募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2.42%,其中80%的基金取得正收益。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2)阿尔法策略

为保证本排行公允性及准确性,参与排名的基金均需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或提供估值表

技术分享

(五)量化复合策略:最高收益9.59%,前十名平均收益约5%

股指期货受限后,不少以前运用阿尔法策略和套利策略的机构盈利能力受限,故其开始在产品中增加CTA、量化选股等其他量化策略来增厚收益。鉴于此,格上理财在复合策略内新添加了细分策略——量化复合策略,同时取消了原来相对价值下的细分策略——相对价值复合策略,力争使策略归纳更为客观合理,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市场的情况。量化复合策略的业绩由多个子策略组成,其业绩归因无法详尽统计,可参考各细分策略的业绩表现综合来看。

 

 

2017年一季度量化复合策略排名

为保证本排行公允性及准确性,参与排名的基金均需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或提供估值表

技术分享

(六)宏观对冲:连续三月亏损,宏观对冲策略基金压力中前行

 2017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似乎开始缓慢复苏,从各个大类资产的表现来看,一季度A股市场展现慢反弹行情,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83%;商品整体则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南华商品指数在1月冲高后,3月又跌4.17%;而债券市场在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一季度赚钱效应整体较弱。格上研究中心发现,从宏观角度配置大类资产的宏观对冲策略基金一季度并未走出独立行情,一季度平均亏损1.59%。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从一季度的各月来看,宏观对冲策略基金虽连续3个月均出现平均负收益,但1月份以-0.16%的平均收益在各策略中排名第2,仅次于债券型基金。而2月份,宏观对冲策略基金一改稳健收益、平滑风险的作风,以-1.91%的平均收益在各策略中遗憾垫底。格上研究中心认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各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宏观对冲策略基金也在压力中前行。

技术分享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宏观对冲策略基金发行量仅占所有私募产品发行量的0.77%,是发行量最少的策略类型。此外,格上研究中心发现,一季度近一半的宏观对冲基金取得正收益,一半处于亏损状态,其业绩首尾差异高达20.34%。

技术分享

2017年一季度宏观对冲策略排名

为保证本排行公允性及准确性,参与排名的基金均需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或提供估值表

技术分享

(七)组合基金:业绩趋同于股票型基金,2月表现最佳

一季度,A股市场持续分化,在经济数据向好的带动下主板走出震荡上行行情,最终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3.83%和4.41%,而创业板下跌-2.79%。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组合基金一季度平均收益1.36%,在各策略中排名第4,且其余A股表现仍呈现较强相关性。

技术分享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目前国内组合基金与股票型基金收益趋同性明显。从月度表现来看,一季度各月中,在股票型基金取得平均正收益的2、3月,组合基金中均有一半以上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尤其是2月份,取得正收益的组合基金占比高达80%以上。从产品发行来看,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组合基金发行量占所有私募产品发行量的3.27%,低于该策略基金于2016年年底统计的发行占比(5.45%)。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三、一季度阳光私募基金评级

 

(一)37只阳光私募基金获评五星级基金

格上研究中心2017年一季度评级系统打分结果显示,本次共有733只阳光私募基金纳入三年期评级范围,其中五星级私募基金37只,四星级私募基金141只,三星级私募基金380只,二星级私募基金142只,一星级私募基金33只。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本次纳入评级的733只阳光私募基金在三年时间内的平均收益为69.43%,平均最大回撤为35.60%,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61.02%,期间最大回撤46.70%。其中,五星级私募基金三年期平均收益为153.45%,期间平均最大回撤为12.72%。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进入五星评级的私募基金,既注重业绩的增长,又注重风险的控制。收益方面,格上研究中心本季度评选出的五星级基金中,有76%的基金在三年内业绩翻倍,其中 “稳健增长(外贸)”、“航长红棉1号”、“泽泉景渤财富”分别以420.84%、408.09%、273.1%的业绩排名前三,且三者均为股票策略。最大回撤方面,格上研究中心评选出的五星级基金中,86%的基金在评级期间的回撤幅度未超过20%。其中,“申毅对冲1号”以1.14%的回撤成为本季五星级基金中回撤最小的基金。

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共有8家机构拥有两只以上的五星级基金,分别为银帆投资(5只)、易鑫安资产(3只)、雷根资产(2只)、乐瑞资产(2只)、世诚投资(2只)、申毅投资(2只)、尊嘉资产(2只)和泽泉投资(2只),共涉及20只私募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这20只基金平均收益达147.4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69.43%),而平均最大回撤为11.22%,不足行业平均水平(-35.60%)的1/3。

(二)5星级基金变动:8只基金新晋,12只基金调出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评级结果与2016年四季度相比有一定的变化。本季新晋五星级基金共有8只,另有12只基金评级下调。格上研究中心发现,8只新晋五星级基金中,“明河价值1期”和“鼎润1期”这2只基金的三年期收益和索提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四星基金晋升为五星基金;“万丰友方避险增值1期”、“亿龙中国1期”、“泽泉信德”、“雷根5号”、“雷根6号”、“东航金融种子一号”这6只基金为新纳入评级的基金,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后的得分来看,排名行业前5%。

技术分享

此外,相较上季度,本季度有12只基金从五星级基金中调出,具体名单见下表。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景富趋势成长1期”、“思考1号”、“大朴进取1期”、“陕国投海中湾”、“鑫兰瑞”、“睿策1期”、“睿策2期”、“睿策量化1期”、“涵德量化”和“国道量化基金1号”这10只基金,由于统计期间内的三年期收益或索提诺较上季均出现明显下滑导致综合得分下降,最终影响其评级结果;“信合全球基金”虽然三年期收益较上季度有所上升,但由于索提诺下降和回撤增大,影响了其最终的评级结果。另外,上季度五星级基金“道谊稳进”,因全体受益人申请赎回,于2016年12月30日提前清盘,因此未能参与此次评级。

技术分享

(三)13家私募机构连续三个季度均有基金摘得五星桂冠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13家私募机构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直表现突出,连续三个季度均有基金获五星评级。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这13家机构中,在北京办公的机构最多(6家),其次是上海(4家)。从成立时间来看,这13家机构平均成立时长7.69年;其中诚盛投资和申毅投资成立超过12年。

格上研究中心发现,在连续三个季度均有基金摘得五星桂冠的私募机构中,有深挖基本面、精选个股的股票型选手,如淡水泉投资、世诚投资等;也有擅长灵活操作的银帆投资、道谊资产等,还有致力于投资低风险品种的债券型选手,如乐瑞投资等;同时也不乏通过量化手段来获取稳健回报的量化型私募,如申毅投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投资手法,这些私募机构均追求较高的风险收益比,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为投资者努力赚取超额收益。同上季度评级相比,受基金评级下调影响,一季度有6家机构未能连续摘得五星级评级,同时和聚投资、信复创值投资本季度首次出现在连续三个季度有基金获得五星级评级的机构名单中。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四、“公奔私”十周年:“公募派”合计管理规模超4000亿,一季度最高收益达17.58%

2007年,A股市场正迎来一轮上涨行情,在股市轰轰烈烈的背景下,中国私募基金行业也迎来了第一波“奔私”的大潮。如今,十年过去了,不少当年的“公奔私”大佬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公募派”基金经理人数已逾200人,向格上财富定期披露管理规模的“公募派”证券类私募机构达122家,总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元,占证券类私募行业管理规模的14.57%。其中,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级的超大型“公募派”证券类私募机构有12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200亿,占证券类私募机构管理总规模的8%。

技术分享

从业绩表现来看,不少“公募派”私募机构的投资业绩也较为亮眼。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管理规模超过10亿且有向格上财富提供业绩的“公募派”机构,一季度旗下股票型的平均收益为3.30%,同期沪深300上涨4.41%,创业板下跌2.79%;其中高毅资产旗下产品业绩最高,达14.55%,而“公募派”基金经理中蒋彤所管理的“景林丰收”今年一季度收益最高,达17.58%。

技术分享

回首十年,当年的“公募派”私募机构已站稳脚跟,而新的“奔私”大军依然在前仆后继。

(一)新人篇:原富国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监完成私募备案

1)一季度公募离职人数创新高,华夏基金离职人数最多

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53位,环比增长29.27%,共涉及41家公募公司。一季度离职的基金经理中,华夏基金离职基金经理数居首,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长信基金紧随其后,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3位,而宝盈基金、大成基金、德邦基金、富国基金、融通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和银华基金7家公募也有2位基金经理离职。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均未向外界透露离职去向。

技术分享

2)一季度34家“公募派”私募机构成功备案,证券类占比达41.18%

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新增备案私募机构共1548家,其中34家为公募派出身。在这34家新备案的私募机构中,证券类私募机构有14家,占新增备案私募机构的41.18%。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新增备案的私募机构中,股权类私募机构数量明显增多达20家,占新增备案机构的58.82%。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3)五家新增私募机构完成产品备案,“奔私”基金经理公募任期回报最高177.78%

今年一季度新完成备案登记的14家证券类“公募派”私募机构中,有五家新增私募机构已完成产品备案,而其余各家私募机构旗下均未有产品完成备案。这些新增私募机构的创始人不仅包括原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还包括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如原富国基金基金经理兼权益研究部副总经理邹振松等。本次格上研究中心挑选了3位具有过往公开业绩的基金经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其公募时期的成绩。

① 邹振松创办循理资产,目前已完成产品备案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邹振松曾先后在长江证券、富国基金担任行业研究员、权益研究部副总经理等职,2015年5月其开始担任“富国收益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从其公募期间管理的产品来看,其主要投资领域以债市为主,且所管期间产品业绩均排在行业前1/2位置。

技术分享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邹振松于2015年11月创办上海循理资产,并于今年1月在协会完成备案,今年4月旗下首只产品已备案成功。

① 邵喆阳创办沣谊投资,公募期间管理产品时间最长达4年

邵喆阳2006年12月加入华宝兴业基金,先后任行业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邵喆阳曾管理过3只产品,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为“华宝收益增长”,管理时间达4年以上,任期回报达72.69%。今年1月,邵喆阳于2016年3月成立的上海沣谊投资最终完成备案,目前旗下已有一只产品备案成功。

技术分享

① 具备6家公募及1家私募从业经历,温震宇今年创办共青城辰泰投资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温震宇具有较为丰富的公募从业经理,其早在2000年就踏入公募行业,曾先后在包括大成基金、泰达荷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益民基金、国金通用基金、华商基金等在内的6家公募基金担任过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从其公募期间的投资业绩上来看,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泰达宏利周期混合”任职回报高达177.78%。而其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工银稳健成长混合A”在其管理期间则收益为负,其管理规模为13.49亿元。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温震宇于2015年离开公募,之后在一家名为“北京腾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机构担任研究总监。今年1月其新成立了共青城辰泰投资,目前已在协会完成备案。

技术分享

(二)老将篇:行业地位逐渐巩固,合计管理规模超4000亿,不同机构特色凸显

私募精品店和平台型公司成为“公奔私”大佬的不同选择道路

2007年的这一轮大牛市激起了不少公募系的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奔私”,为初露锋芒的私募基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后更多的“公募派”基金经理加入了私募大军,如今十年过去了,这些“奔私”的基金经理又有怎样的表现呢,格上研究中心带你一探究竟。

技术分享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这些百亿级“公奔私”的私募机构在“奔私”后的岁月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些私募机构专注于做私募精品店,如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等;而有些私募机构则建立起庞大的平台型公司,迈向多元化发展,如高毅资产等。从投资策略上来看,这些“公奔私”的私募机构既有股票策略、债券策略等传统的投资策略,也有一些宏观对冲、复合策略等新兴策略。

1)专注A股市场,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成为精品店模式的典型

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星石投资是这批私募中走精品店模式的典型,自2007年成立就始终坚持股票策略产品,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在A股市场获取绝对回报的能力。星石投资实行“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多基金经理负责制”,每只基金由多名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决策,执行“复制投资策略”。

而作为第一波“奔私”的私募大佬,赵军也是专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典型代表,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淡水泉投资成立于2007年6月,采用投研一体制的工作方式,信奉“逆向投资”的投资理念。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淡水泉投资自成立以来经历了3次中级反弹行情,而在这些行情中淡水泉投资旗下产品的上涨幅度均超过大盘20%。

技术分享

2)“奔私”四年,高毅资产成就私募平台化发展道路

与私募精品店不同的是,高毅资产则走向了平台化发展道路。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原南方基金知名投资总监邱国鹭于2013年创建了高毅资产,几年来,吸引了不少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如邓晓峰、韩海峰、卓利伟、孙庆瑞等的加盟,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私募平台,如今其管理规模也已接近百亿。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高毅资产的投研团队已超过25人,包括千亿级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股票型基金8年业绩冠军、偏股混合型基金6年业绩亚军、公募基金十年金牛特别奖得主、私募基金三年金牛奖得主等。在亮丽的投资团队背后,其投资业绩也较为耀眼,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高毅资产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达到17.05%,今年一季度平均收益也高达14.55%。

3)涉足多种策略,博道投资、从容投资走出策略多元化发展道路

此外,还有多家“公募派”私募公司走出了特色化发展道路。据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博道投资的莫泰山曾任职于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总经理,莫泰山于2013年5月创立博道投资,着力打造“全天候”投资管理团队,建立了包括股票投资、量化对冲和固定收益在内的三个投资团队,力争在不同市场中都能帮客户找到最佳投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布局了股票管理型产品、量化对冲产品、债券产品、定增产品等三十几只产品线,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70亿。

而另外一家涉足多种策略的“公募派”私募机构从容投资成立于2007年,其创始人吕俊曾任上投摩根、国泰基金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等职。格上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从容投资旗下不仅涉及股票策略还涉及宏观对冲策略。在宏观对冲基金的投资方面,从容投资吕俊表示,一方面,他在股票、债券、商品方面有过投资经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一方面,他们开发了从容图灵大类资产配置模型,辅助基金经理进行大类资产的配置,真正实现在大类资产类别之间的切换,旨在抓住最有机会的资产类别。

 

2017年阳光私募基金一季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