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创意特训营--读书笔记
创意特训营--读书笔记
创意特训营-读书笔记
——邓卫君
一、前言
1. 如果我满足于现状,也就永远没有更好的未来。——托马斯爱迪生
2. IDEO对失败的态度很积极,他们的一个信条便是“败的越多,胜得越快。”
3. 试验和失败中收获的启发远胜过一个单枪匹马天才的方案。——斯科曼
4. 想要锻炼创造性思维,首先你要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想办法用创新且实用的办法解决掉它。
二、八项创意训练项目:
1. 创造力源自于习惯。创造力关系到两个环节,一个是想,一个是做。如果你空有创意而从不执行,你只不过是想象力丰富,而不是创造力非凡。——琳达奈曼
2. 目的性+局限性=创作的动力。如果自己所面临的局限性越大,卓尔不凡的创新机会也就越多。
3. 乐观对待失败。创造力的一个关键便是不惧怕失败(艾萨克牛顿)。创意的质量是通过两项因素决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好接受失败的准备,否则你永远没法真正学会创作。
4. 解决问题,征服战火的洗礼。创作一个东西,首先要考虑它的应用环境。
5. 化整为零,逐一突破。创新要求的是突破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普遍认识,在无线的可能面前没有唯一的答案。
6. 游戏也是一种新工作。在游戏中你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胜利。即兴表演者或即兴创作者必须放开自我、不加拘束地进行表演,需要克服畏惧心理、勇于冒险、行为果敢、思维敏捷。
7. 突破障碍。如果你想要培养出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可能阻挠你的敌人是什么。
8. 衡量你的创造力。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
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习惯
1.创造力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如果你的脑瓜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好点子,没必要大吃一惊,你这一生原本就时刻准备住冒出各种创意。
2.如果你没有做好犯错的准备。你就永远没办法发挥真正的创造力。
3.当我们判断一项方案是否能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方案是否克服了障碍入手。
4.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水平,务必要在日常的练习中注意创新性的运用。
5.为了新而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6.一开始多花一些时间,从实用性着手,结合创新性进行创造。然后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从显而易见的方案逐渐向创新性更强的方向探索。从浅显入手,至创新收官。
小结:定期解决问题,掌控自我否定意识的开关,不断尝试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相关性的方案,这样便可以逐步养成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好习惯。
四、目的性+局限性=创造的动力
1.发挥创造力的首要前提是需要明确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还需要一定的约束条件。如果脱离了局限性,目的性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2.问题中的约束条件越多,越有利于激发创意。
3.学习接受问题中的局限性并最终将其逐一征服是培养创造力的根本条件。
4.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就要学会“多承诺并且做的更好”。
小结:失败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高产优质创意的关键步骤。如果杜绝失败,我们反而无法自由发挥创造力。
五、败有所成
1.想要获得成功,你必须甘愿失败。而我们要学习的,是能够掌握正确失败的窍门。
2.就算失败,也要败得明智。受身是一种倒地的技巧,教练会教导学生在受到攻击时如何摔倒能将承受的伤害降到最低。
3.坦然接受你的缺陷,积极面对自己渴望掌握却暂不擅长的东西,不要因为失败感到羞愧或痛心。
4.不要畏惧失败,也不要畏惧错失成功。
小结:想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失败(或者其他类似的概念)都是你创作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六、解决问题之道的战火洗礼
1. 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信手沾来的事,这条征途没有捷径,你必须亲身体会、不断磨练才能成长。
小结:一旦我们在蛋壳中找到了问题对应的阶段,就可以更进一步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让其逐渐成熟,最终解决问题。
七、细分解决问题
小结:细分后的问题通常更容易分析,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解决机会,如果企图直接解决整个问题,反而容易错失良机。
八、游戏是新的工作
1.创造力的存在依赖于三大必要条件:目的性、局限性和行动。
2.收缩思维和发散思维。收缩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找到一个答案;发散思维则是尽可能多地找到解决方案。发散思维关乎数量,而收缩思维关乎质量。
3.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是我们最需要代入游戏情景的时刻,但是在收缩思维时我们就需要严肃对待了。事实上,你可以是一个严谨专业的人,并且同样可以思维活跃。
4.即兴表演会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如何用最简单的形式达成交流,这也正是我们为客户设计创意方案时必需的技能。
小结: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不容易,总有重重障碍会试图将你拉回自己之前的不良状态。改变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毕竟这需要你放弃自己曾经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
九、客服障碍
1.想要客服障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认清它们。
2.创造力训练中的七大障碍:
a.进一步与退一步。方案要讲究火候,火候太低需要更进一步;火候太高需要退一步,这个比前者难。前者需要的是毅力,而后者需要的是勇气。
b.汲取域输出。你的输出一定和你的输入息息相关。如果你发现自己输出的创意过于平庸,基本上都是因为汲取的内容原本就很平庸。
c.艺术与创造。艺术是为了创造美,而创造却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动手能力成为创造思维的限制,你的创造力当然会因此受限。
d.参与与意识。我们的每一天都循规蹈矩地依照相同的模式发展着,这种模式蒙蔽了我们发掘身边创意的视野。至少每周对一场会议做一些图画笔记,尝试每一天赋予一些新鲜,创造力便会紧随而来。
e.方案与答案。方案并不具有唯一性,一个问题常常可以以多种方式解决,所以它是具有多面性的。
f.努力与价值。所有的创造者都会遇到一个常见的大敌——那就是漠不关心,不是你不关心,而是别人不关心。
g.灵感月动力。你对灵感无可奈何,只能等待它的降临。但动力则不同,它完完全全由你掌控,它于你的内心萌生,驱动着你才去行动。
小结:我们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每一个障碍都可能让你在前进的路途中倒退几步,这是改变行为时无法避免的现象。一旦产生退步,你的内心会自然因此感到愧疚,这时候如何处理愧疚才是关键,它决定着你能否在创意特训营中最终获得成功。你可以就此放弃,这样能缓解自己的愧疚感,也可以挺下去,抗争到底拒绝后退,最终达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
十、衡量创造力
1.在创意特训营中,有两项核心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数量和质量。
小结: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手中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充分利用起来。从切实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设想解决方案,你的创造力也会逐步得到积累。在练习中,你给予什么样的付出,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回报。就像健身一样,你需要面对的都是你自己定下的目标以及如何达成目标的方法,而一旦你达到了这些目标,任然会不断地定下新的目标。
十一、训练准备(跳过)
十二、创意特训营毕业之后
近期维持
1.对于近期内维持创造能力的持续增长,你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有目的性地改变行为习惯。
2.访问创意特训营的网站(www.creativebootcamp.net),在网站上你会找到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扩展包,每隔扩展包含有30天的创造力练习。扩展包有设计、写作和摄影之类的专题包。
3.推荐阅读。《怎样发现设计创意——写给未来的设计大师》、《The Accidental Creative:How to Be Brilliant at a Moment’s Notice》、《inGenius:ACrash Course on Creativity》、《想到做到:如何将IDEAS转换成你想要的结果》
4.打破惯例,积极尝试不同的生活。
5.让双手忙碌起来。简而言之,动手越勤,动脑越快。
6.体验新鲜。离开办公桌去尝试和感受一些新事物,可以是片刻的休息,也可以是度过一个周末。
中期维持
1.重返课堂。能够选一些自己几乎完全不擅长的专业。关键是找到方法不同却处理过程相似、能够支持你专业领域的边缘类课程。学习中不仅蕴藏着科目本身的教育意义,参见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边缘课程培训还能够收获其他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勇气,勇气也是对于创作而言非常重要的环节。勇气能够带来自信,自信能够强化风险承受能力。
2.热情造就成功。发挥热情的项目就是你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那些能够让你愿意在晚上或者周末这些休息时间去做的事情,也许是赚些外快,也许仅仅是帮朋友忙。这些就可以被称为发挥热情的项目,因为你愿意为它们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既然如此,我想提一个可能会令你颇为震惊的建议——不要为这些项目收取报酬。因为一旦收取了报酬,无论你原本对这个项目抱有多大兴趣,钱都会变成首要的激励因素。如果能从这个关系等式中将钱去除,做这个项目才会另有涵义。
3.旅行中的挑战。旅游,你身边都是各种新鲜的事物,新事物能够唤起你的创造感知和实践创造思维。
4.即兴表演。即兴表演是培养创造力最值得挑战的练习,基本也是最为外向的一种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它需要勇气,它需要与人交流,它倡导冒险精神,它鼓励失败。
长期维持
1.身体动起来。锻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令人在面对某些痛苦的事物时舒缓情绪,平复那些不确定性、恐惧感和焦躁感,甚至还可能将其转变为推动前进的动力。锻炼不仅能够减少恐惧,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和创造力锻炼两者能够相互推动达成目标。
2.梳理生活的优先序。你完全能够重新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牺牲一些次要的事情来换取自己想要投入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3.做一些困难的事情,也不一定必须意味着要攻克多么艰巨的任务。它的核心反而是去找一些需要花时间解决的事情,并且真正着手去做。
4.寻找导师。导师未必年长,但是他们一定比你拥有更多的阅历,这样他们的智慧才能够帮助到你。
a.首先,导师必须和你同处一个行业。
b.第二,记住,你是在为你的未来投资,所以就算你的导师收入比你高,你也应当请他吃饭、娱乐并为此买单。
c.第三,不要每周都给导师打电话发邮件,你的导师可能不止有你这一个学生,可很可能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尊重导师的时间,只有在你最迫切的时候再去寻求解惑。
无论在生活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在职场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也同样可以成为别人的导师。师徒关系没有年龄界限,它只是关于你们经验阅历的指导交流。
创意特训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