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C++常用排序法、随机数
C++常用排序法、随机数
C++常用排序法研究2008-12-25 14:38首先介绍一个计算时间差的函数,它在<time.h>头文件中定义,于是我们只需这样定义2个变量,再相减就可以计算时间差了。函数开头加上 clock_t start = clock();函数结尾加上 clock_t end = clock();于是时间差为: end - start不过这不精确的 多次运行时间是不同的 和CPU 进程有关吧(先总结一下:以下算法以时间和空间以及编码难度,以及实用性方面来看,快速排序法是最优秀的!推荐!~但是希尔排序又是最经典的一个,所以建议优先看这2个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是一种基本并且常用的算法。由于实际工作中处理的数量巨大,所以排序算法 对算法本身的速度要求很高。 而一般我们所谓的算法的性能主要是指算法的复杂度,一般用O方法来表示。在后面我将 给出详细的说明。 对于排序的算法我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也是给这篇文章理一个提纲。 我将按照算法的复杂度,从简单到难来分析算法。 第一部分是简单排序算法,后面你将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是算法复杂度为O(N*N)(因为没有 使用word,所以无法打出上标和下标)。 第二部分是高级排序算法,复杂度为O(Log2(N))。这里我们只介绍一种算法。另外还有几种 算法因为涉及树与堆的概念,所以这里不于讨论。 第三部分类似动脑筋。这里的两种算法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最慢的),但是算法本身比较 奇特,值得参考(编程的角度)。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四部分是我送给大家的一个餐后的甜点——一个基于模板的通用快速排序。由于是模板函数 可以对任何数据类型排序(抱歉,里面使用了一些论坛专家的呢称)。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一、简单排序算法 由于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没有加什么注释。所有的程序都给出了完整的运行代码,并在我的VC环境 下运行通过。因为没有涉及MFC和WINDOWS的内容,所以在BORLAND C++的平台上应该也不会有什么 问题的。在代码的后面给出了运行过程示意,希望对理解有帮助。 1.冒泡法: 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Count;i++) { for(int j=Count-1;j>=i;j--) { if(pData[j]<pData[j-1]) [Page] { iTemp = pData[j-1]; pData[j-1]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10,9,7,8->10,7,9,8->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10,8,9->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6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8,7,10,9->7,8,10,9(交换2次) 第二轮:7,8,10,9->7,8,10,9->7,8,10,9(交换0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上面我们给出了程序段,现在我们分析它:这里,影响我们算法性能的主要部分是循环和交换, 显然,次数越多,性能就越差。从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是固定的,为1+2+...+n-1。 写成公式就是1/2*(n-1)*n。 现在注意,我们给出O方法的定义: 若存在一常量K和起点n0,使当n>=n0时,有f(n)<=K*g(n),则f(n) = O(g(n))。(呵呵,不要说没 学好数学呀,对于编程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来看1/2*(n-1)*n,当K=1/2,n0=1,g(n)=n*n时,1/2*(n-1)*n<=1/2*n*n=K*g(n)。所以f(n) =O(g(n))=O(n*n)。所以我们程序循环的复杂度为O(n*n)。 再看交换。从程序后面所跟的表可以看到,两种情况的循环相同,交换不同。其实交换本身同数据源的 有序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当数据处于倒序的情况时,交换次数同循环一样(每次循环判断都会交换), 复杂度为O(n*n)。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复杂度为O(0)。乱序时处于中间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 原因,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循环次数来对比算法。2.交换法: 交换法的程序最清晰简单,每次用当前的元素一一的同其后的元素比较并交换。#include <iostream.h> void Exchang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0;i<Count-1;i++) {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pData[i]) [Page] {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Exchang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8,10,9,7->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9,10,8->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6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7,10,8,9->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7,8,10,9->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从运行的表格来看,交换几乎和冒泡一样糟。事实确实如此。循环次数和冒泡一样 也是1/2*(n-1)*n,所以算法的复杂度仍然是O(n*n)。由于我们无法给出所有的情况,所以 只能直接告诉大家他们在交换上面也是一样的糟糕(在某些情况下稍好,在某些情况下稍差)。 3.选择法: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点希望:选择法,这种方法提高了一点性能(某些情况下) 这种方法类似我们人为的排序习惯:从数据中选择最小的同第一个值交换,在从省下的部分中 选择最小的与第二个交换,这样往复下去。 #include <iostream.h> void Selec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一个存储值。int iPos; //一个存储下标。for(int i=0;i<Count-1;i++) { iTemp = pData[i]; iPos = i;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iTemp) //选择排序法就是用第一个元素与最小的元素交换。 { iTemp = pData[j]; iPos = j; //下标的交换赋值。 [Page] } } pData[iPos] = pData[i]; pData[i]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Selec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iTemp=9)10,9,8,7->(iTemp=8)10,9,8,7->(iTemp=7)7,9,8,10(交换1次) 第二轮:7,9,8,10->7,9,8,10(iTemp=8)->(iTemp=8)7,8,9,10(交换1次) 第一轮:7,8,9,10->(iTemp=9)7,8,9,10(交换0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2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iTemp=8)8,10,7,9->(iTemp=7)8,10,7,9->(iTemp=7)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iTemp=8)7,10,8,9->(iTemp=8)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iTemp=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遗憾的是算法需要的循环次数依然是1/2*(n-1)*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n*n)。 我们来看他的交换。由于每次外层循环只产生一次交换(只有一个最小值)。所以f(n)<=n 所以我们有f(n)=O(n)。所以,在数据较乱的时候,可以减少一定的交换次数。4.插入法: 插入法较为复杂,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抽出牌,在前面的牌中寻找相应的位置插入,然后继续下一张 #include <iostream.h> void Inser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iPos; for(int i=1;i<Count;i++) { iTemp = pData[i];iPos = i-1; while((iPos>=0) && (iTemp<pData[iPos])) { pData[iPos+1] = pData[iPos]; iPos--; } pData[iPos+1]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Inser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交换1次)(循环1次) [Page]第二轮:9,10,8,7->8,9,10,7(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8,9,10,7->7,8,9,10(交换1次)(循环3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交换0次)(循环1次) 第二轮:8,10,7,9->7,8,10,9(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循环1次) 循环次数:4次 交换次数:2次 上面结尾的行为分析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假象,让我们认为这种算法是简单算法中最好的,其实不是, 因为其循环次数虽然并不固定,我们仍可以使用O方法。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f(n)<= 1/2*n*(n-1)<=1/2*n*n。所以其复杂度仍为O(n*n)(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展示这些简单 排序的不同,交换次数仍然可以这样推导)。现在看交换,从外观上看,交换次数是O(n)(推导类似 选择法),但我们每次要进行与内层循环相同次数的‘=’操作。正常的一次交换我们需要三次‘=’ 而这里显然多了一些,所以我们浪费了时间。 最终,我个人认为,在简单排序算法中,选择法是最好的。二、高级排序算法: 高级排序算法中我们将只介绍这一种,同时也是目前我所知道(我看过的资料中)的最快的。 它的工作看起来仍然象一个二叉树。首先我们选择一个中间值middle程序中我们使用数组中间值,然后 把比它小的放在左边,大的放在右边(具体的实现是从两边找,找到一对后交换)。然后对两边分别使 用这个过程(最容易的方法——递归)。 1.快速排序: #include <iostream.h> void run(int* pDat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nt middle,iTemp; i = left; j = right; middle = pData[(left+right)/2]; //求中间值 do{ while((pData[i]<middle) && (i<right))//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i++; while((pData[j]>middle) && (j>left))//从右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j--; if(i<=j)//找到了一对值 { //交换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Page]}while(i<=j);//如果两边扫描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 //当左边部分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 if(left<j) run(pData,left,j); //当右边部分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 if(right>i) run(pData,i,right); } void QuickSort(int* pData,int Count) { run(pData,0,Count-1);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Quick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 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 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 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 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n) 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 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但是糟糕的情况只会持续一个流程,到下一个流程的时候就很可能已经避开了该中间的最大和最小值,因为数组下标变化了,于是中间值不在是那个最大或者最小值。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 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三、其他排序 1.双向冒泡: 通常的冒泡是单向的,而这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还要进行反向的工作。 代码看起来复杂,仔细理一下就明白了,是一个来回震荡的方式。 写这段代码的作者认为这样可以在冒泡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交换(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我错了)。 反正我认为这是一段有趣的代码,值得一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2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left = 1; int right =Count -1; int t; do { //正向的部分 for(int i=right;i>=left;i--) { if(pData[i]<pData[i-1]) [Page] {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left = t+1; //反向的部分 for(i=left;i<right+1;i++) { if(pData[i]<pData[i-1]) {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right = t-1; }while(left<=right);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2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i]<<\" \"; cout<<\"\\n\"; }2.SHELL排序 这个排序非常复杂,看了程序就知道了。 首先需要一个递减的步长,这里我们使用的是9、5、3、1(最后的步长必须是1)。 工作原理是首先对相隔9-1个元素的所有内容排序,然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对相隔5-1个元素的排序 以次类推。 基本思想: 先取一个小于n的整数d1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记录分成d1个组。所有距离为dl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所以d值越小,分组越少,每组的元素越多)。先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人排序;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l<…<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分组插入方法。 (备注:增量中最好有基数也有偶数,所以可以人为设置)#include <iostream.h> int ShellPass(int * array,int d) //一趟增量为d的希尔插入排序{int temp;int k=0;for(int i=d+1;i<13;i++){if(array[i]<array[i-d]){ temp=array[i]; [Page] int j=i-d; do { array[j+d]=array[j]; j=j-d; k++; }while(j>0 && temp<array[j]); array[j+d]=temp;}k++;}return k;}void ShellSort(int * array) //希尔排序{int count=0;int ShellCount=0;int d=12; //一般增量设置为数组元素个数,不断除以2以取小do{d=d/2;ShellCount=ShellPass(array,d);count+=ShellCount;}while(d>1);cout<<\"希尔排序中,关键字移动次数为:\"<<count<<endl;}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3,2,1,-10,-1}; ShellSort(data); for (int i=0;i<12;i++) cout<<data[i]<<\" \"; cout<<\"\\n\";} 算法分析 1.增量序列的选择 Shell排序的执行时间依赖于增量序列。 好的增量序列的共同特征: ① 最后一个增量必须为1; ② 应该尽量避免序列中的值(尤其是相邻的值)互为倍数的情况。 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给出了目前较好的结果:当n较大时,比较和移动的次数约在nl.25到1.6n1.25之间。 2.Shell排序的时间性能优于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的时间性能优于直接插入排序的原因: ①当文件初态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所需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较少。 ②当n值较小时,n和n2的差别也较小,即直接插入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O(n)和最坏时间复杂度0(n2)差别不大。 ③在希尔排序开始时增量较大,分组较多,每组的记录数目少,故各组内直接插入较快,后来增量di逐渐缩小,分组数逐渐减少,而各组的记录数目逐渐增多,但由于已经按di-1作为距离排过序,使文件较接近于有序状态,所以新的一趟排序过程也较快。 因此,希尔排序在效率上较直接插人排序有较大的改进。 3.稳定性 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四、基于模板的通用排序: 这个程序我想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不明白可以在论坛上问。 MyData.h文件 /////////////////////////////////////////////////////// class CMyData { public: CMyData(int Index,char* strData); CMyData(); virtual ~CMyData(); [Page]int m_iIndex; int GetDataSize(){ return m_iDataSize; }; const char* GetData(){ return m_strDatamember; }; //这里重载了操作符: CMyData& operator =(CMyData &SrcData); bool operator <(CMyData& data ); bool operator >(CMyData& data ); private: char* m_strDatamember; int m_iDataSize; }; //////////////////////////////////////////////////////// MyData.cpp文件 //////////////////////////////////////////////////////// CMyData::CMyData(): m_iIndex(0), m_iDataSize(0), m_strDatamember(NULL) { } CMyData::~CMyData() { if(m_strDatamember != NULL) delete[] m_strDatamember; m_strDatamember = NULL; } CMyData::CMyData(int Index,char* strData): m_iIndex(Index), m_iDataSize(0), m_strDatamember(NULL) { m_iDataSize = strlen(strData); m_strDatamember = new char[m_iDataSize+1]; strcpy(m_strDatamember,strData); } CMyData& CMyData::operator =(CMyData &SrcData) { m_iIndex = SrcData.m_iIndex; m_iDataSize = SrcData.GetDataSize(); m_strDatamember = new char[m_iDataSize+1]; strcpy(m_strDatamember,SrcData.GetData()); return *this; } bool CMyData::operator <(CMyData& data ) { return m_iIndex<data.m_iIndex; } bool CMyData::operator >(CMyData& data ) { return m_iIndex>data.m_iIndex; } /////////////////////////////////////////////////////////// ////////////////////////////////////////////////////////// //主程序部分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MyData.h\" template <class T> void run(T* pDat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T middle,iTemp; i = left; [Page]j = right; //下面的比较都调用我们重载的操作符函数 middle = pData[(left+right)/2]; //求中间值 do{ while((pData[i]<middle) && (i<right))//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i++; while((pData[j]>middle) && (j>left))//从右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j--; if(i<=j)//找到了一对值 { //交换 iTemp = pData[i]; pData[i]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while(i<=j);//如果两边扫描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 //当左边部分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 if(left<j) run(pData,left,j); //当右边部分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 if(right>i) run(pData,i,right); } template <class T> void QuickSort(T* pData,int Count) { run(pData,0,Count-1); } void main() { CMyData data[] = { CMyData(8,\"xulion\"), CMyData(7,\"sanzoo\"), CMyData(6,\"wangjun\"), CMyData(5,\"VCKBASE\"), CMyData(4,\"jacky2000\"), CMyData(3,\"cwally\"), CMyData(2,\"VCUSER\"), CMyData(1,\"isdong\") }; QuickSort(data,8); for (int i=0;i<8;i++) cout<<data[i].m_iIndex<<\" \"<<data[i].GetData()<<\"\\n\"; cout<<\"\\n\"; C++中如何产生随机数2007年04月26日 星期四 08:33 P.M.C++中产生随机数种子对于初学者一直都很困惑.大家知道,在C中有专门的srand(N)函数可以轻松实现这一功能,然而在C++中则要复杂一些.下面是笔者学习的一点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这里我们依然要借助C标准库中的rand()函数)函数说明:int rand(); :返回从[0,MAX)之间的随机整数,这里的MAX与你所定义的数据类型而定;需#include <cstdlib>void srand( unsigned seed ); :设置随机数种子,#include <cstdlib>time_t time( time_t *time ); :返回当前时间,#include <ctime>应用举例:1):srand(time(0)); //根据系统时间设置随机数种子int i = rand() % N; //取得区间[0,N)的整数如要产生1~10之间随机数,则代码如下:#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 <ctime>#include <cstdlib>int main(){ int t; srand(time(0)); //seed t = rand() % 10+ 1; // random number 1-10 cout << t << endl; return 0;}2):srand(time(0)); //根据系统时间设置随机数种子float x = rand() * x / RAND_MAX; //返回1/x的概率3):srand(time(0)); //根据系统时间设置随机数种子vector<int>v; ////随机访问数组类型,#include <vector>random_shuffle(v.begin(), v.end()); //STL算法random_shuffle把容器类的元素顺序捣乱以下源码来自crafty19.3,最强的源码开放的chess程序。注释很清楚,无需多言。问:1.Knuth的书中是怎么讲的?该书我无缘拜读。2.static const unsigned long x[55],这里取55个随机数的理由是什么?3.能否比较全面地讲讲随机数产生的一些算法或理论,或推荐一些参考资料?[code] /*A 32 bit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An implementation in C of the algorithm given byKnuth,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 2, pp. 26-27. We use e=32, so we have to evaluate y(n) = y(n - 24) + y(n - 55) mod 2^32, which is implicitlydone by unsigned arithmetic.*/unsigned int Random32(void) { /* random numbers from Mathematica 2.0. SeedRandom = 1; Table[Random[Integer, {0, 2^32 - 1}] */ static const unsigned long x[55] = { 1410651636UL, 3012776752UL, 3497475623UL, 2892145026UL, 1571949714UL, 3253082284UL, 3489895018UL, 387949491UL, 2597396737UL, 1981903553UL, 3160251843UL, 129444464UL, 1851443344UL, 4156445905UL, 224604922UL, 1455067070UL, 3953493484UL, 1460937157UL, 2528362617UL, 317430674UL, 3229354360UL, 117491133UL, 832845075UL, 1961600170UL, 1321557429UL, 747750121UL, 545747446UL, 810476036UL, 503334515UL, 4088144633UL, 2824216555UL, 3738252341UL, 3493754131UL, 3672533954UL, 29494241UL, 1180928407UL, 4213624418UL, 33062851UL, 3221315737UL, 1145213552UL, 2957984897UL, 4078668503UL, 2262661702UL, 65478801UL, 2527208841UL, 1960622036UL, 315685891UL, 1196037864UL, 804614524UL, 1421733266UL, 2017105031UL, 3882325900UL, 810735053UL, 384606609UL, 2393861397UL }; static int init = 1; static unsigned long y[55]; static int j, k; unsigned long ul; if (init) { int i; init = 0; for (i = 0; i < 55; i++) y[i] = x[i]; j = 24 - 1; k = 55 - 1; } ul = (y[k] += y[j]); if (--j < 0) j = 55 - 1; if (--k < 0) k = 55 - 1; return((unsigned int)ul);} [/code]对于初学者来说,只需熟练掌握1)种用法,更深层次的随着水平的提升自然会有所领悟.(以上部分来自"迷路的狼")另:一、C++中不能使用random()函数 random函数不是ANSI C标准,不能在gcc,vc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可改用C++下的rand函数来实现。 1、C++标准函数库提供一随机数生成器rand,返回0-RAND_MAX之间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整数。 RAND_MAX必须至少为32767。rand()函数不接受参数,默认以1为种子(即起始值)。 随机数生成器总是以相同的种子开始,所以形成的伪随机数列也相同,失去了随机意义。(但这样便于程序调试) 2、C++中另一函数srand(),可以指定不同的数(无符号整数变元)为种子。但是如果种子相同,伪随机数列也相同。一个办法是让用户输入种子,但是仍然不理想。 3、 比较理想的是用变化的数,比如时间来作为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 time的值每时每刻都不同。所以种子不同,所以,产生的随机数也不同。 // C++随机函数(VC program)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srand()函数产生一个以当前时间开始的随机种子.应该放在for等循环语句前面 不然要很长时间等待 for (int i=0;i<10;i++) cout<<rand()%MAX<<endl;//MAX为最大值,其随机域为0~MAX-1 return 0; } 二、rand()的用法 rand()不需要参数,它会返回一个从0到最大随机数的任意整数,最大随机数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一个大整数。 这样,如果你要产生0~10的10个整数,可以表达为: int N = rand() % 11; 这样,N的值就是一个0~10的随机数,如果要产生1~10,则是这样: int N = 1 + rand() % 11; 总结来说,可以表示为: a + rand() % n 其中的a是起始值,n是整数的范围。 a + rand() % (b-a+1) 就表示 a~b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若要0~1的小数,则可以先取得0~10的整数,然后均除以10即可得到随机到十分位的10个随机小数,若要得到随机到百分位的随机小数,则需要先得到0~100的10个整数,然后均除以100,其它情况依此类推。 通常rand()产生的随机数在每次运行的时候都是与上一次相同的,这是有意这样设计的,是为了便于程序的调试。若要产生每次不同的随机数,可以使用srand( seed )函数进行随机化,随着seed的不同,就能够产生不同的随机数。 如大家所说,还可以包含time.h头文件,然后使用srand(time(0))来使用当前时间使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化,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两次运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随机数序列(只要两次运行的间隔超过1秒)。
C++常用排序法、随机数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