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我的2014-转行转行再转行,坚守互联网
我的2014-转行转行再转行,坚守互联网
2014年的1月1号,直到用餐的客人全部走完,关完店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了,想想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女友让我回家带点大葱,我买成了韭菜,后来居然开了一家餐饮店,还主做采购,变化真是挺大啊。
我有时会把职业生涯比喻成一个游戏,游戏中有很多角色,有的角色生来就比其他角色强一些,所谓时势造英雄,应运而生,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一生可能只有5级,相比其他职业的10级、15级少不少,前期强大,不代表后期稳定,对这个职业来说,人脉资源是一大短板,毕竟缺少很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了在城市中站稳脚跟的进程(在我的理解中,如果说在一个城市算得上站稳脚跟,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以及人脉圈的建立),这是我最初对程序员职业寿命的考虑。
再说说当时为什么选择餐饮。完全是认识简单和片面啊,我觉得餐饮只要把味道做好了,客源自然就能保证,人总得每天吃饭吧,我的店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喜人的客流量,再加上当地人没有攒钱的习惯等,我只要把味道保证好的同时,每周至少尝试一道新菜,两周至少推出一道新菜,满足新鲜感,我觉得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现实情况。。。。首先我对市场判断不足,主打烤鱼和麻辣香锅,忽略了干锅在本地的影响;初期灵活性不足,只按菜单上的菜式准备,忽略了应季菜品;前期人员配置不足;投入到生产中才发现,一周尝试一道新菜过于被动;满足不了对包厢的要求;忽略了服务行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等等。
可以总结为惨重的教训,不过也并不是毫无价值的经验,我在最后反而觉得做餐饮和移动互联网差不多。为什么呢。我在本地发现,生意最好的火锅店不是味道最好的,他的羊肉卷甚至不是真羊肉,而另一家是真羊肉,味道好很多,而且每份的价格还更便宜,但是前者的店铺面积更大,是后者的4倍多,国人爱凑热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服务确实是更好,进门就迎,出门就送,全程笑脸,礼貌待人,在餐饮业人员流动这么大的情况下,保证每位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是挺难的。
这些和移动互联网也很像,对一个项目来说,除技术牛b外,产品也要过硬,产品过硬之外,每位参与者还要对项目有足够的激情和热情,像国内这个环境,没有对自身产品的激情,很难从几百万开发者中脱颖而出。
对我来说还有自己的内在原因,在开店期间,每天剩余的时间其实不会很多,早上开始就得忙到10点,这时就接近中午的人流了,等中午这段忙时过去,就到了14~15点,短暂的休息过后,再从下午17点开始就接近人流,晚上忙时过去就到20~21点,我们通常是没人的话到22点半左右关店,回家后还得安排第二天的采购,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一直到2014年5月份。
但是在这期间,虽然时间不多,我却也一直没断过对移动互联网的联系。这期间接过一些外包,上架一些app,也做一些像酒水管理系统这样的app供自己内部使用等,微信、微博都在持续运营,我觉得,我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和移动互联网相处,我内心是热爱它的,但是我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中,可能只有第一份工作是你纯粹因为个人爱好而选择的,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你最初的爱好、兴趣会被你的经历一点一点的“校正”,变得越来越“正确”。
进入正题。
我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毕业后直接去了北京,遇到移动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这些IT行业的新人能够快速获得足够多的经验和历练,有机会快速成为大牛,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造就了很多浪潮儿。对我个人来说,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最浮躁时的我没有抓住最好的机遇,不缺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却总不想经过风浪便抵达彼岸。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我对程序员职业生命周期的考虑上:我有时会把职业生涯比喻成一个游戏,游戏中有很多角色,有的角色生来就比其他角色强一些,所谓时势造英雄,应运而生,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一生可能只有5级,相比其他职业的10级、15级少不少,前期强大,不代表后期稳定,对这个职业来说,人脉资源是一大短板,毕竟缺少很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了在城市中站稳脚跟的进程(在我的理解中,如果说在一个城市算得上站稳脚跟,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以及人脉圈的建立),这是我最初对程序员职业寿命的考虑。
2012年年初的选择
后来我在家人的支持下,转行回老家做餐饮,从完全的门外汉到至少对各种原料都认识,价格在眼里也比较透明,晚上守到所有客人用完餐,早上早起做采购,说真的,我并不觉得比做程序员辛苦,我始终认为打工和创业的辛苦程度是差不多的,不一样的是操心程度与各种关系的处理,打理好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再说说当时为什么选择餐饮。完全是认识简单和片面啊,我觉得餐饮只要把味道做好了,客源自然就能保证,人总得每天吃饭吧,我的店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喜人的客流量,再加上当地人没有攒钱的习惯等,我只要把味道保证好的同时,每周至少尝试一道新菜,两周至少推出一道新菜,满足新鲜感,我觉得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现实情况。。。。首先我对市场判断不足,主打烤鱼和麻辣香锅,忽略了干锅在本地的影响;初期灵活性不足,只按菜单上的菜式准备,忽略了应季菜品;前期人员配置不足;投入到生产中才发现,一周尝试一道新菜过于被动;满足不了对包厢的要求;忽略了服务行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等等。
可以总结为惨重的教训,不过也并不是毫无价值的经验,我在最后反而觉得做餐饮和移动互联网差不多。为什么呢。我在本地发现,生意最好的火锅店不是味道最好的,他的羊肉卷甚至不是真羊肉,而另一家是真羊肉,味道好很多,而且每份的价格还更便宜,但是前者的店铺面积更大,是后者的4倍多,国人爱凑热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服务确实是更好,进门就迎,出门就送,全程笑脸,礼貌待人,在餐饮业人员流动这么大的情况下,保证每位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是挺难的。
这些和移动互联网也很像,对一个项目来说,除技术牛b外,产品也要过硬,产品过硬之外,每位参与者还要对项目有足够的激情和热情,像国内这个环境,没有对自身产品的激情,很难从几百万开发者中脱颖而出。
2014年年中的选择
开店期间经常和其他餐饮店的老板交流,而交流最多的话题则是生意如何做,我一开始很好奇,我是一个新人,虽然很努力在学,但是毕竟缺少经验,而一些从业餐饮20年的老兵也觉得生意不好做,我难免有些疑惑,如果不值得坚持为何还要坚持到现在?后来就慢慢看开了,大多数餐饮店老板本身是厨房出身,十几岁就跟着大师傅,从一个月300块钱,抽7块钱的烟每天攒3块到有一家自己的店也不容易,人到中年后本身干扰也多了,虽然没以前好做,但是有自己的门面,从第一份工到现在,对其他的也不懂,除了坚持似乎也没太多的选择,而我到现在也不会做饭。这些是外界原因。对我来说还有自己的内在原因,在开店期间,每天剩余的时间其实不会很多,早上开始就得忙到10点,这时就接近中午的人流了,等中午这段忙时过去,就到了14~15点,短暂的休息过后,再从下午17点开始就接近人流,晚上忙时过去就到20~21点,我们通常是没人的话到22点半左右关店,回家后还得安排第二天的采购,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一直到2014年5月份。
但是在这期间,虽然时间不多,我却也一直没断过对移动互联网的联系。这期间接过一些外包,上架一些app,也做一些像酒水管理系统这样的app供自己内部使用等,微信、微博都在持续运营,我觉得,我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和移动互联网相处,我内心是热爱它的,但是我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中,可能只有第一份工作是你纯粹因为个人爱好而选择的,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你最初的爱好、兴趣会被你的经历一点一点的“校正”,变得越来越“正确”。
反省
现在想想我当初考虑的程序员职业寿命的问题,似乎这和优化一样,你想用最短、最优雅的实现完成逻辑最复杂的工作,但是过度优化、过早优化本身就是恶魔,还不如静下心来,杯子烫手时你自然会放下。另外自己的心态也有问题,从学校到工作中,没受过什么挫折,毕业设计100分,工作游刃有余,自认为可以改进项目的诸多地方,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内心膨胀,基于这个心理担心起未来,害怕日复一日、有规律、没创意的生活,慢慢地觉得技术再牛b未来也只能那样,钱只能赚那么多,这个想法真的很有破坏性,让我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美丽,忍不住的想往外面跳。其时想打压住这种浮躁的想法也很容易,只要培养坚持看书的习惯就可以了,我曾经做过井底之蛙,直到后来才发现,书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筑船起航
谁都无法否认科技的重要性,科技使人进步,也是为了满足人类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我很庆幸自己热爱这个行业,虽然我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不过至少自己也曾经尝试过其他的,不会让未来的我瞧不起当初的自己。
依稀还记得,11年去北京之前,未真正踏入移动互联网之前,自己的心态最幼稚、最简单,想要去闯,从没想过要闯出什么样,不考虑闯不出来的情况,就是敢大胆,反而在后来慢慢变了,变化的很微妙,就像纪伯伦的一句诗: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我在14年5月底来到厦门,未来我希望自己追寻内心,不要轻易放弃。
我的2014-转行转行再转行,坚守互联网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