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一、个人总结

Alpha阶段终于结束了,算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以前我们实验或者课设都是讲究结果,只要最后有一成品,没人会在乎开发过程,更没有什么正规的流程。通过这次软件工程的课,对整个开发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个产品的开发是从产品需求再到开发阶段、测试,最后到发布。每一个阶段又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像我们以前一样简单,整个过程都是有所计划的,有个完整的体系。

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小组“六六六”做的是学习计划提醒系统,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主要是负责了需求分析2.0的撰写、冲刺阶段部分博客的撰写和一个正能量模块的开发。

  • 一开始的困难就是在于软件环境的配置方面,之前没有设置好,对安卓的开发环境又不熟悉,导致在开发阶段的前期耽误了很多时间。
  • 因为之前编程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平时练习较少,在七天冲刺阶段中显得有点吃力。
  • 成员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情,有时候也很难聚在一起,但缺乏讨论与沟通,又很难将大家的意见整合起来,还有相互模块的连接。
  • 我们组此阶段其实最终完成的效果还是可以的,至少不是最差的,但是我们在博客方面却又做的不足,导致我们分数有点低。主要是我们小组成员比较少会去自主关注团队博客,助教的留言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写完当天的就完事了(个人博客回复会有邮箱提醒),还有就是我们对git的运用还是很习惯,代码上传方面有所延迟,前几天都没上传代码,导致被扣了很多分。

虽然理想和现实差距还是很大的,但好在我们总算是完成了一个初产品,也算有所交代,组员间配合的也越来越有默契,希望在下个阶段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加油。

二、提出问题

第一个问题:

技术分享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结对编程,处于探究类的项目就不适合,那什么是探究类的项目呢?我认为除了做过或者做过的类似项目,每个新项目不都是需要探究和思考的吗?在编程的时候尤其是功能实现不了卡住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是很需要自己一个人静静思考的,这个时候结对编程是否就会出现弊端了呢,在每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阶段两个人意见出现分歧的可能性往往都是加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不同,如果两个人都坚持自己,难以调节,这时候项目如何进行下去?不是很容易造成“领航员”指挥这条路,“驾驶员”走那条路的局面了吗?

第二个问题:

在书本第五章第二节里面提到了多种的团队模式,有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和官僚模式。对于明星模式我还是有点不理解,什么是对主治医师模式的蜕化?是更超前了还是更落后了?目前我的概念里觉得这两种模式没有什么区别。我还想问在当今市场下,那种模式更加适合开发团队的发展呢?

第三个问题:

技术分享

测试人员在冲刺阶段的任务如何分配呢?因为在冲刺阶段,时间是十分少的,往往到产品要交付了,有些预想功能并不能完全实现,甚至志完成了一半,达不到测试的环节,开发者自己都知道哪些功能没有完善,哪些部分没有做好时,测试是否就显得多余了呢?专家建议测试可以分摊负责人任务如果是在这个项目中已经有项目负责人,无需分摊并且测试人员的编程能力有所欠缺,经验不足,能力不佳的情况下,是否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呢?

第四个问题:

在书本的第八章节里谈到需求分析模块,但是当我们的实力达不到客户的需求时,我们该怎么办,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经验和编程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团队。我们所调查的用户提出的要求,想要达到的理想运用,有的甚至说是奇思妙想,难以达到,那我们还需要写进用户需求里面,要是写进去了,团队开发达不到怎么办,但是不写这又是我们调查用户的真实想法,很是为难。

第五个问题:

技术分享

优化是为了达到行业最佳,那不是应该是一个产品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吗?为什么被分到第二象限而不是第一象限的杀手功能呢?

三、自我评价表

题目:http://www.cnblogs.com/xinz/p/3852177.html 

1-8

C

D

D

B

B

C

D

C

9-16

C

C

D

C

B

C

D

B

17-24

A

C

D

B

B

C

C

D

25-32

A

B

B

C

B

B

B

C

33-40

C

C

B

B

C

 

 

 

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