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我如何学习:追随好奇心

我如何学习:追随好奇心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通过上课来学习”这件事情不怎么靠谱。以前我模糊觉得学习应该是个多维的过程,现在根据观察,大多数的毕业生、即便一些优秀的,起码需要花费一年或者更长以上,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许多人长期停留在新手阶段,面对应接不暇防不胜防的新语言、技术、架构、名词,很难有成就感,甚至怀疑自己的从业是否正确。

我开始思考学习的过程。其实在之前的文字中多少聊到了一些,这里算是一个系统化的总结。这是第一篇,提纲大致如下(不保证写全):

  1. 跟随好奇心:拥有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2. 不要停:协调具体的练习与大脑的各种思考,始终保持联系
  3. 以美之名:创造美好,而不将就
  4. 对手是这个世界:如果认为对手在公司,那么你只能成为出色的员工
  5. 艺术的境界在于超越:找出为什么喜欢
  6. 拥抱合作: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宅就是浪费生命

不仅仅是传统的学习。包括现实世界里面,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对于选择就如临大敌。想想看,1+1=2, 高锰酸钾加上氯气就能变红,物理学规律的权威让从教师到学生数百年来深信不疑。这样本没有问题。创新从来都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问题在于从3岁进入幼儿园开始,到23岁(如果幸运的本科就去工作的话),20年期间,你学习的方式就是将选择不断减少的过程。小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不到三岁的小孩能够将毫不相干的几个东西组合到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小学、初中、高中,看起来狂妄的想法只能得到别人的耻笑。

这是现实,没什么不对,只是,如果你顺从这个过程,按照事情必定拥有先后因果的直线联系,那么你无法成为一个出色的学习者。高效的学习源自于选择的多样性,单一的选择只能产生黄冈考题,以及痛恨这些考题但不得不几个月就得做上一次的备考生。

然而生活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追求一个完美解只能让你功利并狭窄的阅读、跟随那些有限的足迹。而世界在变化,等真正明白自己所需时,搞不好时代已经过去。引导你进入学习的,不应该是责任、压力任何外在的东西,应该是你的好奇心。三岁的小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会忍不住把所有的地方翻上一遍;成年人到了陌生的城市,也应当如此。大脑是个是个喜新厌旧的仪器,全方位的刺激,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工作。

作为IT工作中的人,保持好奇心的方式有很多。我自己的方式:

  • 订阅足够的Blog,并保持每天5万字以上的阅读量(以1000字每篇来计算,大约50篇;以500字计算,大约100篇)(女生似乎天生对明星八卦充满好奇心,这种方式也是她们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的基础,如果我们称“明星八卦”也是一门学问的话)。
  • 不要读同一类的——那样很快就疲倦了,订阅不同种类的信息,最好有艺术类的,Flickr中的interesting就不错(用iPad, Flipboard)。
  • 每天写一点程序。
  • 最重要的是:当看到某个信息有兴趣的时候——不要停下来,追随,一直到信息的源头。就像你发现了某个新奇宝物留下的痕迹一样,跟随者这些痕迹,直到找到这个宝物。这个过程会很长,甚至有时候不会太愉快,但这才是将好奇心变成一种学习本能的过程。例如,很久以前Google Wave出现的时候,在某个新闻源看到了介绍,于是一直追踪下去,最后读完了Google Wave的消息设计规范。虽然Wave最后关门大吉,但他的设计给了后续许多项目带来灵感。
  • 生活中也采取同样的策略——发现新的生活方式、菜谱、餐馆、城市、酒吧,心中一动的时候,不要停下,跟随好奇心,直到探个明白为止。
  • 很多人需要推荐——在我看来完全不必,选择推荐意味着放弃自己去寻找的过程。

有时候好奇心会被蒙蔽,但总能通过某种方式感召着你。工作的时候走神,开会的时候拿笔在之上乱画,打球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些一定要记下来的想法,等等,都是你的好奇心在引导着你。不要被现实蒙蔽,跟随这些指引,你的学习才刚刚开头。

一些通过好奇心获得学习长进的例子:

  1. 高中时有个同学成绩不好,怎么学都不好。后来迷上了篮球和钢琴。高中毕业的时候,篮球打的很棒,钢琴过了八级,高考680分。
  2. 八叉若干次跟我说,我现在通过冥想学习。根据观察,他应该是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阅读之后在大脑中进行后期处理。八叉的兴趣范围之广,见地之深,我还很少见到第二人。

我如何学习:追随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