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暑期学校第6日:师道、交流

暑期学校第6日:师道、交流

    上午赵纳新老师(教育研究方法概览——以我的研究为例进行分析,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院)的交流,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还是报告,只要我们思考,就一定能够超越传统上的单向传输。主要的收获总结如下:

(1)教育专业的硕士招生,应该为有工作经历的教师。

    深有体会。自己接受的是学前班到博士的整整22年的教育生涯。特别是在工作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与激情所在领域——教育。所以如果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责任与使命领域,则可能通过研究生或博士教育来进一步补充。

(2)形式先于内容。

    现在大家经常倡导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等,都要求有一个团队/小组交流的场地。而目前的传统教室座椅安排,决定了几乎不可能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曾经2次上书校长及相关领导,但结果未知。教育管理者,必须是有教育使命感的人来承担,否则落实真正的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道路会非常崎岖。

(3)创新与重复。

    加拿大不要求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有创新的研究,而是可以重复前人做过的工作。这个对于我们国内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我们硕士生能够脚踏实地的真正实践一个内容,形成一份总结报告,其实对于培养研究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创新来源于实践,重复也意味着前进。

(4)研究生课程学习。

    欧美国家中课程的学习资料,不仅限于课本,甚至很多时候都没有指定的教材。区别于我们国内的“三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欧美更多的是通过课前阅读大量的内容,课前进行思辨与讨论、引导来开展。赵老师讲到他的课程中,每次课前需要阅读2-3篇(每篇15-30页)的相关文献,远远大于我们课堂的提前阅读量。所以大学与研究生阶段是“拼命”求知的年代。

(5)教育研究方法与师生学习。
    赵老师从“科研的目的”开始,一步一步和大家探讨怎样开展自己的研究,并以自己的研究为例,一一解释,并随时回答大家的提问。并且,还愿意在课下和大家通过QQ交流(目前报告中“距离”最近的一位)。中午在宿舍和代航同学交流“学生喜欢的老师”议题,学生喜欢“能够引导大家思考,不是照搬书本”的老师。其实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工作的热忱,个人价值观等

暑期学校第6日:师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