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甲午战争-剜心之痛
甲午战争-剜心之痛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年,成了中国的命运转折之年。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国人称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XJP年初担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而在今年在公开场合讲话中,XJP两提“甲午”,其中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会连战忆“甲午剜心之痛”
时间:2014年2月18日“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XJP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说,在台湾被侵占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解读
谈“甲午”表明维护祖国统一是主流
旅日作家萨苏介绍,甲午战争和台湾关系十分密切,《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自发抵抗,黑旗军也加入此行列。这场战争日本称为乙未战争,这场战争又打了将近一年台湾才沦陷,而台湾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极大。
在这次战争后台湾人民也一直坚持着“中华衣冠”。“我们可以看到,1919年在台湾拍摄的照片中,台湾士绅的服装依旧是没有顶戴花翎的清朝士绅服装,保持中华衣冠,这一点难能可贵。”萨苏说。
台湾在这次战争中的抵抗是值得后人敬仰的,他们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几千年传统付出了很大牺牲。萨苏认为,XJP的这一评价,表示了国家对在这场战争中台湾人勇气的承认。
在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至今还有当年台湾抗日军民所使用的大炮,这种大炮很多是嘉庆和道光年间制造的,但台湾人民当时就用这样的武器抗日。“肯定他们也表明了当年维护祖国统一的主流。”萨苏说,过去的历史无法选择,但是现在的事情是可以把握的,所以不应该让历史重演。如果台湾同胞能够与大陆同胞荣辱与共,在血浓于水情境下,双方肯定能开创一个美好未来。
“甲午之年”院士大会提创新
时间:2014年6月9日“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
在6月9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XJP说,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XJP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解读
“甲午”战败输在科技输在体制
军科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将军说,甲午战争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落后必然挨打。XJP在院士大会上谈及甲午历史,提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体现了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实际上战斗力的较量就是科技和人才的比拼。”罗援说。
萨苏表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科技发展极大影响了国运。1870年开始,中国开始“同光中兴”时代,也出现了一次科技发展高潮,主要是向先进国家学习。当时日本也在进行科技改造,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日本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清王朝,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占尽优势,如日本专家下濑雅允研制的炸药使日军在海战中具有了很大优势,炮弹威力大,北洋水师深受其害。可见日本科技发展极大推动了日本走上强国之路。
“我们不仅输在体制上,也输在科技上,当然根子还是在体制上,因为封建王朝体制对于科技发展的鼓励是不够的。”萨苏表示,习主席讲话表明他清楚意识到甲午战争我们输在什么地方,也符合一直强调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原则。不管是对国防还是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科技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作为大国,我国科技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必须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就成了践行这种努力的基地。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实习记者安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