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Nginx入门级简介,包括安装,基本使用,负载均衡,动静分离,反向代理,缓存应用等功能。
Nginx入门级简介,包括安装,基本使用,负载均衡,动静分离,反向代理,缓存应用等功能。
本文为Nginx入门级简介,包括安装,基本使用,负载均衡,动静分离,反向代理,缓存应用等功能。
依赖项准备
可能用到的依赖库,以下提供官方网站链接可自行下载:
pcre
http://www.pcre.org/
zlib
http://zlib.net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libpng/files/zlib/
zlib.net上不去…是不是被墙了,我们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链接zlib是 libpng的依赖库
openssl
http://www.openssl.org/
注:以上这几个库不用安装,解压即可,编译时会链接到。有的系统已经安装了的就可以忽略。
本文中用到的插件模块:
https://github.com/agentzh/srcache-nginx-module
https://github.com/agentzh/memc-nginx-modules
安装
虽然nginx已经支持windows很久了,本文仅介绍linux的安装
在nginx官方网站下载源码包(http://www.nginx.org/ )并解压。
本文发布时,最新版1.3.0刚发布,建议使用1.2.0。开源的东东总是有一堆的版本,按照国内的盗版思维,很多人喜欢用最新版,其实最新版很多都不稳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BUG,甚至有些都无法编译通过。所以一般推荐使用最新版的上一个版本的稳定版(通常会标识有stable)。
执行./configure
./configure –with-pcre=/usr/local/pcre-8.30/ –with-zlib=/usr/local /zlib-1.2.3/ –with-openssl=/usr/local /openssl-1.0.1c/ –prefix=/usr/local/nginx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memc-nginx-module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srcache-nginx-module
参数介绍:
–with-pcre=/usr/local/pcre-8.30/
指向pcre解压路径或者安装的路径
–with-zlib=/usr/local /zlib-1.2.3/
指向zlib解压路径或者安装的路径
–with-openssl=/usr/local /openssl-1.0.1c/
指向openssl解压路径或者安装的路径
–prefix=/usr/local/nginx
指定nginx要安装的路径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memc-nginx-module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srcache-nginx-module
上面这两个模块主要是用来调用memcached的,详见 缓存章节
编译并安装
make&&make install
测试
安装成功后,在安装后的nginx的路径下执行
sbin/nginx -v
执行后显示nginx的版本信息,就表示安装完成了。
基本使用
参数
-V 显示当前nginx的版本号和编译信息
-v 仅显示当前nginx的版本号
-t 测试配置文件的正确性
-c <配置文件路径> 不使用系统的conf/nginx.conf,而是使用用户指定的配置文件路径
举例:
sbin/nginx -V
以上命令执行结果为显示“编译信息”,可以查看用到的自带模块及第三方模块,截至目前nginx已经有很丰富的第三方模块。
sbin/nginx -t -c myconfig.conf
以上命令的作用是测试用户指定的配置文件myconfig.conf 的正确性
信号控制
TERM 强退,无视一切
QUIT 当前请求处理完成后,关闭程序
HUP 重新载入配置文件,用于修改配置文件后。该操作会打开新的工作进程,并关闭旧的
工作进程,并且不会中断当前请求。
在logs\nginx.pid中,记录了当前运行的nginx进程ID,
可以通过 kill -信号名 cat logs/nginx.pid
进行控制。
例如:
kill -HUP cat logs/nginx.pid
执行以上命令可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监控
配置:
location ~ ^/mystatus/ {
stub_status on; access_log off;
}
可直接访问http:// /mystatus/即可显示Nginx的一些运行状态信息。
负载均衡
配置:
netty server服务
upstream nettysrv {
server 127.0.0.1:51074 weight=1 max_fails=2 fail_timeout=10s; server 127.0.0.1:14174 weight=1 max_fails=2 fail_timeout=10s; server 127.0.0.1:17917 backup;
}
参数说明:
weight 权重,数值越大,负载就越大
backup 备份标识
以上配置了三个服务器做负载均衡,51074和14174做权重模式执行。17917作为备份服务,只有前两个服务都失败了,才启用。
动静分离及反向代理
静态访问配置:
静态访问文件夹
location ^~ /static/ {
root /home/nginx/webroot/;
}
使用root将链接定向到本地路径/home/nginx/webroot下
动态访问配置:
动态的访问我的netty serv
location ^~ /dynamic/ {
proxy_pass http://nettysrv/;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remote_addr;
}
使用proxy_pass,定向到前面负载均衡章节定义的服务nettysrv。
proxy_set_header
当后端Web服务器上也配置有多个虚拟主机时,需要用该Header来区分反向代理哪个主机名。
proxy_set_header
如果后端Web服务器上的程序需要获取用户IP,请从该Header头获取
注:location的可以是正则表达式,对uri进行匹配。但是,使用正则表达式后,只能用rewrite进行重定向uri,而不能使用root和proxy_pass。
缓存
使用自带缓存proxy_cache
http下配置:
proxy_temp_path proxy_temp_dir;
缓存空间大小2000m 1天没有被访问的内容自动清除,硬盘缓存单个文件最大5m
proxy_cache_path proxy_cache_dir levels=1:2 keys_zone=cache_one:2000m inactive=5m max_size=5m;
location下配置调用缓存:
location ^~/proxytest/ {
proxy_cache cache_one; proxy_cache_valid any 5m; proxy_pass http://nettysrv/;
}
使用插件调用memcached
使用memcached要使用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插件
agentzh-memc-nginx-module
agentzh-srcache-nginx-module
插件的安装,nginx编译时加入—add-module参数即可: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memc-nginx-module –add-module=/usr/local/agentzh-srcache-nginx-module
具体可参考nginx的安装章节。
配置如下:
memcached服务的地址
upstream memcachesrv {
server 127.0.0.1:11211;
}
调用memcached的location
location ^~/memcachetest {
set $key $uri$args; #set_md5 $key; srcache_fetch GET /mcache $key; srcache_store PUT /mcache $key; #more_clear_headers ‘Accept-Encoding‘; proxy_pass http://nettysrv/;
}
在上面通过srcache进入本location进行缓存操作,如果有缓存数据就使用缓存中的,没有就继续调用,并将数据缓存。
location /mcache {
internal; memc_connect_timeout 1000ms; memc_send_timeout 1000ms; memc_read_timeout 1000ms; set $memc_key $query_string; set $memc_exptime 300; memc_pass memcachesrv;
}
在^~/memcachetest的配置中把$uri$args传入 /mcache ,mcache用$query_string取出作为memcache的key。
参考
http://www.nginx.org/
http://wiki.nginx.org/Main
本文出自 “跳出三界之外”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quickmove.blog.51cto.com/5025502/8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