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数据结构学习系列之二叉查找树
数据结构学习系列之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BST)是二叉树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它在二叉树的基础上加上了这样的一个性质:对于树中的每一个节点来说,如果有左儿子的话,它的左儿子的值一定小于它本身的值,如果有右儿子的话,它的右儿子的值一定大于它本身的值。
二叉查找树的操作一般有插入、删除和查找,这几个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为O(logn),插入和查找操作很简单,删除操作会复杂一点,除此之外,因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是一个有序序列,我就额外加上了一个中序遍历操作。
二叉树有三种遍历方式:前序遍历(pre-order), 中序遍历(in-order),后序遍历 (post-order)。要牢记的是所谓的“前中后”指的是:当前结点是在两个子结点之前、之间、之后进行处理。
二叉查找树缺陷
如果key插入类似于随机模型,二叉查找树简洁的实现就能够提供快速的search和insert,以及rank、select、delete和范围查找等。但现实中,worst-case不是不可能发生,例如客户端完全顺序或逆序插入key。这时算法的性能将退化为N,变成线性查找,所以这种可能性也是我们寻找更好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原因。
二叉查找树的应用不是很多,因为它最坏的时候跟线性表差不多,大部分会应用到它的升级版,平衡二叉树和红黑树,这两棵树都能把时间复杂度稳定在O(logn)左右。虽然不会用到,但是二叉查找树是一定要学好的,毕竟它是平衡二叉树和红黑树的基础。
接下来一步一步写一个二叉查找树。
从树开始介绍:
- 树的介绍
1. 树的定义
树是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n(n>=1)个有限节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
把它叫做“树”是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棵倒挂的树,也就是说它是根朝上,而叶朝下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01) 每个节点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
(02) 没有父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
(03) 每一个非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04) 除了根节点外,每个子节点可以分为多个不相交的子树。
2. 树的基本术语
若一个结点有子树,那么该结点称为子树根的"双亲",子树的根是该结点的"孩子"。有相同双亲的结点互为"兄弟"。一个结点的所有子树上的任何结点都是该结点的后裔。从根结点到某个结点的路径上的所有结点都是该结点的祖先。
结点的度:结点拥有的子树的数目。
叶子:度为零的结点。
分支结点:度不为零的结点。
树的度:树中结点的最大的度。
层次:根结点的层次为1,其余结点的层次等于该结点的双亲结点的层次加1。
树的高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
无序树:如果树中结点的各子树之间的次序是不重要的,可以交换位置。
有序树:如果树中结点的各子树之间的次序是重要的, 不可以交换位置。
森林:0个或多个不相交的树组成。对森林加上一个根,森林即成为树;删去根,树即成为森林。
-
二叉树的介绍
1. 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它有五种基本形态:二叉树可以是空集;根可以有空的左子树或右子树;或者左、右子树皆为空。
-
二叉查找树简介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又被称为二叉搜索树。结合二分查找的高效和链表结构的灵活性。
它是特殊的二叉树:对于二叉树,假设x为二叉树中的任意一个结点,x节点包含关键字key,节点x的key值记为key[x]。如果y是x的左子树中的一个结点,则key[y] <= key[x];如果y是x的右子树的一个结点,则key[y] >= key[x]。那么,这棵树就是二叉查找树。如下图所示:
在二叉查找树中:
(01) 若任意节点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02) 任意节点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03)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查找树。
(04)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no duplicate nodes)。
- 插入
根据二叉查找树的性质,插入一个节点的时候,如果根节点为空,就此节点作为根节点,如果根节点不为空,就要先和根节点比较,如果比根节点的值小,就插入到根节点的左子树中,如果比根节点的值大就插入到根节点的右子树中,如此递归下去,找到插入的位置。重复节点的插入用值域中的freq标记。如图2是一个插入的过程。
插入序列:6 7 2 1 3 4
上图:一个序列的插入过程
二叉查找树的时间复杂度要看这棵树的形态,如果比较接近一一棵完全二叉树,那么时间复杂度在O(logn)左右,如果遇到如图3这样的二叉树的话,那么时间复杂度就会恢复到线性的O(n)了。
平衡二叉树会很好的解决如图3这种情况。
//插入 template<class T> void BST<T>::insertpri(TreeNode<T>* &node,T x) { if(node==NULL)//如果节点为空,就在此节点处加入x信息 { node=new TreeNode<T>(); node->data=http://www.mamicode.com/x; return; } if(node->data>x)//如果x小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左子树中插入x { insertpri(node->lson,x); } else if(node->data<x)//如果x大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右子树中插入x { insertpri(node->rson,x); } else ++(node->freq);//如果相等,就把频率加1 } //插入接口 template<class T> void BST<T>::insert(T x) { insertpri(root,x); }
- 查找
查找的功能和插入差不多一样,按照插入那样的方式递归下去,如果找到了,就返回这个节点的地址,如果没有找到,就返回NULL。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和插入过程非常相似,因为插入过程其实就是先进行查找,然后在无法找到时停止查找的那个位置执行插入。
//查找 template<class T> TreeNode<T>* BST<T>::findpri(TreeNode<T>* node,T x) { if(node==NULL)//如果节点为空说明没找到,返回NULL { return NULL; } if(node->data>x)//如果x小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左子树中查找x { return findpri(node->lson,x); } else if(node->data<x)//如果x大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左子树中查找x { return findpri(node->rson,x); } else return node;//如果相等,就找到了此节点 } //查找接口 template<class T> TreeNode<T>* BST<T>::find(T x) { return findpri(root,x); }
- 删除
对于树来说,删除是最复杂的,主要考虑两种情况。
<1>单孩子的情况
这个比较简单,如果删除的节点有左孩子那就把左孩子顶上去,如果有右孩子就把右孩子顶上去,然后打完收工。
<2>左右都有孩子的情况。
首先可以这么想象,如果我们要删除一个数组的元素,那么我们在删除后会将其后面的一个元素顶到被删除的位置,如图
那么二叉树操作同样也是一样,我们根据”中序遍历“找到要删除结点的后一个结点,然后顶上去就行了,原理跟"数组”一样一样的。
同样这里也有一个注意的地方,在Add操作时,我们将重复元素的值追加到了“附加域”,那么在删除的时候,就可以先判断是
不是要“-1”操作而不是真正的删除节点,其实这里也就是“懒删除”,很有意思。
如果删除的次数不是很多的话,有一种删除的方法会比较快一点,名字叫懒惰删除法:当一个元素要被删除时,它仍留在树中,只是多了一个删除的标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删除那一步的时间开销就可以避免了,如果重新插入删除的节点的话,插入时也避免了分配空间的时间开销。缺点是树的深度会增加,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会增加,插入的时间可能会增加。
//删除 template<class T> void BST<T>::Deletepri(TreeNode<T>* &node,T x) { if(node==NULL) return ;//没有找到值是x的节点 if(x < node->data) Deletepri(node->lson,x);//如果x小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左子树中删除x else if(x > node->data) Deletepri(node->rson,x);//如果x大于节点的值,就继续在节点的右子树中删除x else//如果相等,此节点就是要删除的节点 { if(node->lson&&node->rson)//此节点有两个儿子 { TreeNode<T>* temp=node->rson;//temp指向节点的右儿子 while(temp->lson!=NULL) temp=temp->lson;//找到右子树中值最小的节点 //把右子树中最小节点的值赋值给本节点 node->data=http://www.mamicode.com/temp->data; node->freq=temp->freq; Deletepri(node->rson,temp->data);//删除右子树中最小值的节点 } else//此节点有1个或0个儿子 { TreeNode<T>* temp=node; if(node->lson==NULL)//有右儿子或者没有儿子 node=node->rson; else if(node->rson==NULL)//有左儿子 node=node->lson; delete(temp); } } return; } //删除接口 template<class T> void BST<T>::Delete(T x) { Deletepri(root,x); }
- 遍历
遍历即将树的所有结点访问且仅访问一次。按照根节点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中序遍历: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后序遍历: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例如:求下面树的三种遍历
前序遍历:abdefgc
中序遍历:debgfac
后序遍历:edgfbca
/*以前序遍历为例采用递归的方法实现 * 前序遍历"二叉树" */ template <class T> void BSTree<T>::preOrder(BSTNode<T>* tree) const { if(tree != NULL) { cout<< tree->key << " " ; preOrder(tree->left); preOrder(tree->right); } } template <class T> void BSTree<T>::preOrder() { preOrder(mRoot); }
参考链接: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576328.html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576373.html
http://www.cnblogs.com/huangxincheng/archive/2012/07/21/2602375.html
http://www.cppblog.com/cxiaojia/archive/2016/02/27/186752.html
http://www.cppblog.com/cxiaojia/archive/2011/11/16/rumen.html
数据结构学习系列之二叉查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