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重磅发布|首份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2016)

重磅发布|首份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2016)

前言

 

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召开。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大会首次设立“互联网+智慧医疗 ”分论坛,国家卫计委主要领导与国内外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大会召开之际,腾讯研究院、动脉网·蛋壳研究院联合发布《 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首次对我国互联网医院进行全景式扫描。报告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是医疗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是从网络化医院到智慧医院的一次重要跃迁。

 

在解决一些世界性难题上,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颠覆性技术哪个更为重要?尽管颠覆性技术会给我们带来面貌一新的变化,但也很容易引发利益冲突,进退维谷。在很多时候,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更有价值。2016年,互联网医院的呈现爆发式增长,正表明互联网医院开始成形为一种解决13亿中国人看病难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为什么2016年互联网医院脱颖而出?互联网医院建设处于何种阶段?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路径是什么?如何实现互联网医院可持续成长?该报告沿着“互联网+医疗”进化的脉络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2016年互联网医院爆发

 

1、规模:36家开工建设,25家已落地运营

据公开信息统计 ,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相信进入2017年,将有更多的互联网医院正式落地提供服务。

 

由于互联网医院还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本报告同时将名称为云医院、网络医院全部纳入统计。

 

技术分享

注:规模统计以新闻搜索为主,并通过关键词设置与新闻对比来最大程度上保障搜索范围,但并不排除仍存在少量遗漏。

 

2、建设:2016年集中开工31家

自2014年广东省网络医院、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等一批先遣部队落地之后,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入高峰,有31家集中在2016年开工。

 

技术分享

 

3、多方合作发起成为主流模式

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主体来看,以微医、阿里健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作为联合发起方成为主流模式,在36家互联网医院中占据半壁江山以上。以东软熙康、智业互联为代表的IT服务商参与建设13家。 

 

技术分享

 

二、互联网医院成熟度评价

 

1、互联网医院成熟度指标

虽然2016年互联网医院集中建设,但是各家发展的成熟度还参差不齐。我们根据当前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实践重点,提取五大成熟度指标,对已落地运营的25家互联医院的服务成熟度进行一次初步盘点。

 

5项指标分别为医疗服务、医疗资质、连接广度、连接深度、连接维度,分别设置不打星、半颗星、一颗星相加得到总分,依总分评定成熟度。

 

技术分享

 

2、总排名结果

25家互联网医院,四颗星以上分别是乌镇互联网医院、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甘肃互联网医院、广西互联网医院。宁波云医院、39互联网医院、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进入到3颗半星。

 

在连接广度与医疗服务上,这五家互联网医院均已经向区域甚至是跨区域的全国进行连接,并能够提供线上线下闭环的医疗服务内容,乌镇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全国医生资源连接平台。宁波云医院目前实现市内区域单位的医院连接。

 

在连接深度上,乌镇互联网医院、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甘肃互联网医院、广西互联网医院开始从在线诊疗服务向提供电子病历间的数据连通、数据共享等服务进化。

 

在连接维度上,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开始实践医药险的打通。

 

在医疗资质上,均能够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用于所服务患者的线下快速接诊服务。

 

该成熟度评价仅反应当前各互联网医院主要实践情况,未来随着互联网医院模式的 不断完善,成熟度指标与各互联网医院评价也将随之更新迭代。

 

技术分享

 

3、互联网医院三大梯队 

现25家互联网医院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对应不同的阶段:医院信息化、网络医院、互联网医院。

 

技术分享

 

(1)乌镇互联网医院及其区域落地互联网医院

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情况来看,目前以微医作为主要运营方之一,以乌镇互联网医院为中心节点,各区域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在整体运营模式上,基本上实现了互联网医院服务形态的雏形。

 

(2)13家进入网络化阶段,落地为网络医院或者线上院区

该阶段的互联网医院一般以医院为主导,以单体或者医联体为建设核心,向下垂直做基层的延伸。医院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形成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被通俗的称为线上院区,代表医院是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同时也出现了以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为代表的由互联网、IT服务商与医疗机构共建的网络医院平台。

 

(3)六家处于提供便捷就医流程的医院信息化阶段

一般由医院主导建设,提供的在线服务集中于就医流程优化的便捷服务或者远程会诊服务,增强了医院院内或者是医联体体内的就医体验。提供线上服务的医生来自于医院自有医生。虽然名称上也以互联网医院冠名,但是从功能上来看,实际上仍处于医院信息化阶段。

 

三、互联网医院爆发的原因

 

原因一:行业发展到了新阶段

(1)网络轻问诊的创业窗口期即将关闭

轻问诊在商业模式上一直找不到较合理的变现模式,咨询付费规模小、增值服务等其它收费模式转化率低,完整的商业闭环难以形成,平台无法单纯依靠线上模式来支撑长期发展,亟需找到一种新的延展模式。

 

(2)建立完整商业闭环需要以线下实体为起点

在现有政策体系下,轻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是极其有限的,且网上咨询、医患互动、挂号、转诊都是医疗周边行为,诊断、开药、检查和手术等实质诊疗行为仍需要回到线下医院。深入诊疗环节、打通线上线下形成商业闭环势在必然。且医药电商、保险、健康大数据等业务形态的延展都依赖诊疗环节的打通。

 

原因二:国家政策迅速明朗

(1)宏观政策推进“互联网+医疗”,地方政策关键环节破冰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进落实,关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导向也趋于明朗。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医疗健康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即“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进入2016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推进继续加码。在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国家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了基础医疗服务的重要性,提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在此基础上,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有关健康医疗产业的纲要提高至国家层级的战略。

 

2015年12月,浙江桐乡市政府批复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并推出乌镇互联网医院网站平台和乌镇医院线APP,面向全国提供以复诊为核心的在线诊疗服务。该医院获得了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药监总局和浙江省政府及省卫生、药监部门的支持。

 

试点效应显现同时,地方医保政策也在向互联网医院倾斜。2016年8月15日,贵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关于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远程医疗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参保人员就医需求,经研究决定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四川省发改委联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也发布了《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打破互联网医疗的项目价格、医保结算、收费标准等问题。

 

原因三:市场需求强力推动

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医院集中于东部沿海、特别是北上广。据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东部三甲医院占46%,西部占23%;优质医疗资源还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首诊”接受度较低。

 

小病进大医院”成了常态,原本定位于“收治急危病症、疑难杂症和人才培养”的大医院却大小疾病通吃,这对于数量占比本身不高的大医院而言供需矛盾越发紧张,而普通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

 

在“虹吸效应”下以三级医院为核心的格局短时间很难改变。据统计显示, 占医院数量66%的一级及以下医院只承担了不足20%的门诊量和13%的住院量,病床使用率也低。而占比最少的三级医院却呈现出越加饱和的态势。而且三级医院诊疗人数持续扩张,增长幅度始终高于其他医院10%左右。未来优质医疗机构和非核心医疗机构供需不均衡的局面还会持续加剧。

 

技术分享

数据来源: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互联网医疗受到了用户欢迎。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已经占网民的22.1%。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

 

四、互联网医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是医疗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是从网络化医院到智慧医院的一次重要跃迁。

 

互联网+医疗的融合方式如何探寻?我们认为,就是要形成连接一切能力与医疗服务整合能力。诊疗服务供应、医疗资源配置和医药险全要素环节配置,正是互联网医院实现回归医疗本质的三个维度。

 

技术分享

 

(1)诊疗服务供应

诊疗服务进化要点:在线工具性辅助——在线诊断——匹配并供应线下诊疗服务——精准诊断+主动健康管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本质不仅仅是线上医疗服务就能够解决,必须能够与线下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术、会诊等实现无缝对接。因此,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进化阶段,考量的不仅仅是线上服务的深度与效率,还要考量如何与线下医疗服务内容实现无缝对接,以在线平台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点,高效、精准的匹配并可持续供应线下诊疗服务(医学影像、手术、线下会诊等)。

 

未来,随着医疗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可进行前置预防,提供主动的健康管理,甚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实现医疗诊断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2)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要点:扩大医生资源连接——提升基层医生质量——激活医疗大数据资源

即使进行再多的精准化匹配优化,如果没有充足的医生资源,始终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如何连接并大范围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如何激活基层医疗资源,解决基层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是互联网医院需要具备完整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实现互联网+助力解决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缓解医患矛盾的美好愿景。

 

“互联网+”除了对存量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之外,更有价值的未来是将医疗大数据资源盘活,使数据成为新医疗资源,释放对于精准医疗和主动健康管理的决策价值。

 

(3)医+药+险全流程配置

医疗不仅仅是患者与医院、患者与医生之间发生诊疗活动关系,完整的医疗活动还包括药品、保险支付环节,每一次医疗活动的背后均是这几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互联网+医疗”不仅仅是对于医疗资源配置供应,还要朝向医药险全价值链的打通,创新药品配送、用药管理、医保对接、开发商保产品,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医疗控费机制,实现“可控医疗“目标。

 

五、创新技术的艰难探索与新道路的诞生

 

第一条道路的探索

以互联网公司驱动的这条路径,典型代表是早期的春雨、好大夫与挂号网。他们以提供网络预约挂号、院外候诊、诊间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便捷就医网络服务,或者以提供在线咨询问诊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

 

由于没有医疗机构资质,这些企业仅能够提供咨询、预约挂号等医疗非核心服务,无法实现医疗服务闭环,这也导致企业难以盈利,纷纷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

 

第二条道路的困境

除了互联网企业天然的寻求驱动“互联网+医疗”路径之外,医院也逐步开启医院信息化到网络医院、线上院区的升级之路。

 

医院在横向拓展价值链(医险药)和纵向跨区域连接(连接更多层级,特别是跨区域医疗机构)上整体乏力,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顽疾,同样亟待探索融合升级路径。

 

第三条道路的实践 

鉴于前述两条道路各自独立竞争性强在实践中难以融合,新道路换了一种思维,着眼于合作,旨在实现“互联网+医疗”的“+”两端的充分融合,解决互联网医疗企业无法提供医疗服务与医院无法拓展连接两大问题。

 

互联网医院正在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态,互联网医院能够实现三方共赢,为医院系统、患者和政府监管带来巨大价值。

 

首先,互联网医院拥有线下依托或自建的实体医疗机构,能够具备全科医生建设的基础。在医院端,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层医生的技能,提升基层首诊能力。另外,通过在线协作沟通平台,可以组建跨区域的专家与基层医生协作活动,向基层医生、基层医疗机构输出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其次,实现医疗大数据共享,推动分级诊疗发展。互联网医院为此建设了数据系统,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远程诊疗系统、处方审核与药品配送系统、支付与结算系统(含保险)等在线系统功能。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间的数据连通、数据共享,实现国家对医疗服务运行状况的整体感知,辅助医疗改革优化决策。

 

最后,通过互联网医院,不仅可将优质资源分享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用户可以便捷就医,降低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分享到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和偏远地区,辅助解决不发达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技术分享

 

六、可持续创造价值的“3+3”理论

 

互联网医院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要素能力,才能够具备持续服务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研究团队根据“互联网+医疗”的进化理论,以及互联网医院的一线实践观察,总结出“3+3”理论可以提供解答:即要具备三个前置条件,实现三个运营闭环,互联网医院才能持续创造价值。

 

借助于这个视角,我们全面审视互联网医疗环境,可以发现互联网医院依然并非一帆风顺,未来还有许多需要破冰的地方。

 

1、前置条件

条件一:资质 

互联网医院必须具备前置医疗资质条件,无此,一切无从谈起。互联网医院要涉及医疗活动,必须要按照政策规定申请独立的医疗机构牌照,否则医生无法实现多点执业,医院无法实现收费。而这个前置条件,又给互联网医院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运营素质,要具备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条件二:技术

随着互联网医院平台可连接资源的增长,基于平台所实现的远程视频诊疗、在线精准医疗匹配等业务将出现大流量特征,互联网医院必须能够支持上亿医患用户同时在线开展相关诊疗活动的大规模并发处理。互联网医院需要具备支持大流量高并发的技术储备与应用实践能力,保障在线运营支撑的可靠性、稳定性。

 

条件三:安全

医疗涉及生命健康与个人隐私问题,质量与安全是实现“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前提保障。

 

由于涉及到了核心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是否具备有专业充足的医药管理人才和具备资质的专业医生,线上线下诊疗活动是否具备科学合理的流程规范,保障医疗安全,都是互联网医院未来要面临的考核难关。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为医疗服务所提供技术支撑,需要将信息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建设议题上。如何防范医疗数据泄露风险,需要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预警机制全面着手,提高安全监管能力。

 

2、运营关键

关键一:服务链闭环

其原因可归结为三个需求。第一是法理需求。互联网医疗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必须具备医疗资质,并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必要的场地、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第二,医疗需求。医疗服务包含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多项内容,有些医疗服务如首诊、检查、手术必须在线下才能完成。第三,患者需求。线上线下割裂的医疗服务与患者追求便捷、高效、低价的需求不符,很难获得用户欢迎。

 

关键二:业务链闭环

医院、医生、患者、政府、药企、保险共同构成了医疗六大资源要素。虽然资源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但是需要正视的是一次完整的医疗活动背后是这几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可分割的完整链条。在互联网医院在进行基础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闭环的基础上,未来的另一大竞争关键点还要包括是否能够打通医药险全业务链闭环。

 

关键三:价值链闭环

互联网医院必须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以实现大量、高效、精准的连接和匹配。互联网医院的复诊、会诊和转诊服务,都有赖于医疗健康信息,尤其是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大数据互联互通。

 

七、互联网医院三大趋势

 

趋势一:云端分级诊疗服务平台

由政府牵头,在一定区域内,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以大医院为依托、以专职医生或者医生的专职时间为保障、以基层医疗及家庭为触角的云医疗生态圈。

 

患者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随时掌握自己的病情,平台上各医疗机构的信息都将汇集在一起方便各院实时了解,患者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医生最深入的实际服务。云平台的功能性更强,病人与这个平台是有粘性的,针对复诊患者,病人的数据都存在于平台之上便于随时掌握与了解,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进行追踪与回访。

 

趋势二: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医院深入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实现信息、服务和数据连接后,在完成医险药的打通之后,从解决低频医疗服务需求向健康服务需求的转变,在结构化大数据基础之上,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趋势三:医生自由执业的服务平台

医院、医生、患者和数据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赋予医生在患者授权后医疗信息随取随用的方便,无论在什么场所,都可以方便查找患者的基本疾病信息、诊断、症状等,为医生从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的跨域,赋予医生更大自由。

 

虽然互联网医院要实现对于现有医疗体系价值提升的变革,仍有很多因素需要破冰。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被寄予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疗服务优化美好愿景的新服务业态,无论是医院、互联网服务商,还是政府侧,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互联网与医疗之间的融合点,互联网医院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价值的释放值得持续关注。 

重磅发布|首份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