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丽荣葵花——从吴忠走向全国

丽荣葵花——从吴忠走向全国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丽荣葵花”——从吴忠走向全国

杨森翔

有朋自北京来,告诉一个消息,说从吴忠走出去的王丽荣和她的“葵花”火了:她不但在北京琉璃厂和宋庄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澄心轩”、“向阳花斋”,而且连续多年参加各种展览,获得多项大奖,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方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作品被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是拍卖会上的热拍作品,其中一幅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到了34.5万元!

确实,打开网络一看,关于“丽荣葵花”的信息铺天盖地。当然,最吸引眼球的是王丽荣的简介:

王丽荣,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就读于宁夏大学花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班、霍春阳传统绘画工作室,霍春阳入室弟子.天津美院霍春阳研究生,出版有《王丽荣中国画作品集》《王丽荣花鸟画作品集》,荣宝斋出《向日葵画范》,天津杨柳青出《彩墨向日葵技法》,《鸟雀画法》金盾出版社出《怎样画向日葵.》光盘上下集,《彩墨向日葵画法1-2集》《怎样画梅花》《怎样画兰花》《怎样画菊花》《怎样画墨竹》《怎样画向日葵》《怎样画小鸟》《怎样画双沟竹》……

看完这个简介,不由得就想起了电影《南征北战》中的一句台词:“又进步了”!

与王丽荣相识10多年。我相信,她的“进步”(其实是“飞跃”),与她的两次大学学习有关。丽荣6岁学画,18岁出道。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无缘进入艺术院校深造。那时候,她靠自学,先画老虎,再画山水,又画墨竹……,其实是在黑暗中进行摸索。不满足现状的她,一直对大学和“文人画”充满憧憬。2005年左右,她克服种种困难,进入宁夏大学花鸟班进修。这一次短暂的大学生活,打开了她的眼界和心胸,不但使她的创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促使她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到北京的高等学府找名师学画!此念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当时,丽荣已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她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这其中的困难,只有过来人才体会得到。到了北京,“北漂”们所遇到的困难——住地下室、铁皮房、吃咸菜……;冬天冷,夏天热……——她一个没少的都遇到了!但,这一切,不但没能动摇她追梦的决心,却反证了她的毅力和与众不同。她的导师——著名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同时承担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等高校和重点艺术机构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霍春阳,这样评价道: 王丽荣,“负岌来京研习绘事,……是女子中的一位豪杰女才,然其钟情于绘画,致学于画道几十余载,不与世俗粉腻为伍,此为吾所赏也。”

      能得到导师的赏识,是王丽荣的幸运,也是她此生“绘事”的重要转折。

霍春阳是当代中国画坛最具代表性的写意花鸟画家。他极为倾慕文人画的美学境界,始终坚持传统的进取路线和艺事作风,对中国绘画艺术精神有深刻的领悟。他的写意花鸟,格局简约精巧,气象淡远雅逸,一派简淡冲和、虚静空灵之美。霍春阳贴近文脉,讲究法度,在笔墨语汇方面用功执着、沉潜深入,以至手法纯朴、笔精墨妙,堪称当代有大得者。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和哺育着王丽荣。

霍春阳特别注重人格精神的培养。他曾说过:中华文明自先秦至汉唐,为后世树立了太多的文化丰碑和千古绝唱。中庸思想、仁恕之道乃至侠者风神造就了汉唐时代奋发向上、以身许国的高贵气质,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笃定了多少志士仁人内修独善其身、外用兼善天下的人格典范,遂能千古以还英雄不死、仁者永存。对此,瞻之弥高、唯恐不诚,不诚即是不孝。

王丽荣便身体力行,在“绘事”之余,如饥似渴地阅读先贤经典,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以养“浩然之气”。她喜欢这样的句子:“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多一分丘壑,多一分丘壑,则少一分鄙陋。”她甚至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在艺术上,霍春阳特别重视“境界”的渲染和创造。他说:“当代花鸟画最大的问题不是图式,而是境界与精神”,中国画不在物象的表面作文章”。这一点,也深刻地影响和哺育着王丽荣。她不但在梅兰竹菊的写意中追求淡远、空旷、典雅的“荒寒之境”,而且在她的葵花的创作中,也是“得意忘形”,意即:追求葵花的境界、精神、意趣,而不过多考虑葵花的外在形似。她说:“求形似,那是不深入,表面化,或只见物、不见人,只画物不画‘我’的肤浅做法。我画葵花,对‘形’看得并不重要,我更重视的是以以什么样的情趣与状态来对待它,也就是说,我重视的是气息和神韵。”所以,我们看到,王丽荣的葵花,不管是巨制,还是小品,每一幅画中,追求的并非是描摹物象的精确、生物的珍奇,而是抒写心灵,都有“我”即人格精神的存在。与梅兰竹菊、蕉荷牡丹等植物有所不同,葵花并不高贵,也不孤傲,相反,倒是非常的普通和“大众”。但她有一个其他花种都不具备的品质——“向阳”,因此也称向阳花。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历来的人们赋予了相对固定的精神气质——平凡而忠贞。 有诗为证: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

“天然嫩相烁秋明,淡染鹅裳结束轻。醉蕊强传金盏侧,赤心长向火轮倾。”——宋·董嗣杲

“池上朝来玉露零,檀心先向日边倾。”——宋 ·韩维

“绛萼累累承晓露,含英蕴质并朱云。庙廊忠梗谁堪比,能展丹心向日倾。”——宋·金朋

“植物虽微性有常,人心翻覆至难量。李陵卫律阴山死,不似葵花识太阳。” ——宋·刘克庄

“一入长门只淡妆,秋衣犹是旧宫黄。到头不信君恩断,日日倾心向太阳。”—— 宋 · 释文珦

……

王丽荣正是抓住葵花的这个基本特征,不停地在她的画作中反复表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或者说是“平凡中的伟大”。

在“创新”与“继承”这个问题上,导师霍春阳对王丽荣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人曾以“创新”为由,要求她改变题材,改变“过熟的艺术面貌”。王丽荣举出霍春阳的话回答道:中国画没有创新问题,只有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的问题;继承传统是精神领域的事。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以其文化精神为根本。一个国家及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其艺术精神的基础,它是超越时空的,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说传统本身是一个博大的世界,经久弥远,是精神世界永恒的自由王国,把传统只看成是过去,即会将传统视为死物、僵物。继承传统需要诚心诚意,不造作,朴实无华,因为它会给我们留有精神自由的最宽泛空间,能达到这样一个精神上的自由世界,是我们本应抱有的终极目的,不存在再‘走出去’的概念。很多人难以到达这一境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想或无从进入的结果。视传统为束缚,实则是画地为牢,自己束缚自己。传统是财富绝不是累赘。艺术是求得心灵的自在,无需争比,争比只能使人心性浮躁,创新的诱惑也会造成意识上的深度迷惘,心也不会沉静。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以博大自尊为底蕴的中和境界,大中至和、至高无上,就此意义而论,国画艺术的发展不存在创新问题,只争取在继承的深度和广度上再诚恳一些罢了。……

由于王丽荣的坚持和努力,她不但在人才荟萃的北京立住了脚跟,而且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基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葵花远近闻名,频频在各种展览和拍卖会上亮相,并获得大奖。京华著名艺术大家也纷纷赞赏和肯定她的成绩:

他的导师霍春阳说:“王丽荣成绩斐然,画技不断提升,挥笔落墨大胆有力,成其缶翁,石涛,八大之笔韵,尤其向日葵风采神明,版纳制作意蕴深远,‘精气神’‘形与色’郁勃缤纷。继续努力,再博成绩”;

泰斗画家范曾先生看了王丽荣的葵花作品后评价说:“王丽荣的作品色彩明快,用笔用墨大气爽朗,不像出自一个女孩之手,并且个性鲜明,吾认为是女子中的娇娇者,值得鼓励和赞赏。”并欣然为她的画室题写匾额“向阳花斋”;

著名书法家米南阳观看了王丽荣的向日葵后,也挥毫为其题写“丽荣葵花”匾额,并撰写“葵花向太阳,妙手王丽荣”的对联以赠;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雷振明观看了王丽荣的向日葵后赞赏说:“王丽荣的作品功底扎实,笔墨酣畅,雅俗共赏,向日葵画的很生动传神,风格独特,有自己的东西,了不起,是一个新生的产物。将来一定会大有所成!”并题写“向阳轩”匾额以赠;

著名画家史国良(释慧禅)说:“王丽荣作品很有自己的个性,用笔大气,能在艰苦中不断奋进,谦虚好学,尤其向日葵很有时代的个性,单纯而老辣,是个画画的好苗子。”

著名画家郭石夫说:“王丽荣不愧是名师指路,向日葵自成一体,风格独特,年龄尚轻成绩如此斐然,亦是一个才女子,将来一定能走出来。”

著名画家程大利说:“王丽荣能有现在的成绩是与她大量的写生和探索离不开的,书稿成捆,但是他从不满足现有的艺术成就,发掘绘画之外的‘心灵闪光’,也就是精神的超越,谦虚向长辈请教,她相信探索应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她在西双版纳一待就是半年之久,我乐于为她说这些话。”

……

我们也在远离北京的地方,祝愿从吴忠走出去的“丽荣葵花”更加灿烂地开放!

2016.12.21(冬至).吴忠

丽荣葵花——从吴忠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