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Lua 表取长度
Lua 表取长度
稀疏数组的长度返回的不对,不知道算不算是个 bug?(在 Lua5.2.2 中测试的)
如果一个表容量一半的元素,用 ‘#‘ 取长度取的不对。但是对于小于容量一半的情况,表现的是对的。
根据 Lua 的代码实现,‘#’号取表长度时取得是表中第一个空元素前的那个位置。
原文是(luaH_getn 注释) :
Try to find a boundary in table `t‘. A `boundary‘ is an integer index such that t[i] is non-nil and t[i+1] is nil (and 0 if t[1] is nil).
看下例子:
a = {} for i = 1, 2 do a[i] = i*3 end a[4] = 811
用 #a 取得的结果是 4,而根据上面的描述应该取回 2。
再如:
for i = 1, 4 do a[i] = i*3 end a[8] = 811
用 #a 取得的结果是 8,而根据上面的描述应该取回 4。
在老一点的版本里可以用 table.maxn 取最大下标,新版本里这个接口被废除了。
简单的分析下原因,当表中的元素很少而下标的跨度很大时,也就是对于很稀疏的数组,存储的时候存在表的哈希部分。但当数组不是那么稀疏的时候,就存在了数组部分,就是按下标从 1 递增而来。这也是对空间使用的一种优化。
看下取长度的实现(只截取对分析有用的部分)
unsigned int j = t->sizearray; if (j > 0 && ttisnil(&t->array[j - 1])) { // some codes } /* else must find a boundary in hash part */ else if (isdummy(t->node)) /* hash part is empty? */ return j; /* that is easy... */ //some other codes
注意 if 里后面的那个表最后的一个元素判空操作,此时对于上面的两段代码 a[4] 或 a[8],刚好它们位于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所以不是空,if 里面不执行。由于这里的表没有哈希部分,所以,到 else if 里直接返回表长,也就是上面看到的 4 或 8。
不过,实际中,对于稀疏数组不要用 ‘#‘ 取长度,因为这个操作没有什么意义。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及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发布,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投诉/举报 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