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懒蚂蚁效应:成功的秘诀在于懒于杂物,勤于思考
懒蚂蚁效应:成功的秘诀在于懒于杂物,勤于思考
概念: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一群黑蚂蚁进行了研究。他们把蚂蚁分为三个小组,每组30只,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工作,寻找、搬运食物,但是却有少部分蚂蚁好像整天无所事事一样地东张西望。
研究人员在这群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把这群蚂蚁称为:懒蚂蚁,然后,断绝了整个蚁群的食物来源。有趣的是,这时候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懒蚂蚁”们却挺身而出,带领蚂蚁们向他们侦查到的其它食物转移。
原来,这些“懒蚂蚁”们看似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但他们其实是在侦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当整个组织遇到食物危机时,他们立刻就能扮演重要的作用,带领大家度过危机。
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勤于动脑。
对应到企业管理中,我们在“用人”的时候,也要懂得善用“懒人”。我的前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比尔·盖茨经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我通常会分配懒惰的人去做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他的懒惰会促使他去寻找简单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会一拍大腿,太好了,今天终于给自己的“懒”找到理论依据了。我简直就是那只最懒的蚂蚁啊!放眼天下,谁敢和我比懒啊!
对“懒蚂蚁效应”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是因为“懒于杂物”,所以“勤于动脑”,越懒越聪明。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勤于动脑”,所以无暇顾及其他,才会“懒于杂物”,不能颠倒因果。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衣柜里,有十几件一模一样的灰色T-Shirt。很多人感慨,说就是因为他懒,甚至懒到连衣服都懒得换,所以成功了。其实相反,是因为他勤奋,勤于思考,甚至勤到连每天穿什么衣服这件事,都没时间想,所以才会成功。
同样的道理,很多成功人士的桌上很乱,不是因为“懒得收拾”,而是因为“勤奋得没时间收拾”。
运用:如何运用懒蚂蚁效应
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幅、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不能仅仅强调“务实”,或者不能把“勤奋做事”等同于“务实”。我非常喜欢雷军讲过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具体来说,我们要着重培养几个领域的懒蚂蚁。
第一,战略领域。
两干年前,中国人就把“懒蚂蚁效应”用在管理国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这些门客,或者说幕僚、谋士、军师,在今天来看,就是战略顾问。比如著名的孟尝君,得到以懒出名的门客、“战略顾问”冯谩的帮助,最终“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
对应到在公司里,战略规划部门、市场分析部门、客户研究部门,都是看似很不务实的“懒蚂蚁”,但会在关键时候,给你很大的帮助。
第二,研发领域。
微软在全球有四个研究院,里面都是一些真正的科学家,比如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等。我如果去的话,估计就只能扫扫地了。他们研究的都是“一颗小石子落在水面上,波纹会怎么扩散”这样的问题,很不务实。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研究,最终不断转化到产品中,产生巨大的价值。
华为有个2012实验室,专门研究黑科技,比如手机芯片。大家不知道这群懒蚂蚁在干什么,有什么用,直到智能手机大战来临,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扛起大旗,为华为创造了巨大成功。
小结:认识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是指,企业里通常有一群人,懒于杂务,但勤于动脑。要善用这群人,他们在关键时刻,会发挥重要价值,比如战略领域,研发领域。记住,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老卢微商课堂,本文标题:《懒蚂蚁效应:成功的秘诀在于懒于杂物,勤于思考》
懒蚂蚁效应:成功的秘诀在于懒于杂物,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