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cocos2dx]2.2到3.1(3.0)升级帮助
[cocos2dx]2.2到3.1(3.0)升级帮助
摘要: cocos2dx 是一款优秀的多平台,专为2D游戏设计的引擎. 在活跃的开源社区的推进下, 越发稳定和强大. 2.x -> 3.x的更新幅度很大, 性能的提升和功能的丰富也非常明显. 但在享受进步的同时,也要承受迁徙之苦. 本文主要是总结自己迁徙的经历, 以防大家走弯路.
- 博客: http://www.cnblogs.com/jhzhu
- 邮箱: jhzhuustc@gmail.com
- 作者: 知明所以
- 时间: 2014-06-22
- 基础准备
- 进入正题
- 语法更新
- obj-c式命名 ==> c++命名空间式命名
- include文件变更
- std::function作为监听函数
- 功能更新
- 中间层UILayer的去除
- 键盘响应方式变更
- Armature的陷阱
- 更加优雅的anchorPoint
- Sprite的默认GLProgram
- stl::vector的不稳定排序导致的层级问题
- umeng等第三方库的更新
- 语法更新
基础准备
- 我一直把VS当作主开发环境, eclipse和xcode作为特定机型的调试环境. 所以, 偷个懒, 假设你也在用VS开发. 另外两个平台也也都有正则表达式替换功能, 大同小异.
- 在这里, 假设你已经搭好了3.x的VS开发环境, 能正常运行
HelloWorld
演示. - 假设你有一定的正则表达式基础. 如果没有的话, 可参考这篇速成教程: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
进入正题
cocos2dx 3.1的简要feature更新介绍可参考这里, 详细的changelog
可参考这里.在升级之前, 建议扫一遍changelog
( 否则都不知道要做啥…).
接下来, 进入正题啦:
语法更新
本文将有非常多字符串替换的步骤, 都在vs2012中进行. vs2012中字符串替换窗口如下:
本文将上图代表的替换表示为:( 以后将不特殊说明 )
//regex-replace\bUIImageView\b ==> ui::ImageView
obj-c式命名 ==> c++命名空间式命名
以下是常见的替换:
//regex-replace//Widget:\bUIWidget\b ==> ui::Widget\bUIImageView\b ==> ui::ImageView\bUIButton\b ==> ui::Button... \bUILayout\b ==> ui::Layout\bUILabel\b ==> ui::Text\bUILayer\b ==> Layer\bCCObject\b ==> Ref...\baddTouchEventListener\s*\(\s*(.+)\s*,\s*toucheventselector\s*\((.*)\)\s*\) ==> addTouchEventListener( CC_CALLBACK_2( $2, $1 ))\bTouchEventType\b ==> ui::Widget::TouchEventType\bTOUCH_EVENT_([A-Z]+)\b ==> ui::Widget::TouchEventType::$1\baddWidget\b\s*\( ==> addChild(
注释: \b
代表单词的分割符. ()
代表被标记的内容, $1
代表原始字符串中被标记的内容中的第一段. 具体请参考在 Visual Studio 中使用正则表达式.
include文件变更
因为包结构的变化, 所以有些组件的定义会未被include.
主要用到的head文件有:
head | 描述 |
---|---|
cocos2d.h | cocos2dx的基本数据类和Node类都包含在里面 |
ui/CocosGUI.h | cocos2dx 绝大部分的UI类都包含在内. 2.x版本中, UI类都包含在cocos-ext.h 中. 所以绝大部分原来引用cocos-ext.h 的地方都需要引用此文件 |
cocostudio/CocoStudio.h | cocostudio功能相关的类都包含在里面. 最主要的是各种读取json文件的Reader. 其次, 是Armature 动画. |
cocos-ext.h | 相比2.x的cocos-ext.h , 此文件做了非常大的精简. 现在主要包括CCScrollView 及其子类, 另外还有EditBox |
std::function作为监听函数
虽然, 3.1 的版本仍然支持绝大多数老版本的回调函数方式, 比如: m_btnSubmit->addTouchEventListener (this,toucheventselector(RewardItemCell::onBtnSubmitClick));
仍然能工作. 但是, 不能保证在将来的3.x版本中仍然如此. 所以, 尽量一次搞定吧. 在obj-c式命名 ==> c++命名空间式命名章节中, 有批量替换的正则表达式,可作为参考.
功能更新
中间层UILayer
的去除
在2.x版本, Widget
需要作为UILayer
的孩子节点才能响应触摸事件; 而在3.x版本中取消了这个限制, Widget
的响应机制变为跟Menu
类似. 目前, 我也没有大量的去掉之前的UILayer
层, 大部分功能仍然正常工作.
键盘响应方式变更
在2.x版本中, 键盘响应的监听是用CCDirector::sharedDirector()->getKeypadDispatcher()->addDelegate(this);
实现的. 在3.x版本中是这样:
auto keyListener = EventListenerKeyboard::create();keyListener->onKeyReleased = CC_CALLBACK_2(MainScene::keyBackClicked, this);_eventDispatcher->addEventListenerWithSceneGraphPriority(keyListener, this);
监听的取消, 也要做响应的替换.
Armature的陷阱
在2.x版本中, 一般通过下面的方式来监听Armature
的事件. 在监听到COMPLETE
的时候, 可以将此Armature
移出场景.
CCArmature* swf = CCArmature::create(swfName);swf->getAnimation()->setMovementEventCallFunc(this, movementEvent_selector(OutCardEffectHelper::onAnimationEnd));
但是在3.x中, 我们不能在监听事件的回调函数中做任何可能会导致release
此对象的操作. 否则, 会导野指针错误.
是不是有点鸡肋? 我们来看看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
我临时用定时器来移除Armature
的. 具体过程如下:
1. 为ArmatureAnimation
增加一个公开函数: virtual MovementData *getMovementData() const { return _movementData; }
2. 通过下面的方式来移除: (PS: Lmada 表达式真是好用啊啊啊啊啊 )
auto data = swf->getAnimation()->getMovementData();float speed = data->scale;float frames = data->duration;float delay = frames/60/speed;string id = FORMAT_TEXT( "%p", swf );Director::getInstance()->getScheduler()->schedule( [swf](float t){swf->removeFromParent();},this,0,0,delay,false, id);
更加优雅的anchorPoint
如果你加载了cocostudio生成的ui json文件, 并改动过内部Widget
的位置的话, 你会发现, 代码中x=20
跟cocostudio ui编辑器中x=20
效果是不一样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
简单来说, 2.x版本中的anchorPoint
对自己在父亲节点的位置和孩子节点在自己中的位置都有影响; 3.x版本中的anchorPoint
只对自己在父亲节点中的位置有影响.
举个例子. 假设A是父亲节点,B是A的孩子节点. A和B同为10*10的正方形.
A.anchorPoint = Point(0.5,0.5);A.setSize(Size(10,10))B.anchorPoint = Point(0.5,0.5);B.setSize(Size(10,10))B.setPosition( Point::ZERO );A.addChild(B);
在2.x版本中: A和B的位置完全重合
在3.x版本中: B的中心点和A的左下角的点重合.
Sprite的默认GLProgram
什么?你没听过GLProgram
, 那恭喜你, 可以跳过这小节了. 因为你肯定不会出现下面的恼人情况.
SHADER_NAME_POSITION_TEXTURE_COLOR
是2.x版本中的默认GLProgram
. 它对应的vect和frag分别是:ccPositionTextureColor_vert
和ccPositionTextureColor_frag
. vect用来确定位置,frag用来确定色彩.
然而, 在3.x版本中,默认的GLProgram
是SHADER_NAME_POSITION_TEXTURE_COLOR_NO_MVP
, 对应的vect和frag分别是:ccPositionTextureColor_noMVP_vert
和ccPositionTextureColor_noMVP_frag
.
如果你恰好用过ccPositionTextureColor_vert
的话, 建议改为ccPositionTextureColor_noMVP_vert
. 否则会出现莫名的位置偏移问题.
stl::vector的不稳定排序导致的层级问题
2.x版本中, 如果没有对孩子设置过zOrder
的话, 孩子节点的覆盖顺序为: 后加的节点在上层, 先加的节点在下层.
3.x版本中, win32环境下, 孩子节点的覆盖层级还能保续. 但是在android平台下, zOrder
相同的孩子, 层级顺序是随机的. 关键在下面的代码:
void Node::sortAllChildren(){ if( _reorderChildDirty ) { std::sort( std::begin(_children), std::end(_children), nodeComparisonLess ); _reorderChildDirty = false; }}
win32和android平台对stl::sort()
的实现不同, android下的排序算法不是稳定的. 解决方法:
- 修改上述代码, 实现稳定排序
- 添加孩子节点的时候手动设置
zOrder
来保证层级顺序.
umeng等第三方库的更新
第三方库, 也有很多跟cocos2dx版本相关. 注意升级, 否则会闪退.
Written with Stack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