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Linux驱动的两种加载方式过程分析

Linux驱动的两种加载方式过程分析

一、概念简述

在Linux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加载驱动程序: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

静态加载就是把驱动程序直接编译进内核,系统启动后可以直接调用。静态加载的缺点是调试起来比较麻烦,每次修改一个地方都要重新编译和下载内核,效率较低。若采用静态加载的驱动较多,会导致内核容量很大,浪费存储空间。

动态加载利用了Linux的module特性,可以在系统启动后用insmod命令添加模块(.ko),在不需要的时候用rmmod命令卸载模块,采用这种动态加载的方式便于驱动程序的调试,同时可以针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进行内核的裁剪,将不需要的驱动去除,大大减小了内核的存储容量。

在台式机上,一般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在嵌入式产品里,可以先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进行调试,调试成功后再编译进内核。

二、实例分析

下面以Linux下音频驱动的加载为例,分析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1、静态加载

1)解压内核,修改硬件架构和编译器;

将内核压缩文件linux-2.6.8.1-zzm.tar.bz2解压到/home/sxy/目录下,命令是,解压后得到内核源码目录文件linux-2.6.8.1-zzm,进入该目录,编辑Makefile文件,将ARCH改为arm,CROSS_CPMPILE改为arm-linux-,如下图所示:


保存后退出。

2)配置内核;

在内核源码树目录下,输入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内核配置界面,进入“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选项,载入配置文件kernel_2410.cfg,保存退出,过程如下图所示:




再次输入make menuconfig命令,编辑sound选项,将其编译进内核(*,结果如下图所示,最后保存配置,退出。

3)编译内核;

在源码树目录下输入make zImage命令,编译完成后可以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镜像文件。

4)下载内核

将内核镜像文件zImage下载到开发板上,当串口终端显示如下信息时,表示驱动加载成功。

2、动态加载

1)解压内核,过程与静态编译时一样,略;

2) 配置内核,前面过程与静态编译时一样,再次输入命令make menuconfig,配置sound选项时,将其编译成模块(M,结果如下图所示,最后保存配置,退出;

这样就将声卡驱动编译成模块,可以动态选择是否加载到内核中。

3)下载内核

将内核镜像文件zImage下载到开发板上,验证能否驱动声卡的过程如下:

说明:首先,将虚拟机下的/home/目录挂载到开发板上的/tmp/目录下,然后先后加载soundcore.ko s3c2410-oss.ko两个模块,最后通过lsmod命令查看是否加载上声卡驱动,结果显示加载成功,这样就可以在应用空间编程,实现音频的录放等操作。

PS采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时,选项*代表Y,表示将驱动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驱动编译成模块;空代表N,表示不编译;

内核文件与模块两者有很多东西必须匹配,编译器版本、源码版本、编译时的配置等,所以当内核文件修改了,譬如修改了驱动的编译选项(YMN),那么就必须重新编译和下载内核,否则会出错。

三、遇到的问题

问题:动态加载过程中,出现下面错误:

    

错误:注册和注销设备的符号未知。

解决方法:寻找依赖关系,查看几个符号的定义,发现在soundcore.c文件中定义了以上几个函数,同时导出了符号,以register_sound_dsp为例,如下图所示:

所以应该先加载soundcore.ko,后加载s3c2410-oss.ko。

注意:在Kconfig和Makefile文件中定义了依赖关系,也可以查找到问题的原因。

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11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