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中学时代的记忆---老师的黑板
中学时代的记忆---老师的黑板
中学时代的记忆---老师的黑板
Jack zhai
老同学们偶尔聚会,同学、老师、朋友、父母…总是有说不完的过去。懵懵懂懂的青年时代,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真正让我们感叹道还是,越来越少的是儿时的那种真诚、那种开心。
其实大家记忆最多的还是学校与教室,那是我们共同生活、一起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知识,感悟世界的地方。一次聚会时,大家偶然说起老师的黑板,是啊,现在的年青人可能很少见到黑板啦。取而代之,计算机屏幕、无粉尘白板、投影仪…色彩绚丽,动画、视频,教学的手段当然丰富多彩啦。然而,回想起黑板,勾起我很多的回忆,甜甜咸咸…毕竟是我们那段美好回忆的见证。
远山的记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在一个小山村,整个学校也只有一排平房教室,教室内是土地面,扫地的时候,洒水少了是尘土飞扬,洒水多了就变成了沼泽。
教室的前面是水泥的黑板,很平,很亮,就是有些反光。小时候,我的个子小,坐在最前排;那时,每周换一次坐,轮换坐中间与两边。坐在中间时还好,坐两边时,反光就更加严重了。所以,我有个习惯,在黑板另一侧老师写的看不清时,就站起来跑过去看。老师知道是黑板反光,也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
在那个年代,书本对于我们来说是昂贵的,很多时候,老师的作业都是让大家抄下来回家去做,这对我是不容易的,因为抄作业题,意味着你要跟上老师的书写,否则,前边的很快就被覆盖擦掉了;因为反光,看不清楚黑板,抄写的速度慢,经常要借同学的本子。
那时候,我常常想:老师要是只留书本上作业该多好…
甜甜的记忆: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从山村转到镇上的小学,条件好多了,学校有个大院子,教室里都是水泥地面,干净多了,老师的讲台是高出一个台阶的水泥台子,讲台正面挂着大大的木质黑板;白色的粉笔在上面写字,格外地清楚。
镇上的小学已经开设音乐课了,所以每天上课前,学生们都唱歌等待老师来,这时,我们的音乐课代表,一个小姑娘,站在讲台上给大家打拍子,指挥大家一首接一首地唱歌,直唱到老师来上课。小姑娘长得漂亮,歌也唱得十分动听,打起拍子来,格外地神气。
我总奇怪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曲,而且还唱的那么好听。同学们说她是朝鲜族人,天生就爱唱歌,我一直也弄不明白,为了这,我还偷偷地问了妈妈几次:为啥我们不是朝鲜族?我唱歌不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只要有她领着大家唱歌,课堂纪律就出奇地好;逃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我最自豪的是:她…就是我的同桌。
尴尬的记忆:
那时的学生,是轮流值日做卫生的。搽黑板并不是大家喜欢的工作,不仅仅是粉笔灰弄得手上、脸上、身上,到处都是,而且每堂课前都要做,课间休息的时间本来就短,上个厕所都要排大队。因此,有些值日的同学经常就“忘记”搽黑板,一般来说,来上课的老师不会说什么,自己搽了再接着上课呗。
记得初二的时候,一次值日的同学又“忘记”了搽黑板。来上课的是刘老师,是位女教师,为人很谦和,也很幽默。看见黑板没搽,并且上节课的老师还格外地喜欢写,满满的,没有一点空地儿。刘老师看看了黑板,等了一会儿,估计值日的同学这时也不敢露面了,就想没看见一样,提起粉笔,在写满字的黑板上继续写,开始上课。
事情严重了,显然刘老师是生气了,咋办啊?还是老班长,反应快,立即跑上去,先冲着老师鞠了一躬,说道:“对不起,刘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让我来搽吧。”随后拿起黑板搽就搽了起来。
刘老师停了下来,等班长搽完了下去后,很平静地说:“搽黑板不是主要的,我自己也可以搽,我是希望你们记住:搽好黑板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知识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心维护这张讲台的尊严,因为,这里是传授你们知识的地方。”
课堂上很安静…
我记得后来我们班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搽黑板的情况。
特别的记忆:
初中的时候,我转到了一所新的中学,由于班内学生较多,座位都排满了,我不得不一个人,被单独安排在前排,与老师的讲课桌并排。真真正正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小动作是不敢了,想不认真听讲都难。
因为我是插班生,老师说就不安排分组值日了,因为我离黑板最近,搽黑板的任务就让我一个人承包了。搽黑板,我是很乐意的,因为我喜欢站在黑板前的那种感觉…
但有个问题另我很尴尬,我们的黑板不是很高,高一些的老师一伸手就能够到上边缘,很多老师用完黑板擦,常常一伸手就放在黑板的上边缘上。下课的时候,我要搽黑板,就需要先把它拿下来。我当时的个子不高,反正使劲伸手也是够不到的,搬凳子?怯,这不是男孩子做的。够不着就蹦,练习跳高,把黑板搽打下来…
经常有这样的一幕:老师下课刚走,同学们就看见我,像篮球运动员“摸高”一样,在黑板前反复“练习”跳高,常常是跳几次才能成功。当然,有些好心的高个子同学路过,就顺手帮我够下来。
为此,我的弹跳一直都不错,大学时体育课,我选择了排球…
本文出自 “Jack zhai”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haisj.blog.51cto.com/219066/143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