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中国历代政治得与失》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与失》读书笔记

看完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与失》。

主要讲中国的历史并非全然专制黑暗的。明确中国历史上皇帝并非全然一言九鼎,至少从制度安排上不是。

比方唐代。中书门下尚书,这三个部门,中书负责发文,门下负责待皇帝盖章后签署。门下负责行政运行。理论上,没有门下的签署。文件是不能下发的。皇帝签字画押也不行。皇帝对行文,也一样,仅仅有签字的权利,行文不是他公布的。尚书的权利仅仅限于行政权。没有參与拟定公布文书的权利。

从这里看,中国事实上非常早就对皇权进行了限制。

同事。三个部门之间实现了相互独立,在中书和门下之间有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

宰相也是一样。从法理上讲,宰相是政府负责人,行政第一人。皇帝的权利是象征性的。宰相的责任相对较大。

上朝时,文武百官中。宰相仅仅有宰相和皇帝是坐着的。可是到了明代,由于皇帝出身卑微,又自卑心理。对宰相的权利就逐步进行了限制。同事,宰相为了提高皇帝的威望也兀自过谦,导致宰相的权利进一步萎缩。后来更甚,直接废除了宰相。政府的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实际上,没有了一品大员。皇帝以下直接就是二品。皇帝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还是须要一个人来完毕宰相的工作。于是,就有了内阁大学士。太监擅权。

内阁本质上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从法理上讲其地位不高。通常都是五品或者以下。比如张居正当时就备受争议,由于事实上内阁大学士,当然其也有在政府的其它职位。可是当时他要求政府的文件除了给皇帝外。也要报给他一份。

这在法理上是讲不通的。尽管,他在强调那个时代的进步、改革,可是其在追求结果正义的同一时候,忽略了了程序正义。

对历代的税收也进行了探讨,比方盐铁税的改革。本来盐铁税非常少。于是这部分就不归入政府。直接划给皇室开销。

可是,后来盐铁税越来越多,皇帝就不满足于仅仅收税,而是開始想着把盐铁进行专营了。这事汉代时的事情,后来国库空虚。皇室富足,导致后来皇帝要拿自己的私房钱给政府用。每朝每代。開始时都有非常多美好的设想。也付诸了实施。可是由于想法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往往非常多非常好的政策,最后都没有可以长久运行。

后来,政府也採用税收的一条鞭,就是把收税手续简化。政府后来仅仅从地上收税,表面上看。政府的税少了实际上羊毛当然出在羊身上。汉代。人民要交粮食、服兵役、服苦力。后来这些都可以用钱来免除。

唐代,開始的政策也是,交粮、交特产、服兵役。后来登记造冊混乱无序就改成了依照地收租子。永不加赋的背景就是这样,强调永远不再加赋。更强调是不再添加新的税种,当然税收总额保持不变,那单税比例要添加。

在《清代的皇权与世家》里面提到。有民众自愿把地投献给地主,当时非常不理解。后来发现。

国家对普通民众和地主收税是不一样的。比方,普通民众须要纳税十而一,那地主甚至就不须要纳税。于是,民众把地投献给地主,自己做佃农,仅仅须要纳税二十而一,仅仅是原来的一半。这是民众、地主的双赢。吃亏的是国家。这里提到。在汉代,也有相似的事情。民众甚至愿意投献给地主,然后自己选择做奴隶。

由于,做奴隶,可以去地主的盐铁矿打工,可以有更富足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也提到和高晓松相似的观点,从汉代起,中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国家了。作者重复强调,汉代的政治相对开明,唐代、宋代、明代、清代,越来越专制。以清代最为黑暗专制。他觉得清代不再有政治。仅仅有法术。由于政治的透明的,法术是全然秘密的。

政治是服务多数人的。法术是服务一个特定的群体并被其拥护的。

政治的官员组成是均匀分布在人民中的。或者至少是均匀“读书人”这种精英群体中,而法术是任用某一个特定的群体。

作者提到中国是“无阶级 有流品”,国外是“有阶级 无流品”。详细讲就是,中国没有阶级,可是做一样工作,或者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比方在明代,”官“是高级公务员,”吏“是低级公务员,“吏胥”尽管也是“公务员”,可是其不能进一步擢升为当时的”官“。仅仅能终生从”吏“。尽管都是知识分子,可是”清流“是可以升大官的知识分子。”浊流“是无望升官的读书人。人们习惯用一个职业来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就像网上流传的段子。”看英剧的。看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看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看不起抗战剧的“。

曾经,一直觉得过去皇上一言九鼎。实际上,非常多皇帝还是非常讲究”程序正义“的。尽管他们做了不少事,都没有保证”结果正义“。

典型的就是其发文书,假设没有中书门下的背书,他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发,而是把那个封章弄歪一点,以示心虚。

觉得这本书,价值还是挺高的。看历史,不能带着过去是”黑暗的,一无是处“的眼睛看历史。假设,真是中国历史一无是处,也不能保持五千年的文明而不衰。所以。全然的否定是不对的。

当然。钱先生也对过去提出了非常多的批评。

《中国历代政治得与失》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