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码库 >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熊父母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熊父母
我很认真看了所谓“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的完整的视频。事情的过程并不复杂,在一家饭店,一个大学女生嫌孩子吵,走过去踹了孩子一脚,孩子妈立马就炸了,与那名女大学生发生了厮扯,来回纠缠,中间过程中服务员隔开了双方,孩子妈不依不饶,女大学生离开了,还要追着打,不但如此,起码打了服务员两个耳光,最后那个劝架的服务员实在忍无可忍,也动手打了孩子妈,最后事情闹到了派出所。
媒体从来不会嫌事大,给这个事件,贴了各种标签,“4岁女童”,“女大学生”,“飞踹”,于是网上掀起了两拨人的对战,一拨指责女大学生,以大欺小,对小孩子动手,太混蛋。一拨指责熊妈,对熊孩子太缺少管教,公众场合太闹腾,不尊重他人的空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群狂躁的人,在穷凶极恶地争论别人的教养问题,争着放狠话,表立场,如果大家也承认网络是公共场合,那这些人其实也是在撒泼的熊孩子。
我估摸着,有孩子的站在了熊妈一边,没孩子的站在女大学生一边,都觉得自己有理。
在我看来,这件事就是三个“熊”人闹腾的:一个熊孩子,一个熊妈,一个长大的“熊孩子”。无非一个小熊孩子遇到了一个长大了的“熊孩子”。小的没礼貌,大的没教养,两个熊孩子火并,然后一个熊妈挺生而出,和大“熊孩子”火拼,看不出什么英雄母亲,看不出有教养的大学生,无教育意义可言,就是一群大人用暴力给孩子带来了恶劣的示范效果:一言不合,就要用暴力来解决。
无论是做父亲之前,还是之后,对公共场合吵闹的孩子我都一样反感,这个和我是否是一个父亲没关系,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都有一种基本的社会准则:在公众场合有不打扰到别人的义务,同时,也有不被人打扰的权利。这种准则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应该遵守,小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孩子做到,而不能因为用孩子小来做借口。在你家里,个人的私人空间,闹翻天,也没人管。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边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都应该守好自己的边界,并且不去打扰别人的边界。
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完全知道自己的边界,但作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帮孩子逐步建立这种边界。熊孩子不是天生就是熊孩子,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
熊父母一般有两种:粗暴型和溺爱型。
粗暴型,这类父母自己本身在公众场合不注意礼貌,唧唧呱呱,喧闹不已,不关注孩子,然后孩子就开始用各种方式闹腾。让后他们就开始喊:你不要叫啦,不要叫不要叫不要叫——实际上,声音比孩子叫的还大。你的声音比孩子还大,还好意思教育孩子不要吵闹。作为父母本身就没起榜样的作用。
这类父母,往往对自己在公众场合的不得体,不自知,甚至理所应当,这样的父母如何教育出一个得体自知的孩子。对孩子的管教也往往简单粗暴。
这种粗暴型父母教育的孩子,往往被父母漠不关心,经常漠视,导致孩子缺乏关心,积累很多不良的情绪,于是孩子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吵闹,淘气。
溺爱型,这类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是有理的,还是过分的,都一一满足,一旦无法满足,孩子就大哭大闹。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只要我哭闹,我就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
育儿名博王人平说:
孩子的逻辑是:“我爱,因为我被爱”,“我尊重,因为我被尊重”。没有被爱滋养过的心灵,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没有被真正尊重过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关注他人感受,学会尊重他人的。所谓“熊孩子”往往缺少的不是管教、不是打骂,而恰恰是真爱,是尊重。
一群缺乏同理心、界限、自律、爱的能力,习惯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大人,天天却琢磨着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听话、懂事、规矩、理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大人欺凌和坏的示范,是反教育的。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大人世界的问题不要粗暴推给孩子。
社会礼法本质是尊重,一个没有被尊重的“熊孩子”,一群不懂得相互尊重的“熊大人”,是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的去谈论温良、恭谦、隐忍,克制这些社会礼法。
---------------------------------------------
欢迎关注我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文章会在我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
本文首发链接:https://www.watch-life.net/life-thinking/xiong-haizi.html
我的网站:守望轩
微信公众号名称:守望轩
微信公众号:iwatchlife
你也可以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