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允许代码无节制地使用全局变量,是最错误的选择之一。而更可怕的,就是一个变量"可能"成为全局的(在未知的时间与地点)。但是这两项,却伴随JavaScript这门语言成功地走到了现在。定州市科技工业局
也许是限于浏览器应用的规模,所以这一切还迟迟没有酿成灾难。在此之前,出现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ECMA在新的规范(Edition 5)中对此做出了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eval()的使用变得不再随意和无度。而另一种方案,则是相对没有那么官僚与学术的,尽管也拥有一个同样学术的名字:沙箱。
沙箱(Sandbox)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即使对于JavaScript来说,也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SpiderMonkey JS的源代码中,就明确地将一个闭包描述为一个沙箱。这包含着许多潜在的信息:它有一个初始环境,可以被重置,可以被复制,以及最重要的,在它内部的所有操作,不会影响到外部。
当然事实上远非如此。JavaScript里的闭包只是一个"貌似沙箱"的东西--仍然是出于JavaScript早期的语言规范的问题,闭包不得不允许那些"合法泄漏"给外部的东西。而对于这一切无法忍受的前端工程师们,开始寻求另外的解决之道,这其中相对较早的尝试,是基于IFRAME的实践。例如dean.edwards在2006年提出过的方案:
1 | a_frames.document.write( |
3 | "var MSIE/*@cc_on =1@*/;" + |
4 | "parent.sandbox=MSIE?this:{eval:function(s){return eval(s)}}" + |
显然,由于在不同的IFRAME中运行着各自的JavaScript引擎实例,所以上述的方案也意味着沙箱是"引擎"这个级别的:在任何一个沙箱中的崩溃,将导致该引擎以及对应IFRAME崩溃。但--理论上说--不会影响整个浏览器。
问题是,这并不那么理想。往往的,引擎会导致整个浏览器锁在那里,例如用alert()弹出一个对话框而又因为某种意外失去了焦点。又或者单个的IFRAME会导致全局的CPU被耗光,例如一个死循环。于是更加复杂的方案--在JavaScritp中包含一个完整的执行器--出现了。最有名的则是Narrative JavaScript,它内建了一个执行器,用于逐行地解释执行JavaScript代码,这使得它可以控制所有的代码执行序列,或者随时重置整个执行引擎--如同一个沙箱所要做的那样。
这一切或者太过依赖于环境,又或者太过复杂,但都不乏追随者。例如jsFiddle这个项目在"嵌入或装载"这样的路子上就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但是,YUI在新版本中却给出了它自己的选择:以更加明确的编程约定,来实现应用级别的沙箱。这包括一个非常简单的、新的YUI语法:
1 | YUI().use( ‘dom-base‘ , function (Y) { |
在‘dom-base‘位置上,可以是1到N个字符串,表明一个需要在沙箱中装载的模块列表。这可以是沙箱的初始列表,或者后续的callback函数(亦即是用户代码)所需依赖的模块列表。在这种实现方案中,YUI为每个沙箱维护各自的装载模块列表和上下文环境中的变量、成员。但是出于JavaScript语言自己的局限,这个沙箱依然是相当脆弱的。例如下一示例中沙箱内的代码就会污染到全局:
1 | YUI().use( ‘‘ , function (Y) { |
同样,在上述的沙箱里也可以使用类似window、document等全局变量、修改它们的成员或无限制地调用方法(例如使用setTimeout()来创建时钟)。所以YUI的沙箱事实上是靠"规约"来约束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沙箱。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用户能按照规约来处理沙箱内的代码,那么也就能自由地享用它带来的便利:安全、移植和有效的隔离副作用。
而我们再穷究其根底,YUI沙箱的实质不过是一行:
3 | mod.entryFunc(sandbox, modName); |
其实际含义是:
- mod :沙箱当前装载的模块;
- entryFunc : 上述模块的入口函数;
- sandbox :当前的沙箱的实例,即YUI()返回值;
- modName:模块名
除了依赖关系(以及可能需要的异步加载)之外,YUI沙箱环境仅是用下面的代码来简单地调用callback函数:
然而这些需求的实现并不那么复杂。首先,我们设定数据结构mod为一个对象:
1 | { name:modName, fn: entryFunc, req: [], use: [] } |
则一个环境对象env,将包括多个mod(将它们处理成对象而非数组,主要是便于使用名字来索引模块)和以及对它们进行管理操作的方法:
1 | { mods:{}, used:{}, add:..., use:...} |
最后,所谓一个沙箱sandbox,就是上述环境对象的一个实例,并在初始时sandbox.mods与sandbox.used为空。由此简单的实现为:
06 | if (!( this instanceof arguments.callee)) return new arguments.callee(); |
07 | this .mods = this .mods || {}; |
11 | add: function (modName, entryFunc, reqArr, useArr) { |
12 | this .mods[modName] = { fn: entryFunc, req: reqArr, use: useArr } |
15 | var mods = [].slice.call(arguments, 0); |
16 | var callback = mods.pop(); |
17 | var recursive_load = function (name, mod) { |
18 | if (! this .used[name] && (mod= this .mods[name])) { |
19 | mod.req.forEach(recursive_load, this ); |
21 | mod.use.forEach(recursive_load, this ); |
22 | this .used[name] = true ; |
25 | mods.forEach(recursive_load, this ); |
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个与YUI类似的语法风格:
1 | Sandbox().use( ‘‘ , function (){ |
或者,先向整个Sandbox环境注册一些模块(在真实的框架实现中,这一步可能是通过框架的装载器来初始化):
02 | f1 = function () { alert( ‘f1‘ ) }; |
03 | f2 = function () { alert( ‘f2‘ ) }; |
04 | f3 = function () { alert( ‘f3‘ ) }; |
06 | Sandbox.prototype.mods = { |
07 | ‘core‘ : { fn: f1, req: [], use: [] }, |
08 | ‘oo‘ : { fn: f2, req: [ ‘core‘ ], use: [ ‘xml‘ ] }, |
09 | ‘xml‘ : { fn: f3, req: [], use: [] } |
然后再尝试在一个沙箱实例中运行代码:
2 | Sandbox().use( ‘oo‘ , function (){ |
其实即便是上述代码中用于处理模块依赖的逻辑,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代码或者技巧。除开这些,这样的沙箱隔离泄露的能力还抵不过一个嵌入式DSL语言。而后者所应用的技巧很简单,看不出什么花招:
1 | with (YUI()) this .eval( "... mod_context ... " ); |
这样一来,在mod_context里的代码就只会在YUI()的一个实例中造成污染了。当然,仍然是源于JavaScript的限制,我们还是无法避免一个变量泄露到全局--除非,我们回到js in js这个项目,真的在环境中重新初始化一个js引擎。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引擎级别的沙箱与操作系统的进程一样,带来的是终级的解决方案,所以Chrome、IE等等主流浏览器纷纷有了"独立进程"模式。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试图用"框架内置沙箱"来改善ECMAScript ed3中一些设计疏失的种种努力,不过是一张张空头的支票罢了。
甚至,用这本支票签完单也未必有人会收的。
关于JavaScript的沙箱模式